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晶晶
摘 要: 英語課外活動在英語教學中舉重若輕,因材施教的精心設計和豐富多彩的有效組織,不僅能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鞏固課文知識,而且能使學生應用英語的能力得到顯著提高,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必要門徑。
關鍵詞: 初中英語 課外活動 實踐
一、英語課外活動的意義
1.英語課外活動可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技能。
語言環境有兩種:一種是課堂環境,學生在正規的課堂中學習,是有意識的學習;另一種是自然環境,學生通過與語言接觸自然吸收,是潛意識的習得。課外活動正是重要的自然環境之一,學生通過課外活動能夠得到大量語言實踐,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模式,完成語言的習得。
2.英語課外活動可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培養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
正規的英語課堂學習更強調語言知識點的掌握,學習形式較單一,學習行為機械,對學生來說比較枯燥。相反,英語課外活動可以彌補課堂的缺失。課外活動的開展可以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的激發,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英語、學習英語、運用英語,在課外有目的、有計劃地參與,更好地為課堂學習服務。
3.英語課外活動可拓寬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英語知識,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
英語課外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創造性的活動空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能了解到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傳統習俗、歷史文化及價值觀念等,既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又開闊學生的視野,更拓展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他們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二、開展英語課外活動的原則
1.趣味性與簡單性。
興趣是課外活動的根本所在,倘若學生對課外活動感興趣,那么學習就會事半功倍。在注重興趣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學生的實際水平,初中生的知識面還相對較窄,所以教師在設計活動的時候要注意簡單可操作性。
2.針對性和層次性。
課堂教學難以照顧到每個學生,英語課外活動則可做到面面俱到。教師在策劃課外活動時,要根據學生年級不同、層次不均進行分組,活動的設計也要有針對性,力求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可以真正參與,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發展。
3.豐富性和靈活性。
課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應該不拘一格、靈活生動、豐富多彩,不能照搬課堂教學單一的模式。要根據活動內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與積極性,讓學生能靈活運用英語,切實提高學生的能力和水平。
三、英語課外活動的設計形式
教師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授課內容選擇上應該有所區別,要分析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此為出發點,結合學生在其他學科上的特長,通過課外活動的大量實踐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并鞏固和加深課堂上學到的知識。
1.面對后進生,設計基礎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的內容。
(1)寫字和朗讀比賽。后進生的學習習慣一般比較差,字寫得馬虎。因此在課外活動時間,可以讓他們抄寫課文中的重點短語,練字的同時可以記憶知識點;也可以讓他們朗讀課文,教師負責糾正語音語調,為九年級的口語考試奠定基礎。
(2)簡單的英語小游戲。所謂單詞接龍,即看誰接上的單詞最多,如apple-easy-year-run-not...學生想要獲勝,頭腦中的單詞量就要多,可以激發學生多背單詞。
2.面對中等生,設計知識性和提高性相結合的內容。
(1)結合美術。以八年級上Unit1“Friends”為例,學完這一單元,教師可以讓學生畫出自己朋友的外貌,之后組內成員按順序傳遞自己的畫作,描述被傳到自己手上的別人的畫作。學生通過用短語、句式描述外貌特征及與情景相對應的品質特征等,考察自己這一單元的學習情況,做到學以致用。
(2)結合音樂。以八年級下Unit1“Dream Homes ”Grammar基數詞的掌握為例,學生只背單一的數字單詞是枯燥的,而且不利于重點和易錯單詞的把握,叫學生加上音樂背會更有趣味性。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特長,創造性地給“歌詞”加上不同曲風,學生自己創作的作品必然會記憶猶新。
(3)結合體育。以八年級下Unit2“School life” Grammar副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的用法為例,讓學生進行各項體育競賽,然后將自己的比賽結果運用比較級和最高級說出來。如:“I ran the fastest in the race.I jumped farther than any other boy.”。如此操作,學生可以鞏固課本知識并加以應用。
(4)結合表演。以七年級下Unit6“Outdoor fun” Reading為例,教師指導學生將課文改編成劇本,并可以適當增加劇情,再根據學生的特長分配角色。課本劇可以激發學生的表演熱情,并增強英語的運用能力。
3.面對優等生,設計知識性和拓展性相結合的內容。
(1)英語廣播。口語較好的學生做播音員,寫作教好的學生做編輯。文字內容可以是自己寫,也可以是收集校內學生的供稿加以篩選和修改。這樣做可以為優等生今后走出學校奠定堅實的基礎和創造優越的條件,同時有助于全校學生鍛煉聽、說、讀、寫能力,豐富課余生活,營造好的語言環境。
(2)電影賞析。教師利用課外活動的時間給學生放映英語原聲電影,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寫一些跟電影有關的東西,如記錄經典臺詞、撰寫影評等,讓學生了解語言的真實用法,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從而更好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3)網上交流。網絡是學生最喜愛的交流方式,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博客、微博、朋友圈、QQ空間上寫英文心情和敘事等,進行師生互動。這樣不僅可以增進師生友誼,還能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和交際能力,為今后走出校園積累社會經驗。
課外活動與英語教學的有效結合,能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得到培養;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提升創新能力。這既是素質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更是英語新課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司.英語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董玲.英語課外活動:學習者的主動建構[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