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蓉
摘 要:湖南電子行業的迅猛發展對中職電子專業提出了新的用人需求,為了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本課題組對湖南中職電子專業和相關企業進行了調研,在對調研數據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構建電子專業能力遞進課程五層體系,從三維度進行實踐,提升畢業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
關鍵詞:中職電子專業;能力遞進;現狀
本課題組對湖南中職學校電子專業和相關企業進行了調研,發現現有的電子專業中職畢業生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不能滿足湖南電子行業的發展需求,故創造性地提出構建電子專業能力遞進課程五層體系,從三維度進行實踐,提升畢業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提高對口就業、轉崗率,滿足行業要求。
一、湖南省中職電子專業現狀
本課題組為了了解湖南省中職開設電子專業現狀,根據專業開設現狀及企業用人需求來制訂本省中職學校電子專業教學標準,培養面向電子行業企業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對全省開設有電子專業的二十所中職學校和就業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有效回收率為100%。
(一)中職學校現狀
調研數據分析后顯示,本專業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都相對薄弱,很多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低,很難跟上教學進度。中職學校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不夠重視實訓教學、實訓教學方案設計得不夠合理、授課方式缺乏創新和課程設置得不合理。
(二)畢業生就業崗位現狀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對口就業的畢業生就業崗位隨著個人業務能力的變化而有所變化,大致可分為初次就業崗位和拓展就業崗位兩類,對職業資格證書的要求也不盡相同。
二、電子專業能力遞進課程體系構建
本課題組在對以上調查數據進行分析后,認為需以“能力遞進”理念對湖南省電子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構建。
(一)能力遞進課程體系理念
能力遞進課程是指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以學生獲得職業行動能力為目標,教學設計分層遞進,教學內容編排由簡到繁,教學組織梯度推進的教學框架,以此框架來設計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及教學組織方式的課程模式,包括專業基本能力、崗位核心能力和拓展能力。公共課和專業基本能力課為必修內容,崗位核心能力課程為限選課,要求同時選修兩個崗位課程。拓展能力課程為任選課,學校要根據學生就業崗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合理選擇相關的拓展課程,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二)構建電子專業能力遞進課程體系
能力遞進課程體系是以能力遞進課程為主體,包括課程框架設計、課程結構及設置、教學實施體系、多維度教學評價體系、實習實訓環境、師資配備、教學管理的完整體系。
1.課程體系設計框架
電子專業能力遞進課程體系擬分成一軟一硬兩大模塊,軟性模塊為學校根據自身情況明確的軍訓、入學教育和畢業教育,硬性模塊即通常意義的專業學習模塊,包括公共課、專業基本能力課、拓展課程、頂崗實習與社會實踐四塊。
2.課程結構及設置
課程設計以學生的能力遞進為設計依據,分為公共課和專業課程兩大塊。(見附表)
3.教學實施體系
教學實施按照教學做合一的原則,使用任務驅動、現場、案例等教學方法,教師主要起指導、引導、幫助和組織作用,注重以學生為中心,發揮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
4.多維度教學評價體系
構建多維度教學評價體系,從評價對象維度分別對專業教學質量、教師和學生進行評價;評價主體維度有學校或教育部門、學生、同行、行業企業和第三方專業評價機構;評價內容維度有專業知識與技能、品德與職業素養和社會反響等;評價方式維度有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單項評價與綜合評價、總結性評價與發展性評價相結合等。
5.實習實訓環境
根據課題組調研的結果,本專業實習實訓環節需加強,故在能力遞進課程體系構建中,建議本專業配備校內實習實訓室和校外實訓基地,至少應與3家企業簽訂實訓協議。
6.師資配備
師資配備從三方面來構建,分別是中職學校本專業的師生比配備到位;教師任職基本條件必須為雙師型教師;教師持續遞進增長專業能力。
7.教學管理
中職學校的教學管理從強化教學工作中心地位、教學管理組織機構與運行、常規教學管理制度、實施性教學計劃制訂與執行、教學檔案收集與整理、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六方面進行構建。
三、電子專業能力遞進課程體系的實踐
對電子專業能力遞進課程體系的實踐應從五層三維度對學生進行培養,五層分別是公共課程、專業課程、拓展課程、頂崗實習和社會實踐,三維度分別是知識深淺維度、同一技能精熟維度、崗位要求維度,即同一學校同一專業同一班的學生,不同的能力水平選擇學習不同深淺程度的知識,培養不同程度的技能;同一項技能,不同能力學生能夠掌握的程度不同,實習實訓的方式和難度也不同;不同能力特征的學生可選擇不同的發展方向,根據自己的能力情況選擇不同的拓展課程。
基金項目:湖南省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能力遞進課程實證研究——以中職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為例”,項目編號:ZJB2012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