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憲智
摘 要: 政治教學是培養學生良好品行和品德的一門學科,這其中包含學生實際生活當中的一些生活常識,還包括一些法律知識。在中學課程中政治學也被當做一門主要學科,但是通過學生的學習測試檢驗得知,這科的教學質量并沒有達到良好的效果,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為什么教師付出得多而收獲得少呢?追其原因大都是學生的學習態度所導致的,學生對此學科的學習沒有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對此學科的學習失去興趣。本文針對此現象做出分析并提出改善策略
關鍵詞: 政治學習 態度 改善策略
態度決定做事的心態,形成良好的心態才會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才會把每件事做得更好,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學好一門學科,首先要讓學生用正確的態度看待這門學科,有信心能學好這門學科。如何改善學生的學習態度呢?
一、轉變學生學習態度的教學方法
1.以身作則,從教師自身做起。
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既充當引導者的角色,又起到模范的作用,為人師表,當然就要給學生樹立較好的榜樣。因此,教師在教學工作當中要有責任感,對自己嚴格要求,這樣學生定會受到影響,從教師這種認真教學的過程中而明白政治這門學科的重要性,從而主動轉變學習態度。
2.關愛學生,關心學生學習。
將心比心,才能得到別人的真心,在教學工作當中也的確如此,教師要多給予學生一些關心,對于學生來說,內心中最希望的就是自己在教師眼中是一個出色的學生,教師在教學當中能夠多關注自己的學習。因此,教師可在教學當中學會以心對心滋潤學生的內心,給學生一絲溫暖,用一種包容的心態包容學生在學習中所犯的錯誤,用一種感化的方式化解學生心中的消極情緒和不正確的學習態度,而不是過多地批評學生。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的愛,通過這種從側面引導教學的方式讓學生調整政治的學習態度。
3.公平公正地看待學生。
在對學生的評價中往往一些教師會用學生成績的好壞定格一個學生,他們把成績作為判斷一個學生學習是否認真和學習能力強弱的標準,其實,這樣是極為錯誤的一種評斷標準。因為,對于每位學生而言,他們的興趣愛好不同,每個人的所擁有的長處和短處不同,也許在接受外界知識時的學習能力有差距。但是“術業有專攻”,要理解學生間的這種差距。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用理解的心看待學生間所存在的這種差距,而不是根據這段差距劃分學生的等級,要用公正的態度看待學生。對學生公正公平的評價和教導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所應遵循的一種準則,所以,在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公平對待和認同每位學生,對于學習比較好的優生,可以對他們進行更深一步的引導,培養和提高他們對問題的處理和分析能力,而對于后進生,教師應多給予他們一些鼓勵,并且幫助他們端正學習態度和明確學習目標,增強學生對政治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二、影響學生對政治學習態度產生消極情緒的因素
1.學生的學習理念所帶來的消極態度的影響。
政治是一門語言性的學科,其中大都是一些語言性的知識,文字占據了當中的大多數,因此,學生在政治學習當中很容易從內心生出厭倦和枯燥感。在一些學生眼中,政治學科是一門文學學科,教師講不講都無所謂,自己聽不聽教師講課也沒什么關系,反正在考試時只要再對重點知識進行歸類和總結就可以了,由于學生從一開始對政治學習的都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理念,因此在政治學習過程中更容易對此學科產生消極的學習態度,對政治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
2.不正確的教學方法給學生學習態度帶來的影響。
陶行知先生曾說:“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以生活為中心作指導的書,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雖然在如今的教學工程中那種按照傳統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已經很少存在,但是多數的事實調查和現象表明在政治教學中仍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例如,有教師在講授的時候以自我為中心,并沒有將學生放在主導地位,仍讓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少數教師沒有認真執行職責,只是把教學工作當做一種任務完成,在講課時只要把自己的內容講完就行了,從不會了解學生的學習情和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糾正學生學習態度,使得學生在這種長期學習態度不端正且為及時糾正的過程中,漸漸背離了政治這門學科的學習。
態度和細節同樣重要,細節可以決定成敗,而一個人所持有的態度仍然關系到成功與失敗,正確積極的態度可以不斷促進一個人的進步,激發其前行的動力,而消極的態度則會給人帶來負面影響,因此,在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和糾正不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袁淑芬.高中思想政治課學習策略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
[2]藍瑩.高中生思想政治課學習中消極態度的成因及對策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