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鴛利
摘 要: 提問作為課堂互動與學生自我學習能力效果判斷的檢測手段之一,在課堂中起到很好的催化作用,因此深入研究提問的恰當切入點,找準突破口至關重要。在教學設計中,提問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在了解學生學習的能力水平和認知傾向的前提下,有效提問才能更有效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
關鍵詞: 初中數(shù)學 課堂提問 技巧與方法
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初中數(shù)學課堂的高效性一直是大家討論的重點,本文從初中數(shù)學課堂的提問技巧和方法出發(fā),探究打造初中數(shù)學高效課堂的切入點。在當今社會,數(shù)學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它的內(nèi)容、思想、方法和語言已廣泛滲入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成為現(xiàn)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數(shù)學是義務教育的一門主要學科。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初中數(shù)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奠定基礎。
一、注重課堂的組織與引導
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天性活潑,數(shù)學教師需要幫他們做好引導工作。例如基本的公式和定理,教師在教授過程中一定要嚴格要求,不能有丁點馬虎。對于定理識記可以采用形象記憶與聯(lián)想記憶相結合,在理解的基礎上科學識記,再配以老師的督促,促進學習競爭的形成。
對于課堂教學本就應該做好回歸工作,教師只需要對課堂進行組織,把教學目標給大家明確說明一下,對于學生的學習過程來說,只有讓學生親自讀、親自看、親自寫,只有學生自己動手獲取的知識才是學生自己的知識。
二、提問的技巧——能力教育勝過知識教育
三尺講臺其實并不是老師表演的舞臺,作為一節(jié)課程的藝術總監(jiān),教師所要做的事情是做好引導,就像一首交響樂,指揮大家做好鋪墊之后,高潮的演唱還要教給學生表演。
1.提問不等于討論
說到教學,現(xiàn)在很多人認知上存在誤區(qū),我把知識教給學生我的任務就算完成,其實在學校教育階段,我們需要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數(shù)量其實是有限的,在學生一生的成長之中,中學階段所能學的知識可能連十分之一都不到,對于學生來說,知識只是一個方面,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幫助學生學生學會成長,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在一生成長中至關重要。因此課堂提問不是讓學生隨意討論,課堂提問需要從啟發(fā)性、過程性等方面切入,一個學生當他走出校門來到社會的時候他學會了思考,這樣的教育才是合格的教育。
2.提問才能激發(fā)興趣
說到學習興趣,相信大家都會覺得很重要。可是興趣其實不僅僅是我們平常理解的有意思。興趣其實是可以在問答和辯論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逐步建立的,所以要讓學生愛上數(shù)學課,首先要教會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游刃有余地在數(shù)學的海洋里遨游。老師一定不要簡單認為提問只是給學生設置障礙,提問可以讓學生更明白一些表面現(xiàn)象背后的本質(zhì),那些道理明白之后,遇到題目可以理清思路,以后對知識的接受能力更強,理解速度更快,受益終身。通過提問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這才是提問的初衷。任課教師站在教育第一線,既要與學生溝通又擔負著傳道授業(yè)的重任,如何科學有效地提問,是需要不斷揣摩的關鍵問題。
3.巧妙設問能提高思維活躍度
現(xiàn)在數(shù)學課程的編排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例如課本中有一個例題:某班同學去18千米外的北山郊游,只有一輛汽車,需分甲乙兩組,甲組先乘車、乙組先步行,車行至A處,甲組下車步行,汽車返回接乙組,最后兩組同時達到北山站。已知汽車速度是60千米/時,步行速度是4千米/時,求A點距北山站的距離。初見這道題目,別說是學生就是老師也被繞得暈頭轉(zhuǎn)向,但這個題目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不妨就交給學生開動腦筋解決。
首先大家畫一下路線圖。學生畫完,老師可以在多媒體上制作一個彩色出發(fā)動態(tài)線路圖,每段分別用不同顏色標注,A組、B組路線也用不同顏色加以區(qū)分。這樣一個清晰明了的線路圖擺出來之后,解決方法也就呼之欲出,教師再引導同學們假設和分段標注算式,最終老師引導學生通過自身努力解決問題,感受過程中的喜悅,鍛煉意志,培養(yǎng)自己獨立的數(shù)學思維模式。
4.結合課本適當發(fā)散學生思維
現(xiàn)在課本中有很多的“想一想”、“做一做”、“看一看”等欄目,他們就是為了分散開學生的思維而設置的,很多學生直接學習這項知識,學得很慢,過一段時間的消化吸收之后回頭來復習就融會貫通了。“想一想”里面的很多知識都是與現(xiàn)在學習的知識有關聯(lián)的,同時也是與別的知識相關的。針對這些欄目,有的學生看過之后會想到很多,而有的學生就只是看到書本上面這點。老師可以引導他們小組討論,自由發(fā)言,互相提高,不要讓學生因為自己沒有想到某個方面而一直深陷在自卑中。有的學生理解能力稍強,有的學生計算能力稍好,有的學生兩項能力都不太好,這個時候老師一定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引導他們正視自己的問題,通過不斷學習和完善提高自己,千萬不要自己也給自己貼上“笨”學生的標簽,否則將失去進步的機會。
教育的過程同花草成長的過程一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書的過程是漫長的,只要你用心教了,學生自然就感覺到,學習也就越來越好。其實教育的過程并不是因為你教育的多么細致而使學生獲得成功,教育不是代替學生成長,教育的過程在于方法,在于引導學生自我提升的方法,因為你用心,所以學生自然更成功。
參考文獻:
[1]劉艷萍.淺談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的方法和策略.成功:教育版,2013(23).
[2]涂玉瓊.淺談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策略.青春歲月:學術版,2012:42.
[3]張儉.淺談初中數(shù)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5(14):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