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秀珍
摘 要:識字、寫字能力是小學生語文學習中聽說讀寫能力發展的重要基礎,很多的學生能認識很多字,識字能力強,但一叫寫字,就錯誤百出,要么寫成錯字,要么寫成別字,給學生造成苦惱的同時,也增加了教師教學負擔,不得利于語文教學的有效開展。本文分析了小學高年級造成錯誤字的原因,并就如何糾正這一現象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錯別字;原因分析;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4-350-01
漢字是我國最基本的文化,也是有著傳統氣息的文化,更是千千萬萬的先輩們流傳下來的文化,它對我們有著極具重要的意義。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漢字也有了它自己獨特的歷史,也正在一步一步的向現代化邁進,從最初的形態簡便抽象逐漸的轉變為固定且有規律的字體。當然,隨著它不斷的演變也就有了今天不同的字體,比如,隸書、行書、楷書、宋體等。它的演變也就意味著我們先進文化的演變,所以為了我國文化的發展,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消滅錯別字,要正確嚴謹的對待漢字文化,為中華傳承而努力。
一、正確認識錯別字類別的不同
將錯別字進行分類,一共可以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根據漢字的音、形、義來劃分的。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讀音引發錯字,可以分為兩種形式。一是音同字不同,如:“田徑”與“田靜”;二是同音詞混淆,如“教導”與“教道”。2)字的形體相近引發錯字。也是可以分為三種,一是將偏旁部首寫錯,比如把“卻”寫成“去阝”;二是增減筆畫,如把“體”寫成“休”;三是改變字體的結構,如將“釣魚”寫成“鉤魚”等。3)意思不同但讀音相同。比如“恬謐”會錯寫成“甜蜜”,“休息”會錯寫成“修習”。4)不包含在具體劃分成分中的錯字。如“凄慘”的“慘”容易寫成“摻”等等 。
二、引發錯別字的因素
1、小學生對事物的分辨能力較低
因為小學生正處于各方面都在不斷完善成長的階段,所以對事物的認知以及嚴謹度都相對較低,不能夠很好的分清與細化,而對漢字的認識也只是僅僅的關注于表面,不去仔細研究,所以,就會造成小學生在寫字時字體發生錯亂,導致錯別字的出現。
2、易受外界的影響
小學生在認字、識字、寫字的過程中,會對一些特殊的偏旁部首有一定的自我認知的理解,往往與生活或學習經驗有關,這種自我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對小學生有著重要的影響。比如,“綁”這個字,小學生通常都會寫成提手旁,原因就是在他們潛意識中,“綁”是通過手來完成的,所以要用提手旁。所以這種潛意識形成的錯字是比較難以剔除的,而且影響深遠。
3、詞句太多,容易混淆
目前,老師教小學生認字、寫字的方法大都是“認字與寫字分開,多學習認字,少練習寫字”,這種方法目的雖好,但是并不符合小學生,沒有考慮到小學生對漢字的認知只是僅存于表面,很多字在書寫起來會很模糊,對大量漢字的混淆會造成許多錯別字的出現。
三、防止錯別字產生的有效措施
1、增強小學生對漢字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很是重要,對許多事物的認知往往都來自于第一印象,對小學生也是如此。因此,就需要老師在教習小學生漢字時,要將漢字的含義、結構、字形等闡述清晰,這樣就會對小學生行程潛意識的教學,加深他們的第一印象,使他們的第一印象中對漢字的認識就是準確、清晰的。這樣就可以減少他們對漢字的混淆,從而減少錯別字的產生。
2、培養學生的識字習慣,強化對漢字的鞏固
(1)通過文字變形來加強對漢字的認知與鞏固。學生對筆畫的增減都會影響漢字的本身,比如“競爭”的“競”易寫成“竟”,所以,可以通過對文字的變形,闡述不同漢字的形體,可以更好的讓學生理解與記憶。
(2)對于同音不同字形成的錯別字,老師可以將其進行歸類,然后通過制成卡片的形式,把容易記混的字詞寫在上面,分發給學生,然后把它們分成幾個小組分別討論,要求他們把手中的卡片分別組詞或找出相近的字詞并說出其中原因等方式,來增強學生對漢字的分辨能力。
(3)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讓學生在寫字的過程中專注對待作業,寫完后要進行檢查、糾錯,對于不會的字要翻查字典,這樣就會在無形中增強學生的自我糾錯能力,從而減少或避免出現錯別字。
3、要教育學生對書寫負責,并要求其寫字要規范整齊
教育學生要對書寫負責也就是要注重學生對書寫習慣的培養,因為好的書寫習慣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識字、認字,還可以對學生日后的發展也有著促進的作用。因此,就要求學生在寫字時一定要注意字的整齊度與規范度,這樣就可以增強學生的責任心,使學生不至于是為了應付作業而寫字,從而有效的減少錯別字的出現,使學生保持一個積極良好的狀態。
小學生容易產生錯別字,是其對漢字不了解、認識不全面的一種體現,因此,就需要小學生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老師要通過正確恰當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對漢字的正確認知與理解,當然,不僅要注重認還要注重寫,規范學生的寫字方法與習慣,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從而增強自身的能力,為其以后打基礎。
參考文獻:
[1] 石曉云;;小學生常見錯別字成因及矯正策略初探[J];成功(教育);2011年04期
[2] 姜 楠;;小學生錯別字現象分析及其對策研究[J];學子(理論版);2015年07期
[3] 蔡夢彤;霍生玉;;不同年級小學生錯別字現象的對比研究[J];教育導刊;2014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