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曙林 吳賓(天津工業大學體育部 天津 300387)
?
天津社區居民科學健身現狀及需求的調查分析①
張曙林吳賓
(天津工業大學體育部 天津 300387)
摘 要:該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天津社區居民科學健身總體狀況進行調查研究和分析,結果發現現階段社區居民健身參與頻度較高、參與項目多樣化、健身的科學性較差、科學健身指導薄弱、組織程度不完善等。該文結合社區居民科學健身需求的分析,提出相應的策略和建議,為天津市構建社區科學健身服務體系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參考。
關鍵詞:科學健身 現狀 需求 調查分析
科學健身是在我國推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實踐活動中和體育科學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指的是在了解并遵循人體自身活動及變化規律的基礎上,采用科學方法和手段,在當代運動生理學與運動心理學的指導下,進行安全、有效的健身活動,從而不斷地提高人體的健康素質。
在國務院發布的《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中,明確提出了“科學健身指導服務不斷完善”的目標任務。群眾體育受到政府越來越多的重視,逐漸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保障群眾體育和全民健身運動得以沿著健康的軌跡發展,是我國目前社會體育的重要內容。為此,該調查立足于城鄉基層大眾,對天津市社區居民的健身現狀和科學健身需求等做問卷調查分析,并根據大眾的健身需求選擇,提出構建科學健身示范區的建議,為天津市構建社區科學健身服務體系提供理論依據。

表1 調查人群的構成特征

表2 社區居民健身參與頻度的現狀
1.1研究對象
該文以天津市市內六區為調研范圍,在各區隨機抽取1 000名體育鍛煉者為調研對象,了解他們的體育鍛煉現狀和對科學健身的認識情況。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利用中國知網,以“社區居民、科學健身”等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將檢索結果進行分類整理;通過天津圖書館、天津工業大學圖書館、天津體育學院圖書館查閱與該研究密切相關的著作。整理研究這些文獻資料,為該研究的設計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表3 社區居民科學健身參與項目的現狀

