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景輝
【摘 要】發揮群眾文化的作用,滿足人民精神需求是當前文化繁榮和的重要支柱。群眾文化是以群眾為主旨,具有公共性、民間性特點,能夠充分發揮基層群眾智慧的文化。
【關鍵詞】群眾文化;作用;精神需求
中圖分類號:G1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7-0278-01
在多年的不斷努力下,我國群眾文化發展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人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但目前我國在群眾文化建設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當前我國群眾文化的建設健全,城鄉群眾文化建設的差異較大,貧困地區群眾日常精神生活與發達地區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許多地區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不能得到滿足。這些問題制約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因此,要繁榮我國文化市場,發揮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作用,就必須將群眾文化建設放在重要的位置。群眾文化工作者要為群眾創造健康的、文明的、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地宣傳先進文化、同時,群眾文化工作者要特別注意貧困地區的文化建設,要積極開展豐富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向群眾宣傳科學文化
一、加強群眾文化建設,提高群眾文化水平
加強群眾文化建設,提高群眾文化水平,多部門要齊抓共管,在文化設施建設上加大投入,并且要進一步加強落實。遵照標準化和規范化的要求,統籌規劃、循序漸進,使利民的基層文化設施能夠順利健康發展地發展。基層文化隊伍要加強宣傳力度,組織多種形式的文化娛樂活動來吸引廣大群眾的參與,這就要求基層文化隊伍要有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此外,政府還要定期組織優秀人才進入專業培訓機構學習,提高專業知識,及時為基層文化工作人員構交流平臺,使他們不斷相互學習、溝通,提高自身的能力。另外,政府還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激發基層隊伍的積極性。一支高素質、穩定的基層文化隊伍能夠在基層文建設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和影響力。
二、創新群眾文化活動內容
要不斷創新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要與社會政治、經濟、地方文化相結合,始終保持著新鮮的活力,真正發揮基層文化站的作用。與社會政治結合,基層文化站群眾文化活動必須要對社會政治保持著高度的敏感性,要與國家方針政策、重大節日、社會熱點事件等緊密結合起來,挖掘其中的文化內涵,使之成為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素材。例如可以圍繞十八精神與習總書記提出的“中國擴開展“盛世歡歌”活動,展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巨大成果,彰顯十八大精神的時代意義與引領作用,以歌舞的形式展現全國人民逐夢熱情等。群眾文化活動與社會政治的結合不僅能夠保證基層文化站群眾文化的政治方向,使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始終朝著“服務最廣大群眾”的發展方向,同時使基層群眾文化終保持著先進性,不斷突破傳統,與時俱進,始終體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加強文化館文化運載體作用
文化活動會具有更多的娛樂功能,而文化館將要承擔的更多的任務便是寓教于樂。文化館要定期舉辦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的群眾性表演活動,通過導向性和示范性的活動形式,讓更多的人民群眾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來,在文化活動中豐富精神世界,提高文化素養。一方面,要將文化館本身的潛力盡量挖掘出來,將當地優勢盡量突出;另一方面,文化活動要經過精心策劃,望其具有教化功能,依靠本身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吸引更多的參與者,使參與者在參與的過程中既能自娛自樂又能獲得教育,可謂兩全其美。在此基礎上還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各部門之間要緊密合作和積極配合,使得各項工作有序高效運行。此外,還應虛心聆聽基層人民群眾的心聲,不斷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努力建設出老百姓喜愛和滿意的精神文化活動和創建群眾滿意的文化服務。
四、結語
總之,新一輪文化體制改革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文化事業不斷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文化活力大大增強,要堅持以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增強“三個自信”的信仰力量;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公共文化建設工程;要以激發活力為目標,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工程;要以市場為導向,推進文化產業促進工程;要以“文化+”為核心,推進文化氛圍營造工程;要以第一資源為保障,推進文化人才鍛造工程。
參考文獻:
[1]孫志軍.提高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能力[J].求是,2006(1).
[2]劉云山.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J].黨建,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