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林
(南陽幼兒師范學校,河南 鄧州 474150)
?
幼師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培養探究
劉志林
(南陽幼兒師范學校,河南 鄧州 474150)
摘要:幼兒對生命的認識很大程度上依賴幼兒教師,孩子通過教師的引導認識這個世界,動物和植物。幼兒師范學生的生物素養直接關系著學生的生物學習水平,也關系著學生將來走向工作崗位后的工作質量。在幼兒師范教育中,加強學生生物素養的培養,學生才能在將來就業以后更好地帶領幼兒認識世界,感受生命的可貴。
關鍵詞:幼兒師范;生物科學素養;培養
我國的幼兒師范教育并不注重學生生物素養的培養,在教學中師生一般認為學生的文化課程和藝術修養更加重要,而忽略了生物素養的重要性。幼兒師范學生將來走向工作崗位就是幼兒教師,文化素養和藝術修養雖然重要,但是生物素養也是不可或缺的。幼兒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對于動植物的認識和了解是引導幼兒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最好的方法,因此,幼兒師范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才能讓學生將來更好的教導幼兒認識世界、珍惜生命。
對于幼兒師范生物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最好的方式,幼兒師范生物教學與一般普通高中的生物學習不同,不需要大量的計算和推理,對于學生的學習基礎要求也不是很高,學生在學習中對課程真正感興趣,對于學習有著很大的幫助。首先,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生物課程的重要性和其他的文化課程或是藝術課程一樣,對以后的走上工作崗位之后的教學有著同樣的作用;其次,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去幼兒園參觀,了解幼兒園對綠化的特殊要求和綠化在教學中的應用等;最后,教師應該在教學中營造合適的學習氛圍,學校也應該對生物課程的教學引起重視。一些應該開設的實驗課程學校不應該減免,而是讓學生在試驗中體會生物課程的內容,從心底里重視這門課程。學生對課程產生興趣,明白了其在今后教學中的應用,才會努力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識,研究生物知識在今后教學中的應用,更好地培養自身的生物素養。
教師在生物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態度,讓學生意識到,生物課程是一門科學性的學科。例如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收集一些生物學家的優秀案例或是比較有趣的案例,在講課的過程中向學生講述。這樣一來可以讓學生明白生物學家研究生物科學的不易,對待生物課程的態度更加認真,同時也能調動課堂氣氛,增加師生之間的溝通,讓學生對課堂學習更加有興趣。認識到生物學習的科學性,學生才能在今后遇到的與生物有關的問題中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對待,在今后的幼兒教學中也能會用科學知識向幼兒解釋一些自然現象。
“任務驅動”模式是指教學中教師以布置任務的形式來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一般是教師向學生布置任務,要求學生自主完成,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就會自行去收集資料和創造方法,從而從完成任務的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到知識和方法。并且“任務驅動”模式使學生在完成任務之后還會有一種成就感,從而對學習更加充滿信心,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提前進行課程準備。教師在布置任務之前要進行相應的準備,首先教師要設計合適的任務,任務既不能要求太高,讓學生難以完成,也不能過于簡單,會讓學生沒有挑戰性。然后對學生進行分組,一般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任務,選一名小組長全權調配組內成員,安排任務的完成。最后教師應該將任務中所需要的部分材料和設備向學生提供,例如顯微鏡等科學設備,學生是不能自己準備的。
(二)課中的觀察和引導。在學生任務進行過程中,教師并不是無所事事,而是要在旁邊進行觀察,一方面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水平,另一方面也觀察學生在實踐中的問題所在,方便任務完成之后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點評。教師對學生的實踐過程盡量不發表看法,但是在適當的時候也可以給予一些引導,例如有些小組的實踐可能會進入一個思維誤區,如果教師沒有給予適當的提點,學生的任務就會完不成,一來學生不明白自己的問題在哪里,同時也會使學生喪失自信心,對生物學習興趣減退。
(三)課后及時反思。任務完成之后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對實踐過程進行總結和反思,教師可以讓每組學生選擇一個代表,來對小組的實踐過程進行總結,總結過程中比較好的地方和哪些不足之處。然后教師針對自己在學生實踐過程中的觀察和學生自己的總結進行點評,教師的點評不能是一言帶過,而應該是詳細的分析,幫助學生找出實踐中的根本問題,從而促進學生的改正和成長。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今后更好的學習,也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和重視,從而更認真的學習。
生物學習是一門實踐型比較強的課程,學生單單從教科書上獲得的知識是比較有限的,因此,教學過程中實踐課程是必不可少的。除了經常開展課內進行實驗以外,課外實踐也是十分重要的。課內的實驗是讓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驗證過程,讓學生體會生命的神奇。課外的實踐過程則能讓學生認識更多書本之外的知識,例如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觀植物園等,讓學生在現實中觀察生物的性狀,從而對課本上的知識有更直觀的認識,并且學生還可能會發現許多課本上沒有提到的知識,開發了學生的思維和視野。
另外學校還可以安排學生去參加專業的講座,把生物課程與當前社會鏈接起來,讓學生了解現階段生物發展的最尖端技術。例如帶領學生參加轉基因工程的講座等,學生可以更科學更系統的了解到轉基因的知識,而不是通過新聞媒體一知半解的了解。對這些知識的系統了解會讓學生將專業知識與社會中流傳的方面做出比較,從而更加明白生物課程的重要性,對待生物課程的態度更加科學嚴謹。
生物課程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課程,幼兒師范教學中,激發學生對生物課程的興趣,運用多種方式進行教學,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生物素養。幼兒師范生的生物素養直接影響著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后的教學水平,影響著幼兒對世界、對生命的認識,因此,幼兒師范學校要加強學生生物素養的培養,對生物教學進行重視。
參考文獻:
[1]張甜甜.中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培養探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2013(12).
[2]陸曉文.探究實驗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生物學通報,2012,47(3).
[3]張偉國.提高科學探究能力,培養生物科學素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22).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7-008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