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鳳
(本溪市中心醫院呼吸內科,遼寧 本溪 117000)
?
溶栓聯合抗凝療法治療老年次大面積肺栓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李小鳳
(本溪市中心醫院呼吸內科,遼寧 本溪 1170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聯合應用溶栓和抗凝療法治療老年次大面積肺栓賽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 把近年來到我院進行診斷治療的70例老年次大面積肺栓塞患者劃分為每組各35例的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僅用華法林、低分子肝素予以治療,研究組聯合應用尿激酶、華法林以及低分子肝素予以治療,對比分析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肺動脈壓、呼吸頻率、血清肌鈣蛋白I、心率以及動脈血氣分析,以此對總治療效果予以評判。結果 研究組患者生命體征各項指標、動脈血氣分析、肺動脈壓和血清肌鈣蛋白I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且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1.5%)明顯高于對照組(77.1%),二者數據經統計學處理分析,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即P<0.05。結論 對老年次大面積栓塞患者聯合應用溶栓和抗凝療法治療,在提高治療效果的同時,還可有效避免栓塞復發,有效改善患者肺循環灌注。
【關鍵詞】抗凝;溶栓;次大面積肺栓塞;老年;治療
在臨床中肺栓塞比較常見,該病屬于肺循環障礙性疾病,其發病率僅次于原發性高血壓與心臟病,病死率高,嚴重影響和威脅患者身體健康以及生命安全[1]。根據臨床表現可把肺栓塞劃分為兩種,即大面積肺栓塞與非大面積肺栓塞,目前在小面積肺栓塞的治療中多采取抗凝治療法,一般不實施溶栓,而對于大面積肺栓塞通常予以溶栓治療,減少病死率[2-3]。下面筆者就聯合應用溶栓和抗凝療法治療老年次大面積肺栓塞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進行探討分析。
1.1 基本資料:把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到我院進行診斷治療的70例老年次大面積肺栓塞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2例,平均年齡為(67.2±5.9)歲,合并高血壓12例,糖尿病5例,心臟病3例,高血脂癥6例,缺血性腦卒中2例,經彩超檢查發現有12例患者合并下肢深靜脈血栓,全部患者均通過臨床癥狀表現和CT肺動脈造影確診,血流動力學未見顯著紊亂,滿足溶栓以及抗凝療法適應證[4],發病時間低于14 d。本次研究已排除存在出血性腦卒中史、大面積肺栓塞以及合并休克患者。采取隨機法把70例老年次大面積肺栓塞患者劃分為病例數各為35例的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臨床基本資料對比所存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即P>0.05,有很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予以常規吸氧治療、絕對臥床以及心電監護等,對于存在嚴重胸痛癥狀患者使用相應的鎮痛藥物,如嗎啡等。研究組有7例患者合并下肢深靜脈血栓,針對患者自身實際情況靜注尿激酶,即在100 mL生理鹽水中加入40萬IU尿激酶30 min內滴完,接著再以微泵輸入予以生理鹽水和尿激酶150萬IU,維持大約12 h,而后每隔4 h對患者APTT實施檢測,一直恢復到基礎水平1.5~2倍時皮注低分子肝素,注射間隔時間為12 h,抗凝治療第二天服用華法林,起始用量為3.75 mg,基于患者病情變化,參照國際標準化比率對劑量進行調整,當標準比率為2~3時停止使用低分子肝素,僅服用華法林。對照組僅用低分子肝素和華法林治療,劑量和用法和研究組一樣。
1.3 評價指標:治療前后對兩組患者呼吸頻率、血清肌鈣蛋白I以及心率實施檢測,同時實施動脈血氣分析,觀察肺泡動脈血樣分壓差、氧分壓以及二氧化碳分壓,同時實施超聲心動圖檢查,基于上述這些指標對總治療效果予以評判,主要如下:①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經超聲檢查顯示機體肺動脈血栓溶解且超聲心動圖恢復至正常;②有效:臨床癥狀明顯好轉,肺動脈血栓溶解或者殘余狹窄低于50%,經超聲心動圖檢查顯示右房回縮超過50%,同時肺動脈壓降低幅度超過50%;③無效:臨床癥狀未發生顯著改變或加重,肺動脈血栓沒有溶解或者有新栓塞,且超聲心動圖未發生改變[5]。
1.4 統計學方法:將本次研究試驗數據錄入至SPSS19.0統計軟件包中實施統計分析,其中組間計量資料應用均數±標準差表示(±s),組間計量資料對比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各指標對比見表1,兩組治療效果對比見表2,表格中數據通過統計學分析,治療前,兩組患者各指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即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生命體征各項指標、動脈血氣分析、肺動脈壓和血清肌鈣蛋白I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且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即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指標對比(±s)(mm Hg)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指標對比(±s)(mm Hg)
指標 對照組 研究組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肺動脈壓 61.7±6.4 38.7±8.4 62.6±6.8 34.6±7.9血清肌鈣蛋白I(μg/L) 1.5±0.6 0.8±0.2 1.5±0.7 0.6±0.2心率(次/分) 23.3±6.6 20.1±4.3 23.1±6.4 19.2±3.5呼吸頻率(次/分) 93.2±19.7 72.7±7.9 92.7±17.8 70.1±10.6肺泡動脈血樣分壓差 38.7±8.4 30.7±6.4 38.3±7.7 26.4±5.9氧分壓 62.1±24.8 70.6±12.4 63.8±27.6 85.4±11.6二氧分壓 29.3±9.2 33.8±4.6 28.8±8.6 35.6±5.7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本次研究筆者就溶栓聯合抗凝療法治療老年次大面積肺栓塞的效果進行了探討分析,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患者動脈血氣分析結果、肺動脈壓、心率、血清肌鈣蛋白I以及呼吸頻率改善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且治療總有效率為可達91.5%,組間數據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即P<0.05。可見聯合溶栓和抗凝法能有效減輕肺動脈血流所引發的高壓問題,便于患者肺通氣功能的改善,使患者右心負荷明顯下降,預防栓塞再發。此外,有研究報道指出溶栓聯合抗凝療法治療次大面積容易引起出血事件的發生,由于本次所選病例數較少,研究時間相對較短,因此關于這方面的內容還需加大病例數和延長研究時間進行進一步深入探討。而在臨床實踐中應結合患者自身實際情況,基于其出血風險的綜合評估,采取合理且有效的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 李雪松,劉雅麗,劉慧林,等.153例急性肺栓塞溶栓與單純抗凝療效評價[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12,24(10):632-633.
[2] 魏莉,孫鳳春.溶栓及抗凝治療次大面積肺栓塞的療效觀察[J].國際呼吸雜志,2012,32(19):1471-1473.
[3] 吳軼雄,林國盛,陳國歡,等.溶栓加序貫抗凝治療次大面積肺栓塞療效觀察[J].臨床內科雜志,2011,28(12):835-836.
[4] 費建文,唐燕,姜俊杰,等.中老年人創傷后急性次大面積肺栓塞的溶栓和抗凝治療[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3,32(7):734-737.
[5] 劉心甜,劉成偉,吳明祥,等.肺栓塞溶栓與抗凝治療的療效及出血風險對比研究[J].中國心血管雜志,2013,18(1):21-24.
中圖分類號:R56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02-00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