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俊澎
[摘要]新疆作為農業大省,隨著自身國際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農產品貿易的已經從之前的內產內銷轉變為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貿易模式。然而隨著新疆農業發展,粗放型的農業增長和一直以來的出口優先戰略使本就匱乏的新疆農業自然資源進一步惡化。文章通過分析新疆農產品進口貿易現狀與所存問題,對新疆如何利用農產品進口貿易實現土地密集型農產品引入,并調整自身生產結構發展勞動力密集型農產品出口進行概述。并從國家、自治區層面提出相應對策建議。
[關鍵詞]新疆;農產品進口;發展現狀;對策建議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9.205
1 新疆農產品進口貿易發展歷程
2013年新疆農產品進口貿易額已經達到了近6億美元,雖然較2012年有所下降,但總量沒有太大變化。其進口貿易額為1994年的6倍,同時為20年來最低值的18倍。然而,由下圖可以看出,新疆農產品進口貿易的發展并非持續性的增長,其間還有一些波動,尤其是在2002年下降到僅有3422萬美元。
從上圖不難看出,新疆農產品進口貿易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1.1 平穩波動階段
1994—2001年間,新疆農產品進口貿易總額一直在1億美元上下波動。1994年新疆農產品的進口額達到1億多美元,較1993年增長了三倍多,其快速增長的原因得益于1994年全國農產品的大量進口。1995年,新疆農產品進口額達到階段性最高的2.3億美元,較1994年增長121%。
1.2 緩慢抬升階段
2002年隨著我國加入WTO,國家降低了農產品進口關稅,總體進口貿易額增長緩慢。新疆農產品進口貿易額僅為3422萬美元,較去年下降64個百分點,達到近20年來的最低值。在此后的7年中,新疆農產品進口貿易以平均每年32.2%的速度緩慢增長,從2003年的7758萬美元增長到2009年的近1.8億美元,凈增長達1億多美元。
1.3 高速發展階段
2010年新疆農產品進口額達4.7億多美元,較上年增長近3億多美元,之后的三年內新疆農產品進口額以平均每年7.9%的速度增長,2011年新疆農產品進口總額達5億美元,較上年增長3245萬美元,增長率達7.2%。到2013年前后,新疆進口農產品貿易額已經達到6億美元,創下近20年來的最高值。
2 新疆農產品進口貿易所存問題
新疆地區農產品進口貿易,現存發展過程中仍然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一是新疆農產品進口商品和進口市場結構過于單一;其二是地區通關便利化程度低下。
2.1 進口商品和進口市場結構單一
新疆前5位的進口來源國家中,除土耳其之外均為中亞國家。2013年新疆從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進口比重達到了總體進口量的32.04%和21.59%,這兩個國家也分別為排名進口來源國家的前兩位。第三位的巴基斯坦和第四位的吉爾吉斯斯坦分別占據進口總量的5.19%和5.18%,較第五位的土耳其的5.06%的比重有一定優勢。新疆農產品進口商品方面,進口比重較大商品種類為棉花、羊毛、牛羊生皮、油類作物、甘草、中藥材等,而從中亞國家進口的主要產品為原棉、油籽類作物、羊毛、大豆、谷物,占進口總量的70%以上。
2.2 通關便利性難以保障
新疆地區的交通、物流、水利、通信等建設在近些年中取得了極大的改善和發展,但在農業對外貿易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有一些不足之處。其一,新疆農產品貿易物流設施建設還需完善,包括進出口基地建設、供應鏈和倉儲建設。這一部分的基礎設施投資周期長,短期收益性低下,導致政府在這一方面的投入不足。其二,對于農產品的質量標準一般是針對最終農產品而言的,而由于進口農產品多來源于中亞國家,其自身的生產規范、檢測水平和檢測方法并不能形成體系,這也使進口農產品的質量難以有所保障。
3 新疆發展農產品進口貿易的對策建議
3.1 國家層面的政策保障
第一,在已有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和機制下,不斷推進區域間自由貿易化建設和貿易合作機制化進程。目前而言,新疆地區的農產品進口貿易市場多為周邊和中亞國家,這就需要在分析周邊各國家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的基礎上進行經貿合作。而對于資源型產品貿易來說,農產品貿易的發展可作為推動區域貿易自由化的重要方面。
第二,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背景下,發揮新疆作為進出口貿易資源戰略通道作用。2015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愿景》中提出了中國應加強同沿線國家的農業經貿、技術、科研領域的合作,拓展相互投資領域,開展農林牧漁業、農機及農產品生產加工等領域深度合作,積極推進海水養殖、遠洋漁業、水產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藥、海洋工程技術、環保產業和海上旅游等領域合作,發揮新疆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向西開放重要窗口作用。
3.2 自治區區層面的政策保障
第一,政策方面。自治區政府應該加大對農產品進口貿易的關注度,在政策傾斜方面提出扶持進口農產品的相關政策,為進口農產品配套的口岸建設應該加速發展。政府在促進農產品進口方面除了保證進口農產品符合我國的檢疫標準,嚴把質量關,規避風險,避免造成經濟損失外,還應該引導企業避免無序競爭,防止國內企業惡意爭搶貨源,哄抬價格,以及改善農產品進口的通關環境,協調口岸各部門加強聯系配合,建設農產品綠色通道,對國內急需的農產品快速驗放,優勢服務。
第二,企業方面。要改變新疆地區進口型農副產品企業“多、小、散”的局面,必須加強培養龍頭進口企業,打造重點企業的領頭作用。在企業發展與管理方面,積極引導企業采取兼并、收購、資產重組、股份制合作等形式,搞活農產品進口企業發展路徑。集中搞活區域內部不同行業與所有制企業間的兼并和重組企業,調整自身產能發展模式從粗放到集約模式的發展,逐步增加自身產業的加工技術含量、信息處理能力,使之成為帶動作用強的龍頭企業。
參考文獻:
[1]原幗力.新疆積極發展進口貿易的意義及對策[J].新疆社科論壇,2010(1):18-22.
[2]程云潔.新疆進口貿易影響因素實證分析及發展對策[J].改革與戰略,2012(7):87-90.
[3]胡鞍鋼,馬偉,鄢一龍.“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內涵、定位和實現路徑[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2):1-11.
[4]周莉荔.新疆農產品如何跨越綠色貿易壁壘[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26-29.
[5]吾斯曼·吾木爾,布媧鶼·阿布拉,丁世豪.中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農產品貿易關系研究[J].農業經濟,2015(9):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