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奇霞
標準成本法在制造業的應用研究
葛奇霞
摘要:標準成本法作為現代管理的一個重要成本管理方法,得到了現代管理者的積極認可,也不斷在現代管理理論的研究中得到創新。一些大型的企業積極使用標準成本法進行自身的績效考核和生產控制,同時也將該方法與其他方法結合起來運用。鑒于此,探討標準成本法有重要的意義,但是標準成本法也有不足,本文積極結合現實的一些問題,探討標準成本法的優劣勢,分析其具體的應用研究。
關鍵詞:標準成本法;制造業;應用研究;優勢;不足
(一)制造業采用標準成本法控制成本更有效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對成本的控制,企業的管理層為了更好的實現其成本控制戰略,通過組織相關的人員和部門對成本進行核定,通過對企業的BOM生產單和工藝的剖析,對各個生產流程中的耗用量和價格進行明確的約定,標準成本是一種通過科學量化分析出來的數據,具有較強的科學性,由包括倉庫物料、生產、車間、會計、工藝等多個部門在內的參與。同時這種成本控制和核算的方法更加注重后續的差異分析,通過對成本的控制不斷加強對成本中心的管理,以科學有效的成本目標加強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監督和控制,以實現對成本的精細化管理,實現成本控制的效力。
(二)制造業采用標準成本法核算方法更加清晰靈活
不得不說,標準成本法是一種更加清晰有效的方法,對于采購部門而言,其只要根據標準成本涉及的物料進行采購,材料的入庫也采用了標準成本進行計價,節省了采購環節的耗用。在生產環節上,材料的領用、工序的流動和成本的結轉都是采用標準成本法,這樣在直接人工和材料的結轉只需要結合實際使用的人工和材料與標準成本中的人工和材料費用進行結轉,制造費用也采用標準成本分配率進行結轉,這樣的結轉更加簡單,減少會計核算。同時,標準成本法可以與分步法、分批法和品種法等結合使用,通過實際成本核算方法與標準成本法的合理結合,將使得實際生產流程中的成本核算更加靈活。
(三)制造業采用標準成本法有利于降低管理的風險標準成本法與分步法、分批法和品種法相比,其成本核算更加高效,通過對成本差異的了解可以更加快速地進行成本的核算,同時也可以進行成本的預測,有利于管理。另外,通過成本的動態監控和成本差異的分析,可以將管理的工作更加程序化、科學化,它通過科學的調研和分析,獲得成本的數據,在企業內部形成相應的成本核算中心,企業管理可以按照確定后的成本標準對實際成本進行核算,考核更加有效率。通過標準成本,企業也獲得了定價的依據,為企業的成本提供依據,降低決策的風險,通過獲得生產經營的數據,提升決策的科學水平。
(一)企業管理相對薄弱,對應人才儲備不足
標準成本法對企業的管理要求較高,由于標準成本法是一種基于標準成本數據的方法,需要企業對歷史、行業和市場的數據有清晰的了解,因此企業需要掌握大量的基礎數據,為了做好差異的分析,企業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也需要有充足的文檔記錄,因此企業的基礎工作要扎實,企業的標準成本法應用才有科學的基礎。而這樣的工作需要充足且高素質的人才支撐,但是目前很多的企業并沒有充足的人才儲備,這樣導致企業的標準成本法推進存在較大的難度。
(二)制造業信息化水平不高,標準成本法的獲取和持續更新的成本較高
企業的標準成本推進需要相應的電算化系統做技術支撐,這無疑會增加企業的人力、物力和資金的投入,企業在獲取前期的標準成本數據需要使用大量的資源進行調研、分析和判斷,這將提升企業的成本。制造業本身的信息化水平不高,而且很多成本資料不完備,各單位成本定額和歷史數據不完整,成本代碼不統一,成本數據格式不統一。另外,由于標準成本將隨著企業技術的改變和工藝的優化而進行調整,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也將導致企業的標準成本數據出現差異,這樣企業需要重新進行標準成本的測定,這樣的標準成本本身就是短期化的,其后續的維持成本也將導致企業的運營投入加大,容易造成企業的資源分散。
(三)標準成本法適用范圍有限,容易傳遞錯誤的信息
標準成本由于其本身的特點,更加適用于工藝簡單、少批量的產品領域,在涉及到眾多產品類型或者某一產品涉及的原材料較多的條件下,標準成本法就完全無法體現出其優越性,這樣的類型將導致間接費用的分配出現問題,造成總體成本和個體成本的矛盾,影響企業管理層對成本的判斷和定價的失誤。另外,由于標準成本法將大量的時間用于標準成本數據的獲取和維持,容易造成企業對一些預防性數據獲取的時間加長,在這種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可能帶來嚴重的后果。企業的管理層容易將精力轉移到核算,對成本的預防和方向性選擇沒有重視。
