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薔薇
摘 要:舞蹈是一種優美的無聲語言,每個動作都能對應出每句話的意思,這與生硬的機械動作是不一樣的。所以舞蹈形態在舞蹈表演中占主要地位,這也是學生學習舞蹈必須掌握的基本功。一個好的舞蹈動作,需要理解這個動作所表達的意思,從內心感受到舞蹈動作的含義,然后把內心的理解通過肢體語言表達出來。本文以舞蹈教學為例,展現美對舞蹈表演的作用。不僅是在形體美方面,更多的是體現在靈性美方面。本文主要分析舞蹈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美感。
關鍵詞:舞蹈教學;美感;培養
0 引言
舞蹈在文藝表演中,其動作優美,表演內容豐富多彩,表演形式多樣,深受大家的喜愛,但是好的舞蹈不僅僅是展現在肢體動作上,舞蹈動作表現出來的舞蹈內涵在舞蹈中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所以舞蹈中的美感在舞蹈中不可或缺。本文對舞蹈教學進行研究,想要培養出更優秀的舞蹈表演者,必須加強舞蹈的內涵教育,讓每一個舞蹈動作都能表現出舞者的內心感受,真正發揮出舞蹈的靈性,實現舞蹈的最高境界。
1 美感舞蹈在舞蹈教學中體現不足
不同的舞蹈學校教學目標和教學理念上都有所不同,所以從教學目標講,舞蹈美感的教學存在一定的教學不足,在教學中也就很難教授美感舞蹈。
1.1 學生舞蹈基礎能力不足
學生年齡大、學生基礎差是舞蹈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這無疑也加大了舞蹈教學的難度。在舞蹈的動作表演形式上就略輸一籌,對于舞蹈動作的含義理解也相對較差,重視舞蹈動作,輕視舞蹈內涵,認為舞蹈內涵在舞蹈中的作用不大,只要動作到位,表演優美就能表現出好的舞蹈動作,這一系列的思想都是片面的。只要這樣的思想存在,不是從審美的角度學習舞蹈,學校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在以后的舞蹈教學中也不會教育出出色的舞蹈表演者。
1.2 教學定位模糊
舞蹈院校培養的大都是以后從事舞蹈教師行業的老師,而專業院校培養的基本是專業的舞蹈表演者,由于培養的目標不一樣,所以教學目的也不同。而且通過對高師舞蹈教育的教材研究發現,其教材內容對舞蹈老師的教育也不完全相符,這在舞蹈教學目標和方法上就能看得出,勢必也讓學生處在一個模棱兩可的位置,既是接受的舞蹈教育,從嚴格的教育意義上講,又達不到舞蹈教師的標準。這對于以后畢業生是選擇教學還是選擇舞蹈表業行業都是非常不利的。教學定位的模糊導致了畢業生都沒有學到實際內容,也不利于日后舞蹈藝術的發展。
2 高師舞蹈教學培養美感的方法
優美的舞蹈動作,豐富的舞蹈表情表現出的舞蹈作品并不是最優秀的,因為缺少舞蹈內涵的烘托。其實舞蹈表業者是接受舞蹈美的第一人,只有舞蹈者感受出舞蹈美的魅力,才能講舞蹈的內涵更完美地展現出來,觀眾才能體會到舞中的魅力所在。當然這種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每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這就需要舞蹈教學采取因材施教方法,加強不同學生對舞蹈內涵的理解,從而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領悟到舞蹈的魅力。
2.1 加強悟性培養,提高欣賞能力
悟性培養是高校學生通往舞蹈內涵美的有效途徑。悟性的提高,可以加強學生對每個舞蹈動作的理解,能夠發掘出舞蹈動作的意思表達,讓動作更加富有內涵,也更有利于舞蹈動作的編排。欣賞能力的培養,主要是利用多媒體教材作為主要的教學手段,通過播放舞蹈片段,讓學生認真欣賞每個動作,每個表情,從而體會舞者的內心感受,理解舞蹈動作的表達。在現在的舞蹈表演中,許多優秀的舞蹈作品其內涵都是不言而喻的,充分將舞蹈動作和內涵進行了有效結合,才將舞蹈表現的美輪美奐。同時加上唯美的音樂,更是讓舞蹈動作更加完美。像優秀作品《大秧歌》,它屬于東北舞蹈中的比較優秀的作品。雖然內容缺失許多細節之美,但是卻充分運用了粗狂美,表現出了一種熱情豪放的場面,也完全表現出了作品的主題。另外《碧波孔雀》和《蒼狼》等優秀舞蹈也都對作品的主題表現得淋漓盡致,能夠深入觀眾內心。