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慶軒
?
我國企業跨國并購過程中的財務風險與防范
馬慶軒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國企業跨國并購中的政治、法律、整合和風險等影響因素,分別就并購前的戰略決策風險、目標企業的估價風險、支付風險、融資風險、利率風險與匯率風險等存在的財務風險進行了討論,給出了防范措施與建議。
關鍵詞:跨國并購;財務風險;風險防范
我國目前大約占67%比例的跨國并購并沒有取得預期的發展效益。如何正確科學的分析認識企業跨國并購過程中的風險,尤其是財務風險,就成為一項緊迫的工作。許多有實力的企業在響應國家“走出去”發展戰略的同時缺乏清晰正確的發展規劃與目標,在境外投資方面缺乏投資經驗,使企業的財產受到損失、發展受到消極影響。
1.政治因素。在我國企業對相關的國外企業進行并購準備的時候,被并購的企業所在政府可能認為此次跨國并購會對其國家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脅,或者是對政治利益帶來消極的影響,于是便利用相關政治程序阻礙并購行為的進行;其次,東道國的大選等政治活動的進行也會對特定階段內的跨國并購帶來一些影響,部分政治家在面臨大選時常會提出一些新的經濟政策。
2.法律因素。我國企業在對國外相關企業進行并購的過程中涉及到很復雜的法律關系,而且不同法律之間的關系也是錯綜復雜。當企業在進行跨國并購時不僅僅是要遵循本國法律的相關規定,同時還要根據被并購企業的相關法律作出一些必要的調整,并購后的企業要充分的遵守當地的證券法和公司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被并購企業所在東道國一般對跨國并購行為的監督和管理都有著很嚴格限制。一般情況下,東道國需要考慮到國內的市場穩定和國家經濟層面的安全利益,會對并購行為執行比國內更加嚴厲的反壟斷審查程序,這也是影響我國企業實施海外并購的一個重要因素。
3.整合因素。我國企業進行跨國并購過程中進行相關的戰略整合,主要是指根據實際情況對被并購企業及其相關戰略環節進行一定的整合,以期提高并購后企業的整體競爭力。我國企業進行跨國并購過程中考慮到財務整合問題主要是指統一監控和管理被并購方的會計核算系統和財務制度系統,通過對被并購方財務系統的統一調整和修整,才會使得并購后的企業在整體優勢上取得顯著提高,所以對財務整合因素的考慮也是關系到企業能夠成功完成并購的重要的一方面。
4.風險因素。我國企業在進行跨國并購時進行的不單是產業結構調整,更是一種戰略布局的調整。我國企業在實施海外并購過程中必然需要巨大的資金,能夠按時按量籌集到資金量也是收購順利進行的根本保障。我國企業在進行跨國并購時一般都是采取現金交易或者是短期貸款,因此在進行海外并購時,我國企業必須考慮資金融資等因素給公司財務帶來的影響。并購價格必然是跨國并購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最敏感和倍受關心的問題。
1.并購前的戰略決策風險。通常情況下,同行業之間的縱向并購行為都會是發生在優勢與劣勢企業之間,這些不同層次企業之間面臨的風險具有很強的相關性,這種由風險帶來連鎖反應通常是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的沖擊,而同行業之間的橫向并購行為也通常可以在空間或者地域等方面使得風險得到相應的分散,但是機構重疊與溝通管理等方面的風險也變得非常大。跨行業之間的跨國并購可以通過并購行為使得企業實現多元市場的復合經營,這也可以使得風險得到一定的分散,但是不合理的多元化進程往往是造成企業的過度膨脹,使得主業不突出,副業也不鮮明,嚴重削弱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從而也是在財務等方面使得企業的經營陷入困境。
2.目標企業的估價風險。企業進行海外跨國并購是一項規模很浩大的系統工程,并購方在確定好目標收購方以后,如何給目標收購企業從而進行合理的資產評估,確定一個并購成交的低價,這是雙方企業都非常關心的焦點問題之一,也是在整個并購過程能否成功的前提基礎。影響目標收購企業的最終的資產評估,即使估價的最終結果的因素有很多,目標收購企業的自身現有資產價值也會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但是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關系到估價結果的因素,比如雙方企業對于資產收益的預期情況、雙方企業在行業內部市場中競爭地位和雙方企業對于并購后經營環境的預期情況等。
3.融資風險。跨國并購中的融資風險主要指的是企業在進行并購的過程當中,是否能夠足夠并且及時的籌集到并購資金以及籌集資金對于企業未來發展的影響等等,并購方企業如何利用各種渠道在一定的時間內籌集到需要的并購資金,這直接影響并購事宜的成功與否。在通常情況下,不能及時的籌集到足夠并購資金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其一就是企業自身信譽度不夠,相關債務償還能力不強以及企業并購后預期的收益不理想;第二就是并購事宜的規模過于龐大,所需要的資金量遠遠超出了企業自身所能承受的范圍,導致憑借企業自身能力無法籌集到足夠資金,超出了企業的融資能力。