(一)領導重視,全員參與,保證標準成本法在各個部門得到認可
企業要落實標準成本法就必須保證標準成本法在企業的落實具有相應的基礎,要保證這種實施具有現實的環境,企業充分重視成本管理的意義,各個部門要充分支持和配合成本管理的工作,讓全員參與到該項工作中,保證各個部門都支持和配合相關的工作。同時各個部門在具體工作中都需要按照標準成本法的要求進行,保證標準成本法可以在各個環節和流程中進行監督和控制。企業的文化也要充分認可標準成本法,在制度的建設上要將標準成本法在制度中進行融合,加強企業對標準成本法的重視。作者所在的得力集團實施標準成本也是集團高層及咨詢公司推動,完善相應的財務架構,設立相應的機構為標準成本法的實施提供條件。
(二)合理設計標準的數量和金額,提升制造業信息化水平
標準成本法本身具有相應的靈活性,企業的標準成本法相關的設計也需要充分考慮這一點,在標準成本法中標準項目設計上要更加的合理,要合理設計標準的數量和金額,不能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項目的設計也需要充分考慮歷史的數據,保證其科學性,同時需要結合未來的發展,保證其具有前瞻性。企業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可以考慮上線ERP系統,通過實現事前對資源消耗和開支費用的限制,減少浪費的發生,在成本的實際發生中也可以隨時顯示出成本的節約和浪費,及時發現成本超標的現象,通過ERP系統采用標準成本核算,同時記錄下成本差異,通過對庫存系統、固定資產系統和工資系統的數據錄入,系統可以自行進行核算,生成各類各類報表,避免手工工作的繁重,保證數據的勾稽關系。企業也可以定期進行分析,減少期末核算的賬務操作,提升效率。得力集團通過上線SAP系統實現數據的共享,財務信息計算機化是實施標準成本法的前提。
(三)加強差異分析的科學性,提升人才的水平
企業要加強對差異分析的科學性,不能僅僅為了壓低成本而不顧成本發生的因素,這樣容易造成各個部門為了完成自身的成本責任不顧整體的利益,不考慮企業的全局發展。企業需要認真分析差異的內容及其發生的原因,適時引入成本標桿法,對市場暢銷的產品與自身的產品進行分析,分析雙方的成本結構,而不僅僅是對自身內部的成本進行分析,通過優化產品內容和創新生產工藝,制定更加適合自身工藝的預算,消除不利因素,提升預算的準確性,完善自身的BOM管理,提升企業成本差異分析的科學性,保證企業成本差異的分析能夠結合工藝的優化和管理的提升而開展進行,抓住一些重要的環節和浪費嚴重的領域進行重點的改善。同時,企業為了推動其成本差異分析的科學性,需要企業其人才的能力和素質可以適應標準成本法的要求。得力集團通過核定原料和物件的標準用量,形成BOM單,以工程部對熟練員工各個工序的用時作為標準人工工時,同時核算機器的標準用時,獲取人工、制造費用和外購物料的價格標準,從而得到標準成本規范表,同時在實際生產中獲得實際成本,通過量差分析和價差分析,得到差異的來源和原因,將責任歸集到管理部門、生產部門、采購部門和財務部門等,這樣才能真正分析出差異的原因,提升差異分析的科學性。
(四)完善組織建設,落實部門責任,加強績效考核
企業在推進標準成本法的時候需要完善相應的組織建設,在內部形成相應的成本中心,在崗位和部門的設置上要充分結合標準成本法進行考慮,通過權力和責任的清晰,加強企業內部的責任劃分,保證各個部門可以對自身的成本控制相關工作有清晰的了解,落實部門的責任。同時,企業在對員工、部門和崗位的工作認定上要充分結合企業的目標,結合標準成本法的要求進行考核,保證各個員工、部門和崗位可以充分落實標準成本法的要求。成本管控考核是成本管理體系的保障,得力集團標準成本為理想狀態下的標準,目標控制值按正常的標準成本設定,通過這樣的考核,不斷提升成本管控的水平。
科學有效的標準成本法有利于制造業加強自身的成本控制,提升管理的水平,值得研究。但是在現實運用中標準成本法也存在很多的實際不足和現實的約束,需要企業結合自身的條件進行改進,本文從企業的管理和標準成本法的運用等角度進行分析,這樣有利于該方法在制造業中的運用,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向明.標準成本法在企業成本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市場,2014-09.
[2]錢嘏駿.企業運營中標準成本法的優勢[J].財經界(學術版),2014-08.
[3]楊超.試論標準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的結合方式[J].新西部(下旬.理論版),2011-02.
作者單位:(得力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