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說:“教育藝術不僅在于傳授本領,而且在于激勵、喚醒、鼓舞?!鼻榫暗膭撛O,是實現激勵、喚醒、鼓舞的良好手段。尤其對于情感的藝術——幼兒音樂教學,情景的創設更顯重要。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從這四方面入手為幼兒創設多元化的情境,幫助幼兒理解音樂,把音樂教學活動演繹的更加精彩、更具有生命力。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 幼兒 音樂活動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182-01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在音樂活動中,情境教學中的“情境”,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與幼兒共創的一種能激起幼兒學習興趣的場景,能把孩子帶入與音樂相應的氛圍中,師幼在此情此景中進行情景交融的教學活動。因此,筆者認為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創設多元化的情境,能夠讓我們的音樂活動更加適合孩子的興趣愛好,更容易讓孩子感受與欣賞,表現與創造。
一、創設游戲化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孩子學習的動力。奧爾夫認為,孩子應該在游戲中學習音樂,在游戲中找到學習方法,才能在音樂學習中找到樂趣?!巴镀浜枚兄保瑒撛O游戲化情境,不但增強了音樂教學活動的趣味性,而且還能夠有效地調節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教學中。
在一次和大班孩子進行民族音樂《百鳥朝鳳》的音樂欣賞活動時,我將欣賞活動改編設計了一個音樂游戲《孫悟空打妖怪》。音樂游戲情節來源于孩子們最熟悉的《西游記》中三打白骨精的故事。音樂游戲的兒歌是選取了孩子生活中耳熟能詳的《唐僧騎馬咚那個咚》。當然情節也是為了音樂服務,幼兒通過這樣熟悉的情境能夠更好的感受樂曲在活動中,我選擇了兒歌前半部分來匹配音樂,加強幼兒的節奏感,并能烘托游戲的氛圍。而作為活動的主體載體——樂曲《百鳥朝鳳》,我則是選擇其中的一段,并且將選用的樂段經過了重新組合和節奏的變換,以便更適合幼兒的欣賞。樂曲第一段選取了熱情歡快的旋律,表現了“老妖婆”詼諧的走姿和大家一起念“經”。過渡音樂則選取了百鳥和鳴高亢之聲,突顯出老妖婆悄悄入侵。第二段則選取了節奏驟然加強,緊張、刺激的追逐游戲就開始了。最后樂曲結束的停頓則更好的表現游戲孫悟空戰勝妖怪的瞬間。在這里,我不需要孩子知道樂曲的名稱,不需要孩子了解樂曲本來的含義,而是希望他們在快樂游戲中感受音樂的魅力,創造性的表現自己對不同旋律的感受。
二、創設生活化情境,提高探索欲望。
音樂來源于生活,音樂教學活動中的情境創設要從孩子的生活經驗出發,把生活經驗音樂化,音樂問題生活化,在生活與音樂之間架起一座興趣之橋。
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有很多題材都來源于我們的生活,我們不妨可以利用孩子周圍環境營造適合活動內容的場景。如在開展音樂歌唱活動《買菜》時,用活動室里超市、菜場的角色游戲環境巧妙地設置成集市的一角,然后和孩子們一起邊玩邊學習歌曲。孩子們很快找到了感覺,氣氛一下子熱鬧起來。在這樣的游戲角中,孩子們玩著、樂著、感受著、體驗著、創造著,由平淡無奇的角色游戲區角創設的情境產生了生動的教學效果。
三、創設活動化情境,發揮創造才能。
新《綱要》在藝術活動領域里明確提出“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在課堂中,創設活動化的情境,開展體驗式的教學,克服了時間、空間的限制,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并在角色體驗,與人合作中受到更為全面的教育與感悟。
孩子們最喜歡自己表演,同時也喜歡看同伴表演。通過動作和表情表達出樂曲的內容和感情,容易使孩子體會樂曲的情境。我們在音樂活動中要關注孩子動作表現的過程。如果說“聽”能引導孩子對音樂形象展開初步聯想,那么“動”則使聯想進一步深化到具體形象,因此,孩子在音樂教學活動中的動作表現是對音樂逐步熟悉和理解的過程。如在開展音樂欣賞活動《喜洋洋》,在欣賞完樂曲后,請幼兒講講音樂中好像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幼兒A:音樂很熱鬧,快的地方好像是過年了,大人們忙著在打掃,中間有點慢的地方好像是小朋友在念《元日》的古詩,幼兒還邊說邊搖頭表示音樂節奏的舒緩,第三段快和第一段一樣,在打掃衛生;幼兒B:我覺得音樂有三段,快的是敲鑼大鼓的,慢的一段是奶奶在剪窗花、貼窗花、看窗花。幼兒有了故事的鋪墊,動作表現也就顯得容易了。這樣的聽著音樂編一個故事,創編一些舞蹈動作,過程中幼兒對作品的理解又會提高一個層次。對樂曲的感受更為深刻。孩子們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既滿足了情感的需要、游戲的需要、創造的需要,又使孩子們在情感、個性、智力等方面獲得了和諧的發展。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為了激發學生的思維,必須有一個實際的經驗情境,作為思維的開始階段。”在研究和實踐中,我們也發現,幼兒是一個天真又獨立的個體,他們的生活是由許多情景組成的,每個情景都有其獨特的內容和情感,可喚起幼兒不同的感受。創設有效的情境,用孩子喜聞樂見的方式來表現音樂內容,可以激發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充分調動他們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產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并主動參與音樂教學活動,使他們在生動、活潑、愉悅、和諧的氣氛中引起積極的情感共鳴,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
[2]陳淑琴.幼兒游戲化音樂教育.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
[3]許卓婭編著.《學前兒童音樂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4]許卓婭.《幼兒園集體音樂教育活動中的心理調節》.《學前教育研究》.
[5]袁圓.《保育與教育》.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