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長釗
【摘 要】為了促進新課改下現今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并為其提供可以借鑒的理論和實踐參考,本文結合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實踐,從教學氛圍、師生關系、生活化教學、有效思考、名言古訓展現、融通各學科內容等六個層面重點探討了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課堂的構建措施。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 素質教育 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5B-0043-02
之所以稱其為高效課堂,是因為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能夠得以最大限度的發展。受高考體制的影響,如今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評價常常把模擬考試成績作為主要的依據,卻不把培養學生的實力能量作為重點,導致了單調乏味的課堂教學活動,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被用在講解基礎概念知識和死記硬背相關內容之上。使得高中政治學科具有的應用教學價值逐漸丟失,這種現象與現代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是不相符的。所以,現今高中政治教學方式的改革,真正意義上的高效政治課堂教學的營造已變得刻不容緩。
一、精心打造輕松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識
過去的教學理論給老師的定位是傳授知識,學生是接受知識,這樣容易誤入歧途,使師生關系僵化,變成被動的教與學,學生缺乏自主思考的主動性。這正是素質教育改革的出發點,教會學生思考。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改變過去的傳統觀念,以平等的心態對待每一個學生,讓師生間平等對話,這有利于激發學生思維的活躍,師生間容易迸發出思想上的火花。例如在學習《文化生活》的“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課時,有學生提出質疑:“現在社會已經發展了,鼓勵個性化。但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似乎是在用一種觀點引領和束縛人的思想呢?這不是正好與素質教育的理念相違背嗎?”這個問題雖然提出的有些尖銳,卻也同樣有些道理,為了對這位學生給予啟發式的教育,筆者用教材中的“若沒有統一的價值觀念來引領人們的思想,社會就會混亂無序的道理”來回答他,并且為他做了一個比較恰當的比喻:比如在一場足球比賽中,若是每個隊員只想著展示自己個人的能力,全隊缺乏統一的思想,那全隊的進攻就變得雜亂無章,根本不可能有取勝的機會。但是其他學生又質疑道:“難道人有了不同的觀點就會使得社會變得混亂嗎?個性化與主流化就不能共存嗎?”這時教室里靜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好像在看老師要怎么回應這個問題。筆者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提出問題“同學們敢于提出自己的疑問非常好,那大家怎么看這個問題呢?”之后就有另一些學生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在一場激烈的辯論之后,筆者最后做了總結:“個性化與主流化其實并不矛盾,關鍵是以哪個做為中心,我們應該是在尊重主流化的前提下提倡個性化,如果顛倒了二者的位置就變成了無政府主義了,就比如美國人的思想非常開放,但是愛國主義永遠是頭等位置。”經過討論之后,學生懂得了個人思想觀念的爭論不會引起混亂,然而社會價值觀缺乏引導卻會導致混亂的原因。這樣使學生在爭辯中解決疑惑的同時,也使得課堂教學產生了“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二、和諧的師生關系的構建和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
因為素質教育的影響,要求教師進一步進行教學理念的轉變和自身角色的定位,在政治課堂上經常得扮演組織者、設計者、顧問、朋友的角色,使得師生關系平等和諧,充分發揮老師自身的引導性作用,這些都會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使得老師能夠最快的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在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同時,也要注重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老師應當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提問和回答問題,并經常開展自主的交流,從而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促進學生的學習靈感和思維的火花的迸發,最終形成良好的學習思維習慣。比如,楊欣老師在講授“影響價格的因素”的教學中,借助分組教學法,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讓每個小組搜集生活中出現價格變化的消費品,例如文具、電子產品、日常用品等,之后讓小組內部的學生相互之間展開深入討論,努力的尋找哪些主要因素影響商品價格的變動,最后教師再糾正和完善學生的答案。如此一來,既可以充分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可以改善師生關系和課堂教學氛圍,此外,還能夠鍛煉學生的溝通與協調能力,使得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效果和針對性得以增強。
三、構建生活化的政治教學
對于心智尚未完全發育成熟的高中生,此時他們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對他們而言,高中思想政治是理論性較強而內容較枯燥的課程,考慮到這點,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升對知識的理解能力變得十分重要。俗話說知識源于生活,為了拉近政治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加深對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高中思想政治教師盡量將高中課堂教學“藝術化”,促進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的實現。比如,在學習《文化與生活》的“文化塑造人生”的這一框內容時,鑒于高中生沒有足夠的人生閱歷,如果僅僅從字面上去討論文化的重要性等問題,這樣做的結果會產生一定的障礙,不能夠透徹和深入的理解相關理論知識,然而若是將講述的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再引用實際生活中的名人事跡來促進學生加強對文化在人們生活中作用的理解,這樣使得教學活動更有針對性。因此,政治教學的生活化,不僅可以使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接納新知識,也可以使其更透徹的認識政治教學,同時也促進了課堂效率的提升。