表4 社區居民對科學健身了解情況分析表

表5 社區居民健身指導者的分布狀況

表6 社區居民健身參與的組織情況
1.2.2問卷調查法
根據該研究的需要設計體育鍛煉及科學健身服務方面的問卷,以天津市內六區參加體育鍛煉的人為對象,在健身中心、體育場館、公園、河邊、社區周邊等常見的健身場所進行隨機抽測,各區發放問卷1 000份,共計6 000份,回收問卷5 945份,回收率為99.1%,其中有效問卷5 865,有效率為97.7%。
1.2.3數理統計法
對通過問卷調查獲得的數據資料,運用統計軟件SPSS 20.0進行數據的錄入、描述、檢驗等操作,對數據進行綜合整理與分析。
1.2.4邏輯分析法
對通過走訪、問卷調查、實地調研等方式獲得的資料數據進行科學整理和統計學分析,并根據研究進展進行取舍,在歸納整理、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和提煉創新的基礎上,逐步分析天津城市社區居民的健身現狀及需求。
2.1該調查的人群構成特征分析
如表1所示,通過對調查所涉及人群的基本構成特征進行歸納,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第一,該研究調查人群的性別比例合理,其中男性相對于女性稍低的比例,也反映出了現階段天津社區居民體育人口的性別比例。第二,各個年齡段的健身人群數量呈正態分布,其中60歲以上人群參與健身的比例最高,約占34.7%。第三,健身參與者的學歷分布平均,但也呈現出了隨著學歷的增高,健身參與比例更高的趨勢。第四,健身參與者的經濟收入主要以1 001~5 000元為主,這也基本符合當前天津市的居民收入狀況,并且,隨著收入提高,健身參與比例也隨之提高。
2.2天津社區居民的科學健身現狀
2.2.1健身參與頻度較高
如表2所示,選擇一周參與1次健身的社區居民所占比例為23.4%,2次為26.8%,3次為20.6%,3次以上的為15.8%。天津市社區居民參與體育鍛煉的頻率較為樂觀,說明在所調查的社區居民群體總量中,有相當大一部分居民已經把參與健身鍛煉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堅持參加體育鍛煉和各種體育活動,已經被人們所接受。
2.2.2參與運動項目多樣化
如表3所示,天津社區居民參與科學健身的運動項目較為多樣,運動參與較為分散,涉及了大部分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其中,以健步走、廣場舞、健身跑、羽毛球、籃球、乒乓球等項目最為普及。這說明天津社區居民的科學健身意識與健身條件相對較好,運動興趣也較為廣泛。
2.2.3自身對科學健身的了解情況
科學健身,因人因時因地而異??茖W健身的前提就是要對參與者個體的健康狀況進行科學的測量與評價,據此制定適宜的運動健身方案,也稱“運動處方”,健身者據此進行體育鍛煉,在運動過程中定期進行身體健康與運動能力的評估,隨時調整健身方案,以達到科學健身、提高身體健身水平的目的。
通過對天津市社區居民的調查發現,有52.8%的人認為自己的鍛煉不符合科學健身的要求,其中有8.1%認為是非常不科學;有26.3%的人覺得自己的體育鍛煉行為是符合科學健身要求的;還有20.9%的人不能分辨出自己的健身狀況是否合乎規范(見表4)。結果說明天津市社區居民體育鍛煉的科學性令人擔憂,大部分人對科學健身不了解,通過現場調研和訪談發現,有相當一部分是以飯后散步、無事遛彎等為目的來參加鍛煉的,可見人們參與體育鍛煉的隨機性和盲目性,鍛煉目標的不準確性,這些都會影響到健身的效果。
2.2.4科學健身指導薄弱
根據對天津社區居民科學健身群體關于是否在健身過程中有專人進行指導的現狀調查,結果如表5所示,“沒有專人指導”這一選項所占的比例最高,達到了61.8%。這說明,大部分健身者在鍛煉過程中都沒有得到正規的科學指導。而在有專人指導的選項中,比例從高到低依次為“街道文體工作者、學校體育教師、社會體育指導員”以及“收費的專業人員”。這樣的比例也反映了即使是有專人進行健身指導的鍛煉過程中,真正的體育專業人員也并不多。因此,科學健身指導薄弱,是現階段天津社區居民健身現狀中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
2.2.5科學健身組織建設不完善
通過對天津社區居民科學健身參與者所屬體育組織的狀況進行的調查,結果如表6所示,在群體調查對象中,只有28.2%的健身參與者參加了各類體育組織。而其中大部分是自發形成的非正式組織,參與正式體育組織的健身參與者只占了全部人群的10.2%。這說明了天津社區居民科學健身的組織建設不完善,各類體育社團并沒有能夠全面發揮其功能與作用,科學健身服務體系的構建和發展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表7 社區居民科學健身的需求情況
2.3科學健身參與者的需求情況
通過對天津社區居民的科學健身需求進行調查分析,結果如表7所示:在物質條件層面,有84.1%的健身參與者都選擇了“更多可利用的場地設施”一項,這一方面說明現階段天津社區居民參與體育鍛煉的人均設施條件較少;另一方面也說明繼續擴大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增強體育鍛煉器材設施供應的必要性。在體育鍛煉方法層面,76.3%的健身參與者選擇了“健身方法指導”、66%的參與者選擇了“運動損傷防治知識”,這說明了具體運動項目的技術方法指導和健身過程中的損傷防治是健身參與者最為關注的兩方面的內容。在制度層面,37.7%的居民選擇了“體質監測與健康檔案”,35.2%的居民選擇了“組織化的體育團體”,30.5%的居民選擇了“制度化的健身環境”,由此可以得出,關于科學健身的制度化保證,也是健身參與者的關注重點。
3.1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科學健身的宣傳力度
社區居民的科學健身不僅是政府和社會的工作重點,更是關系到人民身體素質與生活水平的大事。我們應該始終把促進社區居民的科學健身活動放在一個重要的戰略高度進行審視,從多方面促進社區居民科學健身事業的開展。同時,還要繼續加強科學健身知識的宣傳力度,鼓勵和吸引更多的社區居民參與到科學健身的活動中來,進而提高我國社區居民的身心健康水平,為構建和諧社區、和諧社會奠定良好基礎。
3.2進一步加強社區體育場地設施建設
從該調查的結果來看,社區體育場地設施相對不足與分布不均是目前制約天津社區居民參與科學健身的主要障礙。雖然政府已經在部分社區建設了一些體育場地設施,但人均場地面積以及人均設施可用率仍然處于較低的水平。進一步強化社區體育場地設施的建設,并且從整體布局上統籌規劃新建設施的健身覆蓋面,應是接下來政府推進全民健身活動開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3.3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培養與服務體系
缺乏科學有效的健身指導是目前天津社區居民參與健身鍛煉的又一個突出問題。一方面,隨著社區居民的健身意識逐漸增強,接受科學指導的需求日益增大;另一方面,大量的體育專業人士又不能有效地深入到社區中進行體育指導。因此,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與服務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繼續培養數量眾多、業務水平高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并且完善其深入社區進行指導服務的工作體系,使廣大社區健身參與者有科學的鍛煉內容與方法依據,應是下一步工作的重點。
3.4立法保障社區居民的健身權利
根據本調查的結果,當前情況下社區居民參與科學健身大多是以自發的、同類相聚的形式進行的。這樣就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與矛盾,比如:場地設施歸誰使用與分配、非正式組織是否有資格收費、集體活動中的安全問題誰來負責等等。因此,建立與社區居民參與科學健身活動相關的法律、制度已經成了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通過立法,一方面可以保障社區居民公平參與科學健身的權利;另一方面也可以規范健身活動過程中的各種行為,是當前政府和體育工作者需要更為重視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Z].2014-10-20.
[2]國家體育總局.體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Z].2011-04-01.
[3]王凱珍.中國城市不同類型社區居民體育活動現狀的調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8):1009-1013.
[4]賴齊花等.廣州市城鄉居民健身現狀及科學健身需求調查分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5,35(9):9-13.
[5]崔麗麗等.天津市社區體育活動點現狀調查及發展對策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2,17(2):26-29.
[6]盧元鎮.論中國體育社團[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6(1):1-7.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6(b)-0119-03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7.119
基金項目:①天津市科技發展戰略研究計劃項目,項目編號15ZLZLZF00050,省部級課題,資助經費2萬元。
作者簡介:張曙林(1982,9—),男,漢,山東濱州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足球教學與訓練,大學體育與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