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蓮童 蘇興冶
[摘要]伴隨地區經濟的不斷發展,行業企業都在隨之轉型,以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這就使得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發生了變化,并影響著人才市場的變化。實踐操作能力強的人才越來越受到生產企業的青睞,在人才市場中顯得炙手可熱。針對這種變化,作為人才培養機構的高校紛紛轉型,以培養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在課程結構和內容上加大實踐課程建設力度,以求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適應企業的需求和人才市場的變化。
[關鍵詞]人才市場;企業;高校;實踐能力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076
隨著全球經濟形式發生變化,世界各國也紛紛提出振興經濟的宏偉計劃,從美國的再工業到德國的工業40,我國也提出了2025的發展規劃。作為經濟參與者和實現者的企業為了適應這種變化,也在尋求適合自身發展的轉型之路。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人是經濟活動中的核心主體,一切經濟價值都要通過人來實現,因此,企業的轉型發展需要與之對應的人才。近年來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每況愈下,而技工學校的學生卻廣受各企業的歡迎,這正是行業企業的轉型發展對人才市場供求的沖擊結果,企業從以前的注重高學歷轉變為看重技術實際應用能力。為了培養適應企業發展的人才,各高校紛紛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調整人才培養計劃,改革教育教學模式,重新設置專業課內容,以實現應用型本科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的教育指導思想。見下表。
1本科院校與技工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比較
近年來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率持續下降,大學生甚至產生了畢業就失業的恐懼情緒。一面是畢業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另一面卻是用人企業找不到合適的人才。然而,對于技工學校的畢業生來說,畢業及就業似乎是個毫無懸念的事情,甚至出現了不少企業紛紛提前進校招聘,學生未畢業就被提前預訂的情況。如表所示,地方本科院校的就業率遠遠低于技工院校,即便是就業率前三甲的中國藥科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和東北師范大學等名校的平均就業率也低于部分骨干技工院校054個百分點。一邊是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另一邊是技工院校畢業生供不應求。造成這種冰火兩重天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
高校畢業生動手能力差,實際操作能力無法達到企業生產要求,無法勝任用人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畢業生所具備的實際操作能力與用人企業實際需求的專業技術水平嚴重脫節。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成為了各大高校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
2調整人才培養計劃,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21兩者在專業課實踐教學中的差異比較
術業有專攻,專業課所教授的是就業、安身立命的本事。那么,究竟本科院校和技工學校在專業教學方面存在哪些差異,導致了兩者完全不同的就業境遇?
審視技工學校的培養模式,由于其培養目標就是具有實際操作能力的一線工人,直接指向企業實際生產崗位,所以在其課程的設置上,全部以實踐為中心,實習實訓課程所占課時的比例大大超過理論課,而且實行的是產教結合的教學理念,將在企業實際生產中需要掌握的操作技能,有針對性的教授給學生,就是為企業的生產崗位量身培養操作人員。相比之下,偏重理論而輕實踐的本科學生,由于實際操作能力弱,到企業無法立刻上崗生產,需要經過入廠培訓才能達到上崗要求。一個是到崗就能轉化為生產力,一個是進廠后還要花費財力、物力、時間培訓才能投入生產,企業的選擇不言而喻。
22加大實習實訓教學力度,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221課程類型分析
通常按授課方式將課程分成理論和實踐兩類,但按其內容性質還可以細化為四種類型:
第一種是理論性理論課:基礎性專業理論教育,行業起源、發展、現狀,專業技術理論性知識教學。
第二種是實踐性理論課:生產實踐中總結、摸索出的知識,與基礎理論的聯系,是哪部分基礎知識衍生出的結果,或是現有理論知識的空白。
第三種是理論性實驗課:與基礎性專業理論相配套的實驗課,為了闡述基本理論產生,并加深基礎理論知識的實驗教學課,與真正的生產型實踐還有一定距離。
第四種是實踐性實驗課:生產實習性實踐教學。到仿真模擬裝置上進行實踐性操作,或是到真正的生產實習崗位進行實地、實際生產操作。
通過對四種課程類型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目前高校采用的都是第一種和第三種,偏重于理論教學,對實習實訓的實踐教學是欠缺的。這也清晰地暴露出了實踐性理論和實驗課是高校教學中一直忽視的兩塊短板。
222保證專業教師知識結構的先進性
