摘 要: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教育部發布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要根據文件精神,從深化課程體系改革、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和應用型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進一步加強教學模式改革。
關鍵詞: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轉型;課程改革
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下發《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教發﹝2015﹞7號文件),文件主要傳達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決策和部署。要求各地普通本科高校要切實增強對轉型發展工作緊迫性和重要性的認識,把應用型發展擺在當前工作的重要位置。
面對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經濟結構的調整,特別是創新發展戰略的實施,高校藝術設計專業需要加強培養出適合社會緊缺的應用型、創新型設計人才。而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轉型發展,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教學模式。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模式改革需要按照應用技術型大學職業和崗位需求進行改革,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實訓實習基地、應用型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全面改革。
1 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轉型下的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要建立以提高創新能力、設計能力為目標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以職業發展需求為導向、以專業社會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的培養模式。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革。
第一,要對原來的課程進行調整。應用型人才是現代社會所需的,在制定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到學校的辦學思想、專業培養目標。要以“交叉性”原則,對相關課程進行整合,強調課程之間的科學性。在教學中,我們強調教師要因材施教,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采用任務驅動、項目引領、討論式、案例式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意識。第二,要加強專業課程建設,進行模塊化教學。以專業課程為中心,建立“課程模塊化”,每個課程相互鏈接融合成一個完整的專業知識面,去集中解決遇到的設計問題。課程模塊之間又相互鏈接,將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點進行前后貫穿。第三,要開設專業選修課程,設置好藝術設計專業選修課程,讓選修課程更好地輔助學生專業課學習。不斷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面,提高他們的專業修養。最后,要引導學生參加學科競賽,讓學生在競賽中將“課程模塊”所學到的專業知識進行實踐。
2 深化課程體系改革
深化課程體系改革要以現代社會經濟發展和職業技術進步為驅動,整合相關的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依據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將專業人才所具備的知識、素質和能力與對應的課程進行優化組合,確立了由“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綜合實踐課程”所構成的課程體系。
第一、二學期為基礎課程,是學習領域中的知識基礎平臺,也是未來工作領域中的技能基礎平臺。主要內容是設計基礎課程以及技能基礎課程,通過對這些課程的學習,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第三、四學期,主要開設專業必修課程,在這個學期中學生將確定今后的學習方向,在學習過程中,除了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活用前置課程知識外,更重要的是了解工作領域中實際項目的基本設計流程。第五、六學期,從著眼于解決學生設計創意、技術運用的問題,必修和選修課程按照企業崗位要求來設計的相關課程,要求學生應熟練掌握和運用相關知識和技能。第七、八學期學生進入合作企業進行頂崗實習、進入“準就業”時期,在這兩個學期中學生至少要完成一個頂崗實訓項目。
校內實訓和校外頂崗實習強調了以崗位能力培養為中心,改革傳統的課程教學體系,建立了適應21世紀人才培養需求的課程教學體系。課程教學注重對學生四個方面能力的提升:道德素質的提升,職業素質的提升、專業能力的提升和創新能力的提升。
3 加強實訓實踐基地建設
藝術設計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專業教學模式的轉型,需要各種軟、硬件條件的支持。根據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要求,高校要同當地相關企業聯系,建立學生的校外實訓實踐基地,這樣才有利于應用型與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藝術設計專業的崗位技能提高,一方面需要去構建專業知識體系,另一方面還需要建立專業技能實訓體系。按照就業的行業需求,藝術設計專業需要學校采取運用多種方式加快實訓實踐基地建設。
加強實訓實踐教學就是鞏固專業教學的成果,拓展學生的創新能力。藝術設計的專業實訓實踐教學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的實訓活動將專業理論知識進一步深化,將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專業知識跟技能關聯起來,使他們所學的知識得到提升。高校要加強校企一體化的實訓實踐基地建設,統籌專業實踐教學資源,構建資源共享和運作高效的專業類教學實訓實踐平臺。
實訓實踐教學不僅激活了課堂教學,而且優化了教學內容,將專業理論與實踐相融合。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建立的實訓實踐基地要能滿足學生動手的需要,學生能在操作平臺上跟專業的設計人員交流與學習。藝術設計專業還需要構建藝術設計實訓中心,方便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為了使學生能熟練掌握實訓技能,達到競賽所要求的技能,高校藝術設計專業還要設立數字藝術實訓室、多媒體實訓室等,為學生在課外實訓提供機會與平臺。
4 加強應用型教師隊伍建設
根據相關文件精神,應用型師資隊伍的強弱直接關系著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轉型下的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應用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應用型教師是專業知識的傳播者,還是專業知識的應用者、實踐者和創造者。高校需要加大力度去培養應用型教師,一方面學校要采取措施增強師資力量,創造條件讓教師更多地走向社會,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另一方面要優化師資結構,制定計劃選派專業骨干教師到相關企業掛職鍛煉,或者邀請富有經驗的知名校友到學校開設講座或者授課。高校可以通過績效考核、職稱評聘、校企合作等制度改革促進應用型教師隊伍的建設。
5 結語
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情況下,高校培養的藝術設計專業人才最終是為社會服務的,因此要積極響應教育部下發的教發﹝2015﹞7號文件的決策和部署,對人才培養的模式進行全面的改革和創新,努力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最終實現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緊密結合。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轉型建設要圍繞本地區、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制定出適合本專業學生特點的藝術設計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摸索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探索出適合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特點的教學模式,在專業建設、課程開發、實習實訓等方面得到提高,建立一套符合應用型的藝術設計專業的實踐教學培養體系。綜上所述,藝術設計專業要以專業能力發展為主線,不斷加強專業內涵建設,培養出適應行業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EB/OL] .http://www.moe.edu.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511/t20151113_218942.html,2015-10-23.
[2] 孫大力,溫泉.地方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大眾文藝,2015(22):251-252.
[3] 聶世忠.地方本科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轉型[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5(12):22-24.
[4] 齊興龍,魏海春.基于轉型背景下的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美術大觀,2015(6):134-135.
作者簡介:王衍芳(1979—),女,安徽淮北人,碩士,亳州學院美術系講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