四、培養學生有效的思考
“學生的創造態度直接取決于他們對于知識的態度”,“獲取知識的方式影響著運用知識的方式”,以上都是創新教育理論中的觀點。自主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知識不是死記硬背的過程,而是一個積極主動的自主探索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自主的獲取知識,這樣自然而然的會影響到他們運用知識的形式和獲取、應用知識的態度,無形中也培養著學生創造能力。我們從創新教育理論獲得啟示:人的能力來源于培養,而并不是教授,讓受教育者積極參與到發明創造活動中去才是最有效的培養方式。自主學習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目的,使學生主動加入每一個“發明創造之中”,讓他們親身體驗探索問題被解決的全部過程。
古言:“學源于思,思源于疑”,為了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選擇一些方法去刺激他們,比如設置疑問等。鐘濟禮老師在講授高一經濟生活《征稅與納稅》一課時,就巧妙的運用了疑問來引導學生的教學方法。上課前,老師先拋出問題“征稅減少了企業和個人的收入,這對企業和個人是不是不公平?”這個問題的拋出馬上引發了學生激烈的討論,由于學生視角較窄,贊成這個觀點的學生反而居多。鐘老師沒有馬上剖析問題,而是讓學生觀看《2015年我國財政收入情況》的視頻,讓學生直觀的明白了財政與稅收之間的關系,這樣最終可以達到憑借視頻的方式先聲奪人的目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求知的欲望,提高了學生對于本框知識的學習興趣;另外,對于前一個課時的教學也進行了溫習,并有效的承接到本次課教學內容:①稅收的本質及特征,②稅收的作用。
在發散環節中,學生通過對課本案例“老何的三個疑問”(①老何不繳這4萬元稅行不行?②繳了4萬元稅后,憑稅票能返還嗎?③能與福彩中心領導協商一下,把稅率降低點?)進行了探究,以導學案為參考依據,看圖分析回答問題、活學巧用、歸納稅收的三個基本特征及關系。學生需要借助本節課的重點知識來回答三個層層遞進問題。學生在這三個思考題的促使下,重點知識得到了鞏固,理解運用得到了加深,思考能力也得到了培養,使得政治課教學的現實意義能夠發揮出來;與此同時,學生也會更加的關注現實生活,深刻地理解國家政策,從而實現有效思考的目的。
在收斂環節中,對于課件“小何的猶豫”事例設計了探究思考題:“小何購物應該要發票?為什么?”此事件與每個人關聯密切,提出的問題能使學生的興趣得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得以促進,使其有較廣的參與面,貫徹了“倡導學生參與、合作探究”的理念;這樣能使學生會了解到發票是國家征稅的依據、是納稅人納稅的依據、是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憑證,同時認識到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購物索要發票也是公民在履行義務,從而提升學生的公民意識,加深了愛國主義情懷,并完成了學生的有效思考。
五、以名言古訓展現賢哲的光輝思想
高中政治中,把《哲學》一冊書與其他幾冊教材比較來看,他的內容編排上很有特點,教材運用了許多“名言警句”,旨在用哲學家對某一觀點來具體論述所講知識。這些論述從學習實踐出發,更直觀地展現哲學觀點的內涵所在,使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中,漢語言文化發展博大深厚,今天我們溫習前人古訓時,對古代賢人的思想常常會頗有感觸。當然,把“名言警句”應用在教學中,也并不是就局限于某人在特定場合下所說的“只言片語”。凡在我們生活中出現的“名言警句”都可以大膽拓展運用,比如意蘊獨到的古典詩詞、民間的古諺俗語、寓意深刻的成語故事等。比如不僅可以使用像《韓非子》一書里諸如“白馬非馬”的寓言故事,也可以運用像“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此類的佳句名言,亦或是劉禹錫能夠體現辯證法中發展觀思想的經典詩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中華民族博大精深傳統文化,許許多多的凝聚其思想精髓的“名言古訓”應該成為高中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充分發掘的寶貴案例資源。為了達到對傳統文化的發揚和對現實認識的深化,在教學中將時代內涵植入傳統文化之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六、借助他山之石﹐融通學科間的知識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將其他學科的理論知識靈活的運用到本學科領域中,借助“他山之石”使得高中政治學科的課堂教學得以構筑和優化。一貫說來,高中課程里有“政史不分家”的說法,作為高中政治必修教材的《哲學》,其最初提及的重點問題當屬“哲學基本問題及其基本派別的劃分”,茍子、朱熹以及王夫之的觀點時常在教材中出現,在高中歷史教材相關章節中,相應哲學思想的內涵、形成、地位和影響都給與了很詳盡的描述。融匯學科間的知識,在某些程度上,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領會和貫通,減輕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和“距離感”。同樣,政治教學也離不開其他學科的輔助:借助物理學中牛頓的經典力學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的知識,來講述“真理的條件性”;此外,我們可以運用哲學來理解并掌握生物學“遺傳變異”規律和理解“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一遺傳現象。又如,我們可以借助歷史學中,關于中國近代土改政策的變化,讓學生理解“真理是具體的”,借助數學的拋物線解釋“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總而言之,為了構建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課堂,我們可以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擴大思想政治課堂的知識容量,為了確保教學過程的開放性、趣味性、藝術性和時代性,這就要求任課老師積極改變傳統教學觀念,確保學生在思想政治課堂上的主要地位,這樣我們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得以分激發,在思想政治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得以調動,最終使得高效課堂的構建目標得以成功完成。
【參考文獻】
[1]陳萌杉.淺析高中政治科“生活化”教學的實現策略[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2)
[2]呂顯容.論新課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方法改革[J].新課程(中學),2012(12)
[3]李亞芳.談高中政治教學的生活化[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9)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