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濤 常 林
?
論家庭農場發展的稅收支持
徐永濤常林
摘要:農業是國民經濟基礎產業,在我國農村勞動力嚴重外流以及人口總量大、人均耕地占有量低的情況下,實現農業現代化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發展家庭農場是提高農業集約化經營水平的重要途徑,但現行稅收政策中,尚無明確的針對家庭農場的稅收規定。隨著國家對家庭農場宣傳和支持力度的加大,家庭農場逐步產生發展但仍存在較大的發展限制,因此,在探索符合家庭農場特點的稅務管理上予以稅收政策支持。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家庭農場;稅收優惠;稅收對策
(一)家庭農場的提出背景
“應當支持、鼓勵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在有條件的地方優先發展”,根據中央精神,出現了以浙江寧波、吉林延邊、上海松江、湖北武漢、安徽郎溪具有代表性的家庭農場發展模式。2013年,中共中央一號文件對各地家庭農場試點發展經驗進行了總結,一些支持和鼓勵家庭農場的政策首次被提了出來,確保增收惠民生、改革創新添活力。在新形勢下,“家庭農場”為我國的農業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二)家庭農場的概念
“家庭農場”是一個起源于歐美國家的舶來品,它源于西方農業現代化國家普遍采用的家庭農場制度,其類似于種養大戶的升級版。全美家庭農場聯盟對家庭農場的定義為:家庭成員是農場的主要勞動力,農場的產權為家庭所擁有,農場的運營管理主要由家庭負責。
目前,家庭農場在我國尚無統一的定義,但根據中國農業部辦公廳的解釋,“家庭農場,是指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集約化、規模化、商品化生產經營,并以農業所得為主要收入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然而,該解釋存在較大的瑕疵:第一,家庭農場的企業性質沒有表述清楚;第二,“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并不必然等同于家庭農場以家庭為經營單位;第三,“以農業為主要收入來源”限制了家庭農場的范圍。在農業現代化的經濟條件下,收入來源多元化是家庭的一主要特征,農場主不僅可以經營家庭農場,還可以進行多元化投資,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
(三)國內家庭農場的發展狀況:以五種發展模式為例
家庭農場,在歐美有數百年的發展歷史,土地經營形式已相當成熟。基于我國農業發展現實困境的基礎上,中共中央正大力推進我國家庭農場的發展,如今出現了浙江寧波、吉林延邊、上海松江、湖北武漢、安徽郎溪等五種家庭農場發展模式,在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國外家庭農場的發展現狀:以三種發展模式為例

因歷史發展的差異及自然資源稟賦的不同,農業生產方式在各國之間表現各有不同,也都適應了本地區的基本情況:
大型家庭農場:適用于地廣人稀的國家,其代表國家有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其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一是土地所有權私有化;二是組織形式多樣化和經營規模化;三是國家統籌布局和專業化生產經營。
中型家庭農場:適用于人口與土地較為均衡的國家,其代表國家為以法國為代表的多數歐洲國家,其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一是土地的集中與分散;二是生產規模化三是經營高度專業化。
小型家庭農場:適用于人多地少的國家,其代表國家為荷蘭、日本、以色列,其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一是自耕農體制;二是放開農戶土地規模限制;三是重視從農業的中下游產業反哺農業。
(二)國外家庭農場發展的稅收支持
國外各國的稅收體制各有不同,但它們在涉及家庭農場發展方面予以稅收支持的趨勢是趨同的,旨在增加農民收入,保護家庭農場發展。就以國外發達國家家庭農場稅收優惠政策為例,其稅收支持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1.體現涉農優惠。國外發達國家相關法律對于農業發展做出了明確規定:與農業生產、銷售等相關活動,在所得稅、財產稅等方面可以享受優惠政策。
2.體現制度優惠。美國規定:農業公司的股息、利息、政府補助等可享受免稅優惠,大部分農產品在銷售時也可交納低稅率。
3.給予記賬、申報期的特殊優惠。以法國為代表的歐洲發達國家為例,其規定:農戶在登記、按期申報、開具發票、保存適當賬薄等方面不必嚴格按照稅務部門的要求繳納農業增值稅,從一定程度上講,這一舉措降低了農民的稅收負擔。
(一)我國稅收優惠政策支持農業發展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1.稅收優惠政策的引導作用不強,不利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稅收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對資金的流向引導作用尤為明顯,但目前老看,我國所實行的稅惠政策仍有以下不足:一方面是稅收沒有有效引導社會資金向農村、農業流動,尤其是家庭農場的投入。“三農”的發展,家庭農場的壯大,不僅需要國家的投入,更是需要社會其他方面的參與、支持。在家庭農場的發展過程中,對資金的需要尤為急切,而家庭農場在資金短缺時,融資渠道往往受限,所籌措的資金往往期較短,利率較高,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家庭農場的發展。以至于社會其他方面對“三農”、家庭農場的投資表現出很大的不穩定性,不能滿足家庭農場的發展需要。
另一方面是在促進農產品市場化、產業化的發展方面,涉農稅收沒能表出現連續性。產、供、銷一條龍服務是農業產業化具體表現,而現行稅優惠政策主要集中在生產環節,稅收政策在加工環節偏重于對農產品簡單加工免征增值稅,對農產品初級加工免征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沒有實現對農業產業化企業從產、供、銷全程滲透,使得農產品生產與銷售環節的連續性被割裂了,降低農業產業化企業的稅負目的未能實現,從而不利于家庭農場的發展。
2.稅收優惠政策存在城鄉差異,有失稅收公平。目前許多稅收優惠政策存在城鄉差異,農村難以享受城市的待遇,農村家庭農場與城鎮家庭農場在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方面存在很大的偏差。比如吸納下崗職工的企業享受稅收優惠政策,不包括農業企業和鄉鎮企業;農村人員不能享受城鎮的勞動就業、再就業服務企業減免稅政策,在稅收政策上沒有體現出農業與工業、農民與工人、農村與城市之間的平等。
3.涉農稅惠政策不能徹底貫徹落實,執行效果打折。一方面,稅務機關對涉及農業生產的稅收優惠政策宣傳不夠、輔導的力度不強,使得相當的農民對于稅收優惠政策還不夠了解,為進一步加強對農村的稅收服務,在幫助農民用好、用足優惠政策方面,稅務部門還有待提高自身的服務意識以及服務力度。另一方面,我國家庭農場主的知識水平總體偏低,不能及時有效的用好、用足現行的稅收優惠政策,使得政策的實際效果大打折扣。
(二)我國當前支持家庭農場發展的相關稅惠政策
在現行稅收政策中,針對家庭農場的稅收政策并沒有明確的規定。對涉及種植業、養殖業等行業的家庭農場的稅收多為不征稅或免征稅。2006年農業稅廢除后,我國現有稅收政策在流轉稅、所得稅、地方稅等多個稅種對農業發展給予了相當的優惠。通過整合國家稅務總局和財政部對農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條款,我們發現,現有的相關稅惠政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流轉稅方面給予家庭農場發展的優惠政策。流轉稅中支持農業發展的稅種主要有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關稅等,其優惠形式主要是直接優惠,多采用稅額減免、稅率減免。具體優惠措施見下表:

2.在所得稅方面給予家庭農場發展的優惠政策。在近幾年出臺的支持農業發展的所得稅優惠政策中,亦主要是采用直接優惠的稅收優惠形式,但隨著企業會計制度的完善與稅務管理水平的提高,稅前扣除等間接優惠形式在實踐中也逐漸被應用。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的具體內容見下表:

(三)完善家庭農場稅收支持的建議
1.用足用好現行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結合家庭農場的特點,針對家庭農場發展的現實困境,稅務部門應該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服務意識以及專業水平,通過上門宣傳涉農稅收優惠政策,舉辦座談會與開設夜校培訓班等方式輔導家庭農場主了解稅收優惠政策,幫助他們用好、用足涉農稅收優惠政策。使得稅收優惠導向作用充分展現,進一步提升家庭農場抵御外界風險、促進自身發展的能力。
2.稅收管理層面
(1)進一步打破城鄉二元稅制,在此基礎上,逐步實現稅收征管城鄉統一。按照集約化和精細化的標準,進一步簡化、合并農村稅收的征稅環節,為達到節約涉農納稅成本的目的,那就應該使得城鄉征管力量得到合理配置,稅收征管流程達到科學設置,同時,各項涉農稅收政策得到全面落實。
(2)加強對家庭農場主的輔導,規范家庭農場的財務管理。當前,我國的家庭農場正處于蓬勃發展初期,在財務管理以及內部控制方面還有所欠缺,稅務部門應該利用好自身的專業優勢,積極幫助家庭農場建立完善的財務制度以及內部控制制度,引導家庭農場實現財務管理方面的規范化。
3.稅收服務層面
(1)加強家庭農場等農村稅收政策的宣傳。稅務機關應該從農民的實際困難出發,做好稅收服務。一是在稅收優惠政策的宣傳過程中要突出“三農”特色,通過新聞媒體、電子網絡、農民夜校、田間說法等形式,暢通宣傳渠道,創新宣傳形式和內容,及時向農民宣傳涉農稅收優惠政策。二是積極施行人性化服務舉措,通過積極上門講解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為家庭農場做好納稅籌劃,從而提升涉農稅收優惠政策的知曉度,也促進了家庭農場的發展。
(2)簡化征管流程,優化辦稅服務質量。一是可實行簡易申報、簡并征期的納稅方式代替以前對農村納稅人所實行定期定額征收方式,此舉措解決了農村納稅戶辦稅難的問題。二是精簡涉稅資料,對于納稅人辦理涉稅事項重復報送的各類資料應該予以全面取消并清理,減輕納稅人辦稅負擔。
參考文獻:
[1]蔡芝兒.發達國家涉農稅收制度比較研究及其啟示.稅務與經濟,2004(3).
[2]何平均.現代農業發展進程中農產品加工業有關稅收問題探討.稅務與經濟,2009(3).
[3]孫長海.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中稅收支持狀況[J].稅務研究,2006(7).
[4]曲金川.我國涉農稅收政策研究[D].遼寧:東北財經大學,2007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