派遣教師到企業學習,增強理論課的實踐性、先進性。如果專業教師長時間死教書本,不到具體生產環節調研、學習,勢必導致理論知識的落后與實際生產技術快速發展之間的矛盾,造成理論與實踐相脫節。只有將新知識新理論不斷地融合到自己的教學中,才能使專業理論課具有理論性、實踐性、先進性、生動性。如果理論知識失去了可實踐性,那么學生就無法學以致用,而到了實習實訓教學環節,由于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術的關聯脫節,理論無法發揮其對實踐操作的指導作用,操作技術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只能死記硬背操作步驟,不能理解其中的原理,也就無法活學活用,融會貫通,更談不上技術研發、創新,這樣的技術就失去了生命力,也會很快被淘汰。因此,必須加強理論課的實踐性。
223專業課程建設中的校企合作
邀請行業、企業的專家參與專業課程設置和考核標準的制定,保證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先進性。技工學校培養的是動手能力突出的應用型人才,而大學培養的是科研型人才,而用人企業需要的是具有實際操作能力并能在工作中同時進行技術研發革新的產研結合的綜合性人才。而目前技工學校的畢業生研發能力欠缺,高校畢業生實際操作能力欠缺。兩者相比,企業更看重的是生產能力,情愿選擇上崗即可生產的具有較強操作能力的技工學校畢業生。當然,如果具有較高專業理論素養和一定研發能力的高學歷人才同時具備了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這才是生產企業最歡迎、最需要的。這就為我們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清晰的目標。
以往的專業課教學,培養的是通用型人才,掌握的是整個行業共性的知識,這就無法滿足企業個性、特色發展的需要。而企業的發展靠的恰恰是自己的特色優勢,這樣就必須要有面向指定企業的專用型人才來滿足其發展需要。而邀請行業、企業的專家參與專業課程設置,就是為了根據具體企業設置具體技能培訓課程。從而,培養出的人才完全滿足企業實際個性發展,特色生產的需要。
224就業培訓教育
目前高校畢業生在求職時常常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干什么,缺乏對自身能力的評價和認知,無法在人才市場中準確定位,進而也就無法確定什么樣的企業什么樣的崗位才是最適合自己的。結果往往是所應聘的工作并不理想,這種迫于無奈的就業也是導致違約率逐年增長的主要原因。
畢業生的這種自我不確定,是源自于自身能力的不足導致的不自信和對用人企業用人標準的不了解。從就業的實際情況來看,本科畢業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確實難以勝任企業所提供的崗位。究其根源,是高校畢業生雖然達到了學校認定的具有就業能力的畢業考核標準,但卻不符合用人企業對人才錄用的標準,兩者產生了嚴重的脫節。結果就是你培養的,不是我需要的,無法完成人才有效的對接輸送。
怎樣才能讓學生掌握企業對崗位的具體要求標準,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相應專業技能?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將用人企業崗前培訓引入校園,成為人才培養計劃的一部分。在畢業前的一個學期由用人企業在學校開設崗前培訓班,專門就自己的企業崗位進行專項培訓,這種課程的專業知識具有非常強的靶向性,并且帶領學生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這樣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崗位的需要一致,企業對學生進行的是針對未來崗位的無差別性技術培訓,自己培訓,自己聘用。企業對培訓的學生具備的專業技術有信心,學生對未來就業企業和崗位也目標明確,消除了畢業就失業的恐懼心理。
同時,這種培訓給企業和應聘者提供了長期相互了解的機會。企業可以對畢業生除專業能力以外德行、健康、團結組織等綜合能力全面了解。而畢業生也可以在培訓過程中詳細了解企業的真實情況,通過考察、思考,決定是否應聘該企業,這樣的決定相對成熟、牢固,到了企業也會安心工作,大大降低違約率。
3畢業招聘會要具有實踐性和教育性
傳統招聘會是通過招、應雙方面對面語言交流和證書展示即完成招聘過程,無法對應聘者的專業能力有更直觀的認識。應該將招聘場所設在實習實訓場地,將語言提問形式改為上機實際操作,采用現場優勝劣汰的選擇機制。這樣不僅可以為畢業生提供展示個人專業能力的平臺,使企業對應聘學生的能力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提高人才選取的準確率。同時,還可以使招聘會成為生動真實的就業指導課堂。設想一下,當入校不久的大一學生看到這樣殘酷的優勝劣汰的就業競爭場面,對其思想的沖擊可想而知,會讓他們清楚地認識到學習容不得半點馬虎,在學習專業知識的時候如果采取敷衍了事的態度,那么在求職應試需要展示專業知識技能的時候,就只能束手無策,慘遭淘汰。從而,糾正“考上大學就可以放松”的錯誤思想,要端正學習態度,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從入學之初就下定決心,珍惜時間,認真學習,努力掌握專業知識技能,這樣才能在未來就業競爭中獲得成功。
4結論
面對行業企業的發展和人才市場的形勢變化,地方本科院校必須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緊扣企業發展脈搏,突出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企業培養真正需要的人才,真正擔負起為企業培養精英,為國家培養棟梁的歷史重任。
參考文獻:
[1]王青林關于創新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若干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3(6)
[2]張維技工院校就業率超96%[N].法制日報,2015-01-21(6)
[3]張曉鴿75高校公布“就業成績”[N].京華時報,2015-01-21(C04)
[4]高閏青探索“全程實踐”模式提升學生職業能力[J].中國高等教育,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