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探
(遼寧省阜新市環境科學研究所,遼寧 阜新 123000)
?
層次分析法在生態保護紅線劃定中的應用
王 探
(遼寧省阜新市環境科學研究所,遼寧 阜新 123000)
摘要:指出了在生態保護紅線劃定過程中,針對在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技術指南中未給出明確劃定方法的其他生態保護紅線或是難以決策劃定的紅線,運用層次分析法限定劃定因子,設定遞階層次結構,利用判斷矩陣對劃定要素進行了綜合分析,最終得出了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的可行性結論。
關鍵詞:生態保護;紅線; 層次分析法; 遞階層次結構
1引言
生態保護紅線是中國一項創新性的環境保護制度,但目前其劃分和實施管理機制仍處于不斷完善之中。目前,全國各地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的主要依據是《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技術指南》的通知(以下簡稱為通知),通知中指出:其他具有重要生態功能,以及生態極敏感、極脆弱的地區,各地可自行制定原則與方法,結合地方實際綜合劃定生態保護紅線。[1]。針對上述情況,利用層次分析法通過選擇不同的決策因子,對生態保護紅線劃定進行了系統性分析,以達到合理分析生態功能區域,做出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可行性分析的決策目標[2]。
2限定劃定因子,設定遞階層次結構
使用層次分析法劃定生態紅線,首先要限定出劃定因子,最終確定決策目標。影響生態環境的因子主要包括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人為因子。因此,在生態保護紅線限定的過程中劃定方法也由3個劃定因子組成,即劃定生態紅線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和人為因素。劃定生態紅線生物因素包括物種多樣性[3]、生物組成協調性(如生物入侵風險等);劃定生態紅線非生物因素包括環境條件匹配性(如水,土壤等),地域氣候等地域因素(如干旱,半干旱氣候等);劃定生態紅線人為因素包括人為改造對環境索取的區域(如水源保護區等),人為改造對環境恢復的區域(如人工濕地等)。
根據上述劃定因素為決策目標設置準則層,每個準則層都與決策目標相關,而決策目標的結論層是由兩個決策方案組成,即可行或不可行,放在遞階層次結構的最下層。
根據層次分析法的要求,建立有序遞階的指標體系,用A代表目標層次設在遞階層次的最頂端,B、C代表準則層做為劃定因素,D代表結論層設在遞階層次的最底端。然后再用1、2、3…代表橫向不同因素,構成遞階層次結構[4](圖1)。

圖1決策目標遞階層次結構
3矩陣分析,賦值計算
按照判斷矩陣[5]的準則,利用層次分析方法,對各個元素進行賦值。元素的重要性進行相互比較,重要性標度值可按1-9進行賦值(表1)。

表1 重要性標度值
對各個元素進行賦值后的判斷矩陣表見表2。
層次計算權向量結果見表3。


表2 判斷矩陣

表3 層次計算權向量

C、D層次總排序結果見表4,5。

表4 C層次總排序

表5 D層次總排序
4結論
從總排序的結果來看,不可行(D1)的權重為(0.4375),小于可行(D2)的權重(0.5625)。可以看出最終的決策方案是可行的。
通過層次分析可以看出,生物因素(B1)的權重最高(0.6000),而非生物因素(B2)的權重(0.2000)和人為因素(B3)的權重(0.2000)都相對較低,這說明生物因素在決策中占了很高的比重。
而生物因素的兩個影響因子物種多樣性(C1)和生物組成協調性(C2)排序權重都是可行比較重,從中可以推出,物種多樣性(C1)是生態系統的基礎,而維持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根本原因是生物組成的協調性(C2)。由此可以分析出上述兩個因子是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的重要條件。而非生物因素和人為因素及其4個影響因子(C3、C4、C5、C6),雖然賦予的權重值較小但也會間接的影響(C1、C2)兩個因子,因此將(C3、C4、C5、C6)4個影響因子作為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的相關條件。
通過分析決策思路,確定了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的重要條件和相關條件,從而達到合理分析生態功能區域,做出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可行性分析的決策目標。
參考文獻:
[1]環境保護部.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技術指南[R].北京:環境保護部,2015.
[2]蕭浩輝.決策科學辭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李博.生態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朱琳.確定遞階層次結構的簡便方法[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05(6).
[5]張賢達.矩陣分析與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Application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in Delination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d Line
Wang Tan
(FuxinEnvironmentalScienceInstitute,Fuxin,123000)
Abstract:This article was aimed at the process of delination ofecological protection red line, for in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of the red line delineated technical guide did not give a clear delimitation of other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d or difficult decision-making delineated in red. we utilized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analysis to define delineation method and to set hierarchical structure.The judgment matrix was used to carry ou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of delineation elements, Finally weachieved the designated red line feasibility conclusion.
Key words:delinationof ecological protection;red lin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hierarchical structure
收稿日期:2016-04-08
作者簡介:王探(1987—),男,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環境科研工作。
中圖分類號:D922.68;X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10-00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