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離婚中的股權分割問題,由于牽扯到了《婚姻法》與《公司法》兩個部門法,所以歷來是實務和理論探討中的一個難點。而伴隨著多部司法解釋的出臺,這一問題雖有明確,但是仍存在許多部門法之間的真空部分,這也造成了在離婚訴訟的過程中,圍繞股權分割處理時的一系列問題。本文將梳理現狀下圍繞這一問題的相關規范和并整理其主要類型,也對將來進一步的改善方向提出相應的意見。
關鍵詞 離婚訴訟 股權分割 第三方
作者簡介:邢奕琛,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專業,研究方向:民商法。
中圖分類號:D9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16)02-072-02
一、登記離婚中的股權分割問題
離婚中的股權分割問題,因離婚途徑的不同,可以從整體上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登記離婚中的股權分割問題,一個是離婚訴訟中的股權分割問題。而后者由于夫妻雙方利益上的沖突以及與第三方沖突,是實務中的主要難點問題。而第一類型,即登記離婚中的股權分割問題,由于登記離婚的雙方已經就主要的分割協議達成了一致,所以從實際處理的角度來講遠不及第二類棘手。
實務中出現的主要問題是,在登記離婚過程中,雙方的協議對第三人的利益產生了影響。例如侵害了其他股東的優先受讓權或者沒有進行對于轉讓股權的表決,對于這類問題,由于現行《公司法》的規范已經十分明確了,所以無須特別贅述。有限公司的股東變更已最終股東名冊的變化為準,所以夫妻雙方的單獨財產約定不足以對抗未經變更的股東名冊,受轉讓股權一方不因協議當然取得股權,還須依照《公司法》中的相關規定,在公司內部變更股東身份。而因此產生的糾紛,需要予以救濟的,也正常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九條①的相關規定。
除此以外,由于協議雙方已經對股權的分割達成了一致,所以在實際處理中比較離婚訴訟中的股權分割問題,還是明確了不少,接下來本文也將重點圍繞離婚訴訟中的股權分割問題,進行一個探討。
二、離婚訴訟中股權分割問題的特征
(一)應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我們說離婚訴訟中的股權分割問題,之所以難處理,有一個大的前提,就是這個股權應當是屬于夫妻共同財產,才有了分割的必要。如果是婚前取得的股權,則不應該視為夫妻共同財產加以分割。而為《婚姻法》第十八條規定的一方婚前財產的情形。
對此在最新的《婚姻法》司法解釋三中也有明確規定:“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在婚后取得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二)在離婚時應以股權形式存在
關于股權來源的問題。如果夫妻一方以個人財產在婚后取得的股權,不再視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這也符合《婚姻法》解釋二中“一方以個人財產投資取得的收益,屬于共同所有”的規定。但是,如果是一方婚前取得股權在婚后進行出售取得的收益如何認定,對于這一問題的解決還有待商榷。從《婚姻法》解釋三的角度上看,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但是也有不少學者是持有不同觀點的,婚姻存續期間出售股權,認定為個人財產這一觀點,在《婚姻法》解釋三出臺前,也有不少法院持類似態度②。
(三)所持股權應不屬于夫妻雙方共有公司
私以為,對于此處的分割,應該充分考慮夫妻創立之初的相關意圖,即以不分割為原則。夫妻雙方共同創設公司,意味著在創設之處夫妻雙方就對公司的發展運營有一個考慮,對于股權的分配有一個約定,這個約定可能不以夫妻婚內財產分割協議的形式存在,但一定會體現公司章程之中。私以為,應當充分尊重創設之初的章程,以當時夫妻雙方的約定推定,不宜在離婚時再分割。
三、離婚時股權分割問題的類型及立法現狀
再根據前述的基本特征歸納之后,結合《婚姻法》解釋二第十七條的規定,本文將離婚時的股權分割情形分為了以下幾種類型:
(一)夫妻一方以共同財產取得股權③
1.夫妻一方以夫妻共同財產以自己的名義與他人共同設立的公司股權分割。 即《解釋(二)》第十六條予以規范的情形。
2.夫妻雙方以夫妻共同財產以自己的名義與他人共同設立的公司股權分割。
(二)夫妻一方以個人財產取得的股權
對于這一類要特別強調,其應當具備以下兩點屬性:
1.系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內,以個人財產取得的股權。
2.系夫妻一方以個人財產與他人共同設立的公司,排除夫妻公司的情形(原因前文已敘述)。
(三)離婚時股權分割問題的立法現狀
對離婚時股權分割問題的主要規定,目前主要集中在了《解釋(二)》第十六條的規定之中:“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涉及分割夫妻共同財產中以一方名義在有限責任公司的出資額,另一方不是該公司股東的,按以下情形分別處理:(一)夫妻雙方協商一致將出資額部分或者全部轉讓給該股東的配偶,過半數股東同意、其他股東明確表示放棄優先購買權的,該股東的配偶可以成為該公司股東;(二)夫妻雙方就出資額轉讓份額和轉讓價格等事項協商一致后,過半數股東不同意轉讓,但愿意以同等價格購買該出資額的,人民法院可以對轉讓出資所得財產進行分割。過半數股東不同意轉讓,也不愿意以同等價格購買該出資額的,視為其同意轉讓,該股東的配偶可以成為該公司股東。用于證明前款規定的過半數股東同意的證據,可以是股東會決議,也可以是當事人通過其他合法途徑取得的股東的書面聲明材料。”而第十六條的規定,則整體上對應了《公司法》中關于“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問題的相關規定”。也就是《公司法》第七十一條、七十二條。
