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國偉
摘要:牛前胃弛緩是常見多發病,給養殖戶造成很大經濟損失,對該病的診治與預防措施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牛前胃弛緩;診斷;治療;預防
中圖分類號:S858.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05-0012-01
牛前胃弛緩是由于牛的前胃運動機能減弱,導致消化機能紊亂的一種慢性消化系統疾病。該病在牛的養殖環節中是一種常見多發病,輕則引起牛體消瘦,奶牛產奶機能減弱、產奶量大幅降低,病程稍長者則可誘發瘤胃積食、瓣胃阻塞,導致患畜死亡,給養殖戶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筆者結合多年的實踐治療經驗,對該病的診治及預防措施進行了總結,現介紹如下,供參考。
1 發病原因
①長期飼喂單一飼料或長期飼喂腐敗的飼草料;②在飼喂難消化的高纖維飼料后沒有給與足夠的飲水;③胃部發生炎癥或潰瘍;④牙齒不好或胃患其他疾病,如創傷性網胃炎、重瓣胃阻塞、瘤胃積食等,也可繼發。
2 發病癥狀
患畜食欲減退或廢絕,反芻次數減少或停止;鼻鏡可見水珠細微或干燥;檢查口腔,嗅口氣有異臭味,可見舌苔較厚重;聽診瘤胃蠕動音弱、蠕動次數減少;觸診瘤胃,蠕動力減弱,內容物呈捏粉狀。初期體溫基本正常或略有偏高,繼發瓣胃阻塞后期體溫可達40 ℃以上。患畜逐漸消瘦,被毛粗亂,食欲時好時壞,經常出現慢性間歇性臌氣,多見于食后。有時胃內充滿粥樣或半液體狀內容物。先便秘,后拉稀,或便秘拉稀交替發生,便秘時糞球小,色黑而干;拉稀時量少而軟,有時還附有未消化的飼料顆粒。檢查糞便可見附著鼻涕似的胃腸內分泌物。
3 治療
(1)導瀉排毒,清理胃腸。硫酸鈉或硫酸鎂500 g溶于3 000 mL左右的飲水中一次投服,或緩瀉劑人工鹽500~1 000 g溶于3 500 mL左右的飲水中一次投服。
(2)制酵消脹。消氣靈(10 mL/瓶)2~3瓶加200 mL水一次投服,或加適量水用16號針頭的 20 mL注射器分次直接瘤胃內注射,效果很好。瘤胃臌氣癥狀明顯的患畜應先進行套管針瘤胃穿刺放氣,放氣完成后在穿刺部位要用碘酊消毒,避免穿刺點發生炎癥。
(3)糾正機體酸中毒。靜脈注射5%碳酸氫鈉500~1 000 mL,每日一次,連續3日。
(4)健胃消食,增強瘤胃蠕動力。靜脈注射促反芻注射液500~1 000 mL,灌服健胃散(500 g/袋)1袋,肌注比賽可靈20 mL,以上每日一次,連續3日。
(5)消炎補液,增加機體抵抗力。靜脈注射青霉素(按說明書劑量)+生理鹽水500 mL,VC 20 mL+10%葡萄糖1 000 mL,25%葡萄糖500 mL,肌注安納咖20 mL,以上每日一次,連續3日。
注意:大多數患畜經過以上方法治療3日后即可痊愈,病癥較重者第(3)、(4)、(5)的治療可根據情況延長,輸液量根據病情適當減量。在治療期間,要給患畜提供易消化吸收的飼草料且控制飼喂量;在輸液過程中,因促反芻注射液中含鈣離子,注意要與碳酸氫鈉次序隔開。該病的治療多預后良好,但若病程過久、繼發嚴重瓣胃阻塞時才予以治療多危及患畜生命,預后不良。
4 預防
該病的發生多數與日常飼養管理關系密切,若規范飼養管理可在很大程度上減少該病的發病率。在養殖環節中要提供衛生的飼養條件,飼喂優質飼草料,保持充足飲水。發現個體患病時要及時請畜牧獸醫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診治,以免延誤病情,增大養殖投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