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正燕
【摘 要】個性化教學的實施不僅能發展學生的個性,還能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益,因此,我們要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中實施個性化的教學策略。下面,筆者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來談談個性化教學的實施策略,其主要方法有準確掌握學生間的差異、建立和諧的教學交往關系、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個性化教學;有效策略
要想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中實施個性化教學策略就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其實這也是教師嘗試不同教學方法的體現。如何提高教學效益,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已經越來越成為我們一線教師關注的問題了。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呢?筆者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來談談具體的實施策略。
一、準確掌握學生間的差異
準確把握學生間的差異性是小學數學課堂中實施個性化教學的前提。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是多樣的,就學習數學而言,他們存在著智力上的差異、數學思維的差異、學習興趣的差異,所以,教師在教學之前要了解學生的這些差異,以實施針對性的教學。為了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我們的執教者應該做好以下工作。首先,通過試卷測評方式來了解學生們學習能力的差異。關于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們一般不好掌握,但是試卷測評能將學生的基本情況摸清。其實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從學生聽課的狀態中了解一些學生學習的特點。其次,通過家訪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在學生檔案中,我們的教師要把以上統計的信息做一個全面的梳理并記錄于檔案中,以供參考。還有,學生的檔案應及時更新、調整。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是有變化的,這種變化也許表現在學習能力上,也許表現在小學習慣中,為了更好的實施個性化教學,我們應及時調整、補充學生檔案,以備教學之需。
二、建立和諧的教學交往關系
教學交往是指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流信息、思想與情感及共享信息的人際溝通活動。通過實踐發現,和諧的教學交往關系是實施個性化教學的重要客觀條件。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雙方共同參與的教學活動,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中,筆者是這樣做的。
首先,用寬容的心態接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比如,在講“圓柱的體積”這一內容時,筆者就針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讓他們回答這樣的問題:一個圓柱形糧囤,從里面量底面周長是12.56米。這個糧囤能裝稻谷37.68立方米,它的高是多少米?對于學生能力差的學生,讓他們回答這樣的問題:一根圓柱形木料,底面半徑是4分米,長是30分米。它的體積是多少?這樣以來,不僅尊重了學生的差異性,還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其次,鼓勵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正是由于個體差異的存在,所以才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自己擅長的方面做出努力,定能受到不一樣的學習效果。其實,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一個人只有在放松的環境下才能更好的發散思維、大膽想象。
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常采用的教學方式是講授式教學。這樣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局限的,在這樣的教學中,我們的教師成了課堂的主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思考,但是關于學生的參與度我們不能很好的掌握,因此,為了實現個性化的教學我們應該積極探索、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但是,無論采用什么樣的學習方式,都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個性化的學習。對中等生可以根據自學提綱采用探究式教學和討論式教學,引導他們進行自學或采取分組討論學習,從而使學生們在合作的過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于學困生我們的教師應該給予一定的教學指導指導,讓他們在教師的幫助下學會思考,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并完成簡單的學習任務。
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實現小學數學個性化教學的關鍵環節,只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了才能提高教學效益。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思維能力就是通過對事物的感知、表象等,進行分析、概括、歸納而獲得事物本質的能力。為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筆者在教學中常常用“一題多解”方式來開拓學生的思維。比如,在解應用題時筆者常常采用這種方式來訓練學生的思維。我們看一個數學實例:籠子里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8個頭,從下面數有26只腳,那么雞和兔各有多少只?這個題目就有四種解法,不僅可以用畫圖法、方程法,還可以用假設法,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采用這種教學方式來開發學生的思維,只有讓學生們自始至終都參與到學習中來,才能發展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從而真正使學生的個性在數學課堂中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邵占鳳.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個性化教學的實施[J].學周刊,2012年13期.
[2]胡倩倩.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教學做合一”的實踐探究[J].考試周刊,2015年45期.
[3]李清樂.尊重學生 放飛心靈——《由模式化向個性化教學轉化的研究與應用》課題研究報告[J].小學教學參考,2008年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