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銀平
摘 要: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情境創設
一、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對生物科學探索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獲得成功的原動力,求知欲望是學生聰明才智的激發器。在教學中若能穿插一些趣味性話題,把學生積極學習的熱情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使學生帶著興趣主動地學習,就能顯著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進行《細胞呼吸》教學時,教師講述我們生活中水果儲存久便沒有了甜味;蘿卜放久會空心;過了冬的蒜瓣會變輕,這是為什么?學生憑著自己的生活經驗會對這些問題做出一定的反應,在此基礎上,很自然地把學生吸引到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上。這種由知識的實際應用創設的問題情境,最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學習興趣油然而生。
二、貼近最近發展區創設問題情境,使生物教學面向全體學生
最近發展區是指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與在教師指導下可以達到比較高的解決問題的水平之間的差距。為了增強教學的針對性,提升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創設的問題情境應落在大部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例如,在學習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和蛋白質時,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化學實驗操作基礎,在學習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檢測原理后,就能動手實驗了。再如,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時,學生已經學過了DNA分子結構的有關理論知識,然后通過模型制作將DNA分子的結構直觀化,便加深了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在這種情境中,每個學生都能根據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發現并提出問題,進行知識的建構,每個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獲得了發展。
三、創設形象生動的問題情境,消除學生學習中的“高原反應”
高中生物教學內容難度大,甚至很抽象,傳統的生硬的解說見效甚微。要是能創設恰當的情境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深邃的意境明確化,在教學中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例如,在“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一節的教學中,關于合成多肽時61種tRNA和它所運輸的20種氨基酸間的對應關系,學生一直弄不清楚。為此我創設了這樣的情景:我現在要挑選20位同學成立一家快遞公司,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給挑選的20位同學配發61輛運輸工具,要求分配的車輛只供自己使用。該情境中學生代表氨基酸,車輛代表tRNA,于是61種tRNA和20種氨基酸的對應關系就很容易歸納了。再如,進行“染色體變異”的教學時,學生分不清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感覺都會發生增添、缺失或改變。為此我創設情境把堿基、基因、染色體對應為學生、班級和學校。基因突變好比一個班級中個別學生的增加、減少或替換,而染色體變異則可看作是一個學校一些班級數的增加、減少或替換等。這樣,染色體變異和基因突變的變異程度和對生物的影響就很清晰。
四、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提升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使學生把生活中的信息與生物問題緊密聯系在一起,通過對生活中信息的收集與處理,把信息轉化成生物問題,用已經掌握的生物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樣的學習才有意義。例如,在學習“物質的跨膜運輸的實例”中“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條件時,可聯系生活中用鹽或糖拌涼菜、腌菜,因施肥過多而出現的燒苗等情境,讓學生歸納細胞失水的條件。聯系生活中給萎蔫的植物澆水后植物能快速恢復硬挺、新鮮的現象,幫助學生歸納細胞吸水的條件。這種結合生活現象創設的情境使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歸納、總結知識,這樣學習的知識更牢固、更有效。
五、適時更新問題情境,使之成為溝通教與學的源頭
隨著時間的推移,教師教授的對象在發生著變化,他們的生活經歷和積累的知識更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生物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時,我們需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知識儲備及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等對我們的教學情境作出及時合理的變更。比如,在“從生物圈到細胞”一課中需介紹病毒的結構和營養方式等知識。病毒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也是高考的常考點。在本節課開課時需播放有關病毒引起疾病的相關視頻營造情境,使學生重視和學習有關病毒的知識。關于病毒的取材,課本介紹2003年引發“非典”的SARS病毒,但現在的高中生由于當時還小,對“非典”印象不深刻,所以可以換做近年來每年冬春季節在許多地區都會引發禽流感的元兇,也可換做目前正在西非傳播蔓延的埃博拉病毒。
總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是一門藝術。創設好的問題情境在教學中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我們應該重視正確的理論指導,重視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和對自身教學基本功的錘煉。只要創設出有趣的、形象的、漸進的、生活化的、貼近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問題情境,我們的高中生物教學就一定會充滿生命活力。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