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隆
摘 要: 信息化、數字化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在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新形勢下,漢語在國際交往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因此,了解網絡環境對漢語國際教育教學的影響,提高漢語國際教育教學質量,成為提高漢語影響力的必要手段。本文通過分析網絡環境對漢語國際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指出網絡環境下提高漢語國際教育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以期能夠提高漢語國際教育教學質量,增強漢語的影響力。
關鍵詞: 網絡環境 漢語國際教育教學 教學策略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我國文化在國際交往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而且“漢語熱”逐漸席卷世界各國,因此,分析網絡環境下的漢語國際教育教學,做好漢語推廣工作,不斷提高漢語國際教育教學質量,是提高我國文化競爭實力,促進世界文化共同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網絡環境下漢語國際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大量的網絡互動式資源
在信息資源非常豐富的今天,平面展示資源的方式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可以充分調動人與人、人與學習內容之間互動的資源形式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其中以遠程教育、網絡課程為代表的網絡教學活動更是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追捧,最大優點就是突破時空界限,實現資源共享。但是,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學會與人交流,在學習過程中不能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與學習內容的互動,就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目前,很多漢語教學網絡課程都存在紙上談兵的現象,網絡課程是一個綜合體,不僅需要一個資源完善的學習系統,還需要包括靈活多樣的人機互動練習和豐富的反饋信息,但是許多網絡課程以填空、判斷對錯的平面形式開展教學活動,無法達到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進而降低漢語國際教學質量。
2.缺乏針對性
“為誰而做”是開發者開發網絡教學資源的前提,但是,開發過程中,許多開發者往往忽視受教者的地位,使得網絡資源缺乏針對性,削弱了漢語國際教育教學效果。在學生學習漢語時,根據漢語教材的分類,漢語學習資源涉及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知識水平、不同學習層次、不同課型、不同教學時間、不同要素等問題。在網絡上的漢語學習資源主要針對非學歷生、低水平等學生,而且,很多漢語網絡課程,主要針對固定教材的使用者,無法為國外學生提供有用的教材,進而給國外使用者的學習造成很大的難度。
3.系統性不強
目前,國際漢語教學資源中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最突出的是教材繁雜,缺乏系統性。雖然在搜索引擎中輸入某個主題,就會出現許多相關條目,但是,很少能直接用于教學、學生和教師。同時,由于缺少統一的規劃和管理,許多漢語教學資源開發過程中,存在內容簡單、重復的現象。例如,在文化資源方面,雖然有漢語學習資源、教學共用資源、教師發展資源等內容,但是,文化資源的系統性不強,內容主要以中國的物質文化,尤其是中國傳統民俗為主,如中國的傳統節日、民族風俗、飲食習慣、傳統藝術等,很少涉及中國深層的傳統思想精髓、制度文化、中國人的價值觀等。另外,很多文化網站都是國學網站,雖然可以提高教師的國學素養,但是缺乏操作性,無法廣泛地應用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增加了國外學習者的學習難度,不利于國外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而降低了國外學習者學習漢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網絡環境下提高漢語國際教育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
1.合理引導網絡漢語國際教育教學。
漢語國際的推廣工作離不開政府的引導和相關政策的支持。因此,國家應該重視網絡環境下的漢語國際教育教學工作,為漢語國際教育教學提供有利的條件,提高漢語的影響力。國家可以制定專門的法律法規,加大政策的傾斜力度,為漢語國際教育工作者提供良好的條件,提高工作者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工作者主動開發優質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建立多樣化有規模的中介語語料庫,擴大漢語的國際影響力。
2.建立網絡平臺,實現資源共享。