4.支付風險。在跨國并購過程中的支付風險指的是與股權稀釋與資金流動性有關的并購款使用方面的風險。這些風險大致上可以總結為三種:第一,使用比較廣泛的現金支付形式更容易產生一種資金流動性方面的風險以及由于資金流動而造成的企業債務方面的風險;第二就是使用股權支付方式時面臨著股權稀釋的風險;第三是使用期權支付和杠桿支付時表現出來的現金支付過多、支付結構的不合理等造成企業并購后整合運營期間資金壓力過大而產生的支付風險。我國企業在進行海外跨國并購的時候,所面臨最主要的風險就是在確定換股比例時產生的股權稀釋風險,由于經過并購以后,股東的數量瞬間擴大,這必然會導致單股收益的降低,而杠桿支付中的部分資金通常出自高利率風險債券,這也就使得資金的成本相對過多,從而帶來了巨大的財務風險。
5.利率風險與匯率風險。我國企業進行海外跨國并購是指我國企業與其他國家企業之間進行企業產權的全部或者是部分的轉移,這種轉移發生在兩個不同的國家,那么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多種貨幣的匯率與利率的問題,這也就是會帶給收購企業在財務上一定的匯率與利率風險,比如在國際利率比較波動的時期,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目標被收購企業的債券與股票的價值也會相應的受到波動,在目標被收購企業的并購價值以其所在國家的貨幣標價的時候,如果該國貨幣的利率處于下降期間,那么企業的債券與股價就會相應的上漲,這種情況對于并購方而言,就需要面臨支付更多并購資金的風險損失。同樣的道理,外匯的匯率對于跨國并購過程中的管理成本、資金籌集、利潤返還和收購的實際價格都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也會增加跨國并購過程中的財務風險。
1.并購決策科學化。企業在并購戰略實施之前,很有必要對企業并購發展戰略進行明確。并購方在并購決定之前需要對自身的情況進行必要而全面的評估和掌握,這其中包括未并購前自我情況的評估以及并購后與其情況的自我評估。企業在跨國并購策略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選擇好正確的目標并購企業,這個選擇過程中并購方需要在對自身情況有了充分了解的基礎上,也能詳細充分的了解目標被并購企業在經營方式、發展程度以及企業結構等方面的分析與研究,同時還要對并購過程可能產生的從并購時間表到并購運行機制以及企業文化等眾多方面的因素進行全面的研究,從而在并購進行之前就做好全面完善的準備工作,還要對并購事宜的相關可行性進行研究和分析。
2.降低估價風險。并購方應該捕捉目標企業并且對目標企業的產業環境、財務狀況和經營能力進行全面研究,從而對目標企業未來收益能力做出合理的預期。在此基礎上做出的目標企業估價接近目標企業的真實價值,有利于降低估價風險。并購公司也可綜合運用定價模型,如將用資產價值基礎法得到的目標公司價值作為并購價格的下限,將貼現現金流量法確定的企業價值作為并購價格的上限,然后再根據雙方的討價還價在該區間內確定協商價格作為并購價格。
3.降低融資風險。企業在解決并購融資問題時不能單一的靠一種方法,必須要全面采用各種可以使用的渠道,這樣不僅能更好的解決問題,更降低了相關的風險。在籌資方法上,普通的股票融資的最大優點就是其籌集的資本具有永久性,不需要企業歸還,不僅可以保障企業在資本方面的最低需求以及企業的穩定持續發展,而且這種籌資方式的風險較小,同時還可以作為其他融資手段的基礎,特別是可以為相關的債權方提供擔保。可轉換債券這種融資形式有規定的轉換價格或者轉換比率來轉換成企業的股票,因此在并購過程中運用這種方法進行籌資可以讓企業在更低的利率和更加寬松的條件下出售債券,因此這種方式也應該得到充分的利用。此外還要提高金融政策支持力度,開拓并購融資新渠道,從多方面構建融資的外部環境,選擇合適的支付方式,有效整合債務結構與現金流量。
4.規避匯率風險。有多種金融工具可以規避匯率變化帶來的財務風險。一是簽訂遠期外匯買賣合同。中國企業在進行跨國并購前與外匯銀行簽訂購買或出售外匯的遠期合同,以在未來的某個時間以現已確定的匯率買賣兩種貨幣。二是套期保值。中國企業在進行跨國并購前,同時買進或賣出合同外幣,使實物交易與資本交易的期限、幣種、金額相同。其三是外匯期權。包括買入看漲外匯期權和買入看跌期權。中國企業買入一份看漲期權,在跨國并購時如外幣價格上升時選擇執行期權,所獲利恰好與受損失抵消,起到了保值作用;如果外幣價格下降,就不執行期權,現款的獲利能彌補權利金的損失。買入看跌期權的作用與買入看漲外匯期權的作用類似。
參考文獻:
[1]徐鎮東.跨國并購風險及其控制的主要途徑[J].中國工業經濟,2009(5):12-15.
[2]于研.跨國并購中實物期權定價運用方法研究[J].財經研究,2008(4):33-37.
[3]葉建木.跨國并購風險鏈及其風險控制[J].管理科學,2009 (10):76-83.
[4]葉厚元.企業跨國并購風險傳導的因素及特征[J].武漢理大學學報,2010(9):45-50.
作者單位:(國投華中煤炭物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