四、離婚訴訟中股權分割問題的難點
(一)如何處理夫妻雙方協商不一致的情形
當夫妻雙方不能就有限責任公司的出資轉讓協議達成一致時,如何分割以夫妻共同財產出資的有限責任公司股權這一問題并沒有在《婚姻法》解釋二中提及到。那么法院是否可以強行分割股權呢?目前有肯定說和否定說兩種觀點。
其中肯定說的觀點主要是:
1.法院強制股權分割不違背有限責任公司的人合性。
2.折價賠償在實踐中很難解決④。
而肯定說主要認為:
1.離婚裁判不應強制分割一方婚內以個人財產購買的股權,違背了投資人意愿。
2.折價賠償并非完全難以解決,客觀條件在不斷發展。
(二)難以對股權價格進行評估
誠如上述所言,從保護公司利益的角度,最好的方法是對股權價格進行折價。但是,現行的情況是,股權價格由于多方面的因素,難以進行正常的評估,其中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1.由于股權分割的問題,指的是未上市公司的股權分割。但由于未上市,股權的價格難以很好的評估,缺乏一個正確的評估方式,而且公司的發展速度難以預料,很容易出現不同時間點價格不同的情形,導致價格差異極大。
2.舉證困難,對此有不少學者認為,是由于“誰主張,誰舉證”這一舉證規則與“證據收集的難易程度”之間發生了沖突。但對此,私以為問題并不在于“誰主張,誰舉證”這一原則,因為這一舉證原則中,對于抗辯方同樣要求舉證,并不存在不公平的問題。真正問題還是在于“信息透明”的差異化,夫妻雙方中不持股一方很難真正了解公司實際的經營情況,也就很難做出對自己有力的舉證來保護自身權利。
(三)《婚姻法》與《公司法》之間的制度真空
由于在兩部法律中關于此處的規定都不盡詳細,所以有很多制度上的真空之處。例如:在實踐中適用《婚姻法解釋(二)》時,由于股東配偶的加入或股東股權轉移給配偶以外的第三人,還可能出現由于股權變更導致變更后的股東人數不符合《公司法》的規定⑤。這就會導致股權分割難以正常進行。
五、對于離婚訴訟中股權分割問題的建議
(一)突破理論上的限制
實際上,對于這一部分的探討,經常局限于 “兩權分離”的問題上。針對“兩權分離”的問題,我們往往本能地認為,夫妻股權分割的結果一定要是一方成為了股東,才算是取得了股權。然而不然,傳統意義上,當然是基于股權享有股東權利,但是夫妻財產分配中,另一方所渴望獲得的,往往僅僅是基于股權的經濟價值,而不是管理價值,所以不一定是一定要將某一部分股權分配給一方才算是成功的分割。這也就回到了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資產與資本”,夫妻另一方因資本而享有的資產和管理的雙重紅利,到底哪一個才是離婚訴訟中的焦點,筆者以為應為資產。
(二)授予某一方嗣后分割的權利
接上述所言,其實最好的方法并不是“股份的轉讓”,而是“股份利益的轉讓”。
1.對于夫妻中不持股一方的權利:如果我們認定了,夫妻雙方對某一股份的權利系共有的,那么夫妻中的另一方就可以在離婚后任何一個時間節點要求分割股權,即要求折價,不一定僅僅局限于離婚時。原因在于,夫妻雙方對于股權的共同共有,當然包括對于股權事后所有增值的共有,也就有理由成為享有嗣后的利益分配。但是,對于是否能夠成為公司的股東,則要取決于其與公司之間的密切關系。
2.對于夫妻中持股一方的權利:相應地,享有權利的一方可以要求在離婚時分配,并對此承擔全部舉證責任,如果嗣后發現有隱瞞財產的行為,可以要求補充分割;如果離婚時,不提出分配股權,就視為默認接受在離婚后任意一個節點分割股權,即接受對事后的增值部分的分割。
這樣的分配原則,既可以保護持股方的管理權,也可以保護非持股方對于利益的訴求,更有效的兼容兩種原則。
六、結語
離婚,既意味著人身關系的變動,也意味著財產關系的變動,傳統處理中,我們總是一定要將兩個關系變動捆綁式的處理。那么能否將財產中的部分變動,從人身變動中分割出來,不應離婚而當然變動,而繼續保持這種“共有”關系呢? 既然投資背后的資本價值是夫妻雙方共同付出的,那么是否可以通過請求權的形式賦予另一方一個嗣后收回資本價值的權利呢?將婚姻關系中這一類特殊的投資形式,特殊的共同財產,用更加商業化的眼光看待,也許是我們解決這類問題的新視角。
注釋:
①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九條:“男女雙方協議離婚后一年內就財產分割問題反悔,請求變更或者撤銷財產分割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人民法院受理后,未發現訂立財產分割協議時存在欺詐、脅迫等情形的,應當依法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
②《關于適用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釋(二)若干問題的解答一》滬高法民一[2004]25號(4)當事人以個人財產購買了房產、股票、債券、基金、黃金或古董等財產,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因市場行情變化拋售后產生的增值部分,由于這些財產本身僅是個人財產的形態變化,性質上仍為個人所有之財產,拋售后的增值是基于原物交換價值的上升所致,仍應依原物所有權歸屬為個人所有。
③林嵐.淺析離婚訴訟中公司股權的分割.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3,20(1).
④⑤方阿榮.芻議離婚訴訟中有限責任公司股權分割問題.法制與社會.2009,2(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