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強寧夏廣播電視臺,寧夏銀川 750002
?
關于在民族地區建設新型主流媒體的幾點認識
李強
寧夏廣播電視臺,寧夏銀川750002
摘要毫無疑問,傳統媒體引導輿論能力和經營盈利能力在各種新興媒體蓬勃發展浪潮的沖擊中不斷下降,大有被逼上梁山之勢,而新的媒體模式尚未建立起來,思考和探索傳統媒體的出路成為了傳媒界必須完成的一個命題。文章以寧夏回族自治區的主流媒體——寧夏廣播電視臺為例,淺談在民族地區建設新型主流媒體的幾點認識。
關鍵詞民族地區;新型;主流媒體
寧夏是中國唯一有著“穆斯林省”之稱的省級單位,可以說,寧夏是中國回族發展繁榮的窗口和縮影。作為民族地區主流媒體,寧夏廣播電視臺擔負著引導主流思想輿論的責任,一直以來不辱使命。但在強勢電視集團和新興媒體的雙重夾擊下,處在經濟欠發達省區的寧夏廣電顯得有心無力,跟不上發展的步伐。好在其根基扎實,在人才儲備、內容制作、社會公信力等方面有著新媒體無法比擬的優勢,只是“領地”正在被大肆地瓜分,到了危險境地。從現狀看,傳統媒體的受眾正在不斷流失,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也在大幅下降。從輿論生態變化看,傳統媒體的輿論引導能力面臨挑戰。現在情況發生根本性扭轉,依托新技術支撐的新媒體比傳統媒體更靠近受眾,互聯網時代核心就是“用戶”,誰離用戶最近誰就有話語權。于是,大量的社會熱點在網上被迅速傳播、討論,然后發酵為認識、觀點,最后形成輿論。不得不承認新興媒體影響和引導輿論的能力日漸增強,大有扮演“主流媒體”角色的勢頭。
面對媒體融合愈演愈烈的緊迫形勢,我們必須借此東風,在民族地區加快建設一個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較大傳播力和競爭力,推動區域性社會經濟健康發展的新型主流媒體。這是一個基礎薄弱,發展緩慢的省級電視臺實現“彎道超車”,至少是縮短差距的戰略方向;這是維護一個民族地區輿論安全的基本保障;這是面對搶占新型輿論陣地,做好新聞輿論工作,保證我國意識形態安全的根本要求。
傳播終端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改變了電視原有的生存環境,但內容仍是視頻消費無可爭議的王者。無論是時下流行的廣告片,還是微電影、短視頻,都是隨內容而動,變的是表現形式,不變的是傳播本質。這個時候,“內容為王”更為凸顯,有內容意味著有了發展、融合、談判和單打獨斗的資本。
其實,內容為王的本質就是為受眾提供高品質的產品,人才依然是關鍵。所以,有著深厚傳媒人才積淀的傳統電視媒體在變革的過程中,更需要掌握新媒體生態和技術的人才,這點至關重要。
寧夏廣播電視臺與其他發達省區電視媒體相比,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影響力上都是一個小臺,但它的責任不小,一方面擔負著引導民族區域主流輿論的使命,另一方面自成為國家“向西開放”戰略的重要平臺連續舉辦三屆中阿博覽會、寧夏銀川成為永久會址后,寧夏廣電更是被賦予了向阿拉伯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對外宣傳的重任。因此,寧夏廣電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重內容、納人才,然后在推進媒體融合發展過程中,探索建設適合自身發展的新路徑。
3.1切換互聯網思維,實現彎道跟上甚至超車
未來,對傳統電視臺來說,互聯網傳播的比重會越來越大,需要不斷探索用互聯網思維進行傳播工作。從傳統媒體到傳統企業,甚至覆蓋至各行各業,便捷、表達、免費、數據、用戶體驗是互聯網
思維特點。
在這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數據的海量化,讓信息的內涵和外延已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因此,如果媒體想要生存下來,并履行好職責,完成好使命,就必須適應“信息海量化”,探索為受眾提供分眾化服務和體驗的媒體發展之路。我們顛覆一些觀點,比如單一的從內容為王,轉化與“用戶為王”“渠道為王”并存,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手段與受眾互動起來,隨時隨地與屏幕隔開的“用戶”建立聯系。鳳凰衛視總編室副主任蓋慧霞用五個“任何”來形容鳳凰的全媒體戰略,就是任何人通過任何終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接收到任何信息。
3.2建立大操作平臺,大播出窗口,實現共享融通
現在任何一家省級電視臺都相應地建立了新媒體平臺,臺網、IPTV播控平臺、移動終端通道等等,但大都是“油倒進了水里”,貌似融合,其實依然是緊挨著平行前進。究其根源,主要是因為從業人員的操作思維仍停留在以電視為主要播出窗口的階段,不變,怕變,不想變,不會變。
我們不妨把所有的生產平臺都視為一個操作平臺,所有的播出窗口視為一個播出窗口,優化整合生產資料,實現制播內容、新技術新手段、特殊人才、傳播渠道等共享融通,形成一體化組織結構和管理體制。只有這樣,媒體才能真正融合發展,也只有這樣,傳統媒體向新型主流媒體過渡才會有希望。
3.3運用拿來主義,借力打力
在這個新技術、新應用層出不窮的時代里,傳統媒體依靠自身研發創新技術,實現突破跨越的夢想是很艱難的,也是相對沒有必要做的一件事情。融合發展,說簡單點就是一個鍋里燴菜,讓食材相融,味道相合,不分彼此。那么,我們不妨運用拿來主義,充分利用成熟制播渠道和平臺,或者也可以更為大膽一些,嘗試利用一些小眾且并未大面積推廣的新技術新手段,借力打力,“走快走穩走好”。傳統媒體需要新媒體以求融合發展,新媒體同樣也需要傳統媒體落地找到根基,“拿來主義”正好促進二者相容。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360(2016)10-0105-01
作者簡介:李強,寧夏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