所有的這些作品,學生在進行觀看時,如果能夠讓學生內心泛起漣漪,能夠充分理解作品所表達的意思,說明他們真正懂得了內涵在舞蹈中的重要作用,也說明的他們的欣賞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另外,作為老師,要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教學模式上要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建立不同舞蹈種類的不同場景,能夠讓學生理解各個民族的舞蹈表現出的不同特點,加深對舞蹈的理解,也能夠從不同舞蹈中找出相同點,讓學生的欣賞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作為老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發現舞蹈美,通過從舞種選擇,曲目選擇等方面來加強學生對舞蹈內涵的領悟,然后將這些領悟內容用自己的舞蹈動作展現出來,讓學生用心去創造舞蹈作品,讓美完全融入舞蹈中。
2.2 學生多樣化舞蹈技能培養
舞蹈不單純是一門獨立的藝術,它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才能把美麗的舞蹈藝術展現出來。根據不同的舞風,配套不同的音樂,不同的服裝,展現不同的文化。同時燈光、音響的效果好壞都會影響舞蹈的表現力,再加舞蹈動作和舞蹈內涵的有效結合都對舞蹈的藝術展現有很大的作用。所以說舞蹈是一門綜合性藝術。
舞蹈包含的理論知識非常豐富,尤其是中國,由于民族文化的多樣化,各種民族的舞蹈展現形式也都不一樣,想要將舞蹈發揮到極致,必須了解每個舞種的歷史淵源。從中國古代舞曲來看,古代舞曲主要由圓、 曲、 擰、 傾等表現形式。而現代舞講究的是“放松—緊張”的表現形式,芭蕾則又是另一種風格,主要是利用開、繃、直等動作來表現舞蹈魅力;新疆舞受維吾爾族文化的影響,舞蹈動作中的頸部和手指的表演為主要展現。另外還有印度舞、蒙古舞等,表演形式各不相同,都與他們的民族文化息息相關。作為高師的學生,必須充分掌握各個民族不同舞種的表現形式,理解每個動作的內涵,發現各種表演的舞蹈美,不僅要從理性的角度出發,更要從感性的角度去感受舞蹈的魅力,從不同舞種都要進行深入研究,從而高師學生的藝術知識水平也會提高。
2.3 加強學生的即興創作能力
即興創作對于舞蹈的動作編排作用很大。形態、眼神需要配合舞蹈的動作,讓舞蹈更加具有“神韻”,即興創作尤其對學生尤為重要,因為舞蹈表演畢業的學生大多數將來會走上教師崗位或者專業的舞者,即興創作對于學生以后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即興創作的前提是學生必須對舞蹈有一定的認識和基礎,起碼能夠理解淺層的舞蹈文化,然后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通過一段音樂的感受,即興創作出一個或者一段舞蹈動作。當然這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由剛開始的不熟悉到最后熟練的優美動作,都是反復練習的結果。“即興創作”要求學生的思維要敏捷,反應要快,注意力集中,能夠感受出不同節奏的音樂可以創作出不同的舞蹈動作,這樣學生的專業能力才會得到明顯提高。創作是學生審美能力提高的一種表現形式,只要開始創作,說明舞蹈在學生的心中漸漸生根發芽。
3 結語
體育舞蹈教學相對于藝術舞蹈而言受限因素較多,而且舞蹈受環境影響也非常大。但是體育舞蹈也是舞蹈美的另一種體現,而且借助美學不斷地完善和強化體育舞蹈美。體育舞蹈教學與美學是相互依存的,只有講學生的審美觀提高,強化學生對美的認識和感知,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才能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 孫俊生.體育舞蹈的健身及美學價值[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2013(10).
[2] 張珺.體育美學理論在體育教學中的滲透[J].科技信息,2014(25).
[3] 單亞平.關于體育舞蹈美學價值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