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琴
(重慶市合川太和中學,重慶 合川 401556)
?
淺析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的分層教學
黃琴
(重慶市合川太和中學,重慶 合川 401556)
摘要:由于各地的教育發展極不平衡,信息技術教育的開展情況也很不一樣,來自不同小學的學生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差異也很大。因此,作為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必須在教學中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不同的方式,以做到教師的教能滿足所有層次的學生的學習,使得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自己原來的基礎上取得更大的進步和發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 ;分層教學
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初步了解什么是信息,并在掌握一些計算機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信息意識,有效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收集、整理、應用和操作能力。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它和文化課存在著很大差異。在以往的教學與活動中,學生常常是被動學習,教學活動難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致使學生在學習時總是難以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心理上的滿足。存在各種差異的學生接受的卻是同一教學進度,為了妥善解決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教師在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都必須以分層教學理論的基本思想為指導,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自己的教學活動。根據這一思路,在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理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分層教學,從而提高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效益。
新的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提出,信息技術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信息技術,不同的人在信息技術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根據實際情況,我們可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或者更多,可以由學生自己選擇或者教師協助選擇。當然分層次教學會給教師帶來更大的工作量,要分層設目標,分層講課,分層輔導。但教師的辛苦不會白費,分層教學以后,好的學生將會吃得更飽,會增強競爭意識,去挑戰更難的問題,因為他們內心深處覺得自己是強者,應該更強。而那些以前像聽天書一樣的學生,即使第一個環節沒聽懂,也會在第二個環節簡單的學習目標處大顯身手。讓他覺得我也不是所有的題都不會,在簡單題中建立信心,慢慢地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斗志,他們的學習會逐步上升一個層次。只有對每一位學生抱以誠摯的愛心,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而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分層次教學的思想基礎和前提條件。
學生分層以后,教師備課時,要根據大綱要求和學生的實際差異科學地制定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分層目標,其要求是:教學目標層次明確,并且與學生的層次性相一致;學困生層的最低目標不能低于教學大綱的最低要求,既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培養,重在形成其學習的良好習慣和基本能力,在實踐上要求能模仿完成相關的操作;中層學生應側重一定的綜合性和提高性,能夠比較靈活運用知識,培養創造能力,重點培養操作技能,掌握的知識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優生層學生應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深刻理解知識點,側重于能力的遷移及創造性學習,培養其創造思維能力,拓寬其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培養其靈活和綜合運用信息技術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要提高在理論方面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方面的實踐能力,通過自學掌握如書本中的開動腦筋、親身體驗或者課后的高層次習題;并形成對信息技術的濃厚興趣。
課堂教學的分層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有差異的教學活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每一節課中都能有所收獲。例如:在教學七年級《刪除文件或文件夾》這一課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可采用幾種不一樣的教學方式,對于高層次的學生,演示一種刪除文件或文件夾的方式,然后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探索、討論、研究其他的刪除方式就可以了,必要時再作一些指導和點撥。而對于中層次的學生,演示一種刪除文件或文件夾的方式之后,就要求列出并講解其他刪除文件或文件夾的詳細步驟,然后讓他們自己動手。對低層次的學生,采用的方法則是比較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先作一些演示和講解,學生掌握了最基本的刪除文件或文件夾方式后,再給出幾個任務,讓學生去嘗試練習,必要時還要再做一些演示。
信息技術教學大綱規定,一堂課學生的操作時間要占整堂課的70%,做到多練。可見課堂操作練習在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處理得好,學生的操作能力將會得到飛速提高。因此,在分層教學中筆者很注重在這方面的思考和實踐。比如:在教學七年級《插入圖片》這一課時,針對不同的學生確立不同的要求,對于低層次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利用“插入”菜單中的“圖片——剪貼畫”命令進行插入剪貼畫就可以了,而對于高層次的學生,要求掌握三種以上的插入圖片的方法,中層次的學生要求掌握兩到三種方法。凡是提前完成本堂課操作任務的同學,可以讓其擔任老師的助手或者輔導員,為有需要的同學提供幫助,這樣既減輕了老師的負擔,又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
評價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很重要。所以我們要重視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且及時的給予肯定及表揚。由于學生的習慣、智力、興趣和性格等方面都有很大差異,因此對學生的評價要進行分層。對學生的評價分為:嚴格性評價,激勵性評價和賞識性評價。比如:對于后進生我們要用賞識評價法,和家長溝通好,有些進步就要共同對孩子的進步加以肯定與鼓勵。中等生則是要求激勵評價。比如,可以加些評語“要是再努力些一定會更棒!” “你覺得這次做得怎樣?進步了吧?”對于優生,我們不但要激勵,而且更要嚴格要求。
綜上所述,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踐中,通過“學生分層、教學目標分層、課堂教學分層、課堂練習分層、教學評價的分層”等靈活多樣的形式,真正做到以學生為出發點,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適應學生對不同內容的學習需要,為學校的信息技術課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每一層次的學生在每一堂課上都有用武之地,都能有顯示自己才能的機會,激發和調動了各類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使學生把學信息技術變“任務”為“需要”、變“負擔”為“樂趣”,真正實現了既“學會”又“會學”,從而大面積地提高了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真正實現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參考文獻:
[1] 宋秋前;關于分層遞進教學的教學論[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00年03期
[2] 何明;多層次教學組織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教育學刊;1996年05期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7-02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