網絡的迅捷性、開放性,可以為人們提供各種各樣豐富的信息資源,實現資源共享目標,因此,在漢語國際教育教學中,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建立漢語國際教育網站,開發、研制漢語國際教育的多媒體資源、多媒體教材、多媒體課件,可以提高漢語國際教育教學的有效性。政府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結合漢語國際教育教學的需求,合理建設漢語國際教育網站,集中教學資源,充分發揮教學資源的積極作用,不斷提高漢語國際教育網站的影響力,擴大漢語的影響力,提高我國的文化競爭力。
3.根據實際情況,開發教學資源。
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導致世界漢語教學的發展,具有不平衡性和地域性的差異,因此,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開發教學資源,強化漢語國際教育教學的效果。在發達國家的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中,可以利用網絡技術,開發全套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健全漢語國際教育信息化的基礎設施,提高教學質量。在學生分布零散地區,在一個中心教學點,設立孔子課堂,通過計算機網絡、視頻會議系統、電訊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和多媒體網絡技術,進行遠程教學。在經濟水平較低的地區,可以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和教學條件,讓志愿者利用漢語的獨特魅力,開展漢語推廣工作,不斷提高漢語國際教育質量,擴大漢語影響力,提高漢語影響力。
4.構建良好的漢語網絡教學環境
良好的教學環境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因此,應該構建良好的漢語網絡教學環境,激發學習者的學習熱情,提高漢語國際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建立多層次、多渠道、多媒介的信息資源服務網絡體系,為世界各地的漢語工作者和漢語學習者提供優質的服務,提高漢語國際教育教學質量。同時應該有效整合網絡教學資源,避免重復建設同質性的網站,大力研發漢語教學教材,積極培育漢語教學機構,打造良好的漢語教學機構、考試和教學方法品牌;大力引進世界先進的語言教學理念,采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不斷完善漢語國際教育的課堂教學,大力發展現代遠程教學,擴大漢語的影響。另外,要加強漢語的信息化建設,努力構建科學、完整的漢語資源庫,充分發揮漢語的優勢,提高漢語國際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漢語國際教育教學工作的發展。
5.建立強大的漢語教師隊伍。
漢語教師是開展漢語國際教育教學的重要人力資源,因此,應該大力培養漢語教師,建立強大的漢語教師隊伍,推動漢語國際教育教學工作的發展。國家可以根據漢語國際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出臺相應的政策,提高漢語教師的聘用和認證條件,明確限定教師的普通話水平、教育能力、身體健康素質和教育知識等。采用中外合作的方式,加強對漢語教師的培養,積極開展培訓活動,不斷提高漢語教師的外語教學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強化漢語國際教育教學效果。同時,重視國際漢語教師的選拔和派遣工作,明確國際漢語公派教師的基本條件,開啟“國際漢語教師志愿者計劃”,解決漢語師資短缺的問題,設立專門的志愿者服務項目,充分發揮志愿者的積極作用,加深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的友誼。
6.合理編制對外漢語教材。
教材是開展教學的重要依據,因此,應該合理編制對外漢語教材,促進漢語國際教育教學的發展。有關部門應該根據時代的發展形勢,從學習者角度出發,制定不同的教材,出版通用性和專科輔導性的教材,利用英文、德文、泰文等多種語言注釋,滿足不同國家、不同母語學習者的需要[5]。同時,重點研究教材的科學性,不斷提高教材編寫的理論水平,注意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結合時代發展形勢,合理選擇話題,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注重構建漢語教材評估體系,不斷提高教材的質量,形成良好的供應系統,滿足各類人群、不同層次漢語學習者的需求。
總結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漢語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大,因此,在網絡環境下,高校應該積極與時俱進,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念,建立強大的教師隊伍,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不斷提高漢語國際教育教學質量,充分展現漢語文化的魅力,擴大我國文化的影響力,提高我國的經濟競爭實力。
參考文獻:
[1]劉毓民.漢語國際教育[D].華東師范大學,2012.
[2]熊霄.基于網絡環境下的對外漢語教學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
[3]賴寧超.漢語國際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思考[D].華中師范大學,2014.
[4]胡仁友.漢語國際推廣戰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
[5]史百艷.漢語國際傳播網絡教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