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斌
摘 要:在數學教育中,高中數學已經進入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事實上學習數學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解題技巧,那么在遇到問題時,也就不會沒有任何的思路。教師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明確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研究適合學生解題的常用技巧,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將數學這門基礎學科學得更加透徹,以解決教學中的難題。
關鍵詞:高中數學;解題技巧;思維模式
作為老師,要探尋解決數學難題的技巧,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在輕松環境下解題的能力,擁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將數學這門學科學好。
一、高中數學解題的思維方式
在長期的數學教育和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很多時候,不是數學題目過難、過偏,只是它的入口不好找,導致學生看到題目之后不知道如何下手,這才覺得數學問題很困難。教師應在教學中先注意到這一點,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在面對一道題目時,只有有了自己的思想,才可以進一步去解決。一般這種思維方式是需要一定時間去培養的,它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形成的,只有堅持一段時間去獨立思考問題,才可能形成自己的思維。
解題思維的形成一般分為幾個方面:如在遇到一段題目比較長的問題時,往往都沒有耐心從頭到尾地讀一遍,這是不正確的,很多時候,解決問題時的思維方式,往往是題干提供的,題干中的每一個字都不是白給的,它們透露了很多有用的信息,理解題干就知道問的是什么,這是第一步。接下來,找出題干的中心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探索,利用自己學過的知識點嘗試解答,發現思路有偏差之后,趕緊換一個思維繼續嘗試。在完成一個問題之后,我們要有一個總結的過程,反復地思考自己在面對這道題時的思路,在下一次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可以拿出來直接應用,這就是舉一反三的過程。長期堅持下去,就會形成一個屬于自己的思維空間,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問題,都可以做到得心應手。
二、高中數學解題的技巧性內容
隨著課程的改革,題型的多元化已經不再適合用題海戰術了,但所有的問題都離不開基礎的教材知識,所以,第一個技巧就是熟悉教材,熟悉到遇到一個知識點,你就知道會在哪本書中、什么位置,一些常用的結論也要記牢,這樣才方便應用。例如,書中有一種解決解析恒等變形的方法叫做配方法,它在等式、不等式甚至函數中都有應用,這樣的基礎知識就一定要熟練掌握,確保做的時候,根本就不會質疑自己的對錯。此外,與它類似的方法還有換元法、待定系數法等,他們都是數學的基礎,幾乎有超過一半的數學題中都會用到這些內容,所以必須要熟練掌握。
在面對一道問題的時候,不要只是單純地從一個方向考慮,發現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應該及時轉換思想,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不能一條路走到黑。有時候,我們還可以去構建一些數學模型,特別是面對幾何問題的時候,我們的想象力跟不上,就要進行動手實踐,可以繪制一些圖表來輔助。例如,在學習幾何問題時,我們可能一下子看不出適合什么定理,這時候就可以將立體的圖形分解開,變成一個個平面,再進行進一步的分析。當然,這只是其中的一小點,我們還可以構建新的圖形,包括坐標系、數列、舉反例,這些都是解決問題的技巧,它們相對于直觀的圖形圖表來說,可能有一些抽象,但至少可以更容易地解決問題。
三、高中數學解題的常用技巧
我們常用的一些技巧,如在題干中間挖掘關鍵信息,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需要提高的過程,但很多隱含的條件都在那些看起來并不起眼的地方,特別是一定要注意括號中給出的信息,那樣的信息一般是指引解決問題的關鍵。所謂復雜的題型,它都是將一個個小的知識點拼湊在一起,并不是真的沒學過、沒辦法去解決,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先去讀懂題目,可以采用逆推的方法,一步步往題干推,將復雜的問題簡化,再去解答,這也是高中數學中一個非常有效的技巧。
高中數學的技巧,也表現在如何去用一個例題解決其他的問題。如在判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時,一定會用到b2-4ac,但不僅在這里會用到這個式子,在解不等式的時候,三角的一些運算中,方程組的解以及周邊的一些問題,都會用得到。這是我們常用的,也是最容易拿到分的知識,掌握了舉一反三的技巧,在面對所有這類問題時,都可以輕易解決。
新課改的推廣使高中數學的擴展性變得更強,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解題思路,有助于更好地解決問題,爭取在簡單的問題上不出錯,在難題上也要通過掌握的技巧去分解問題,盡量研究分析,提升數學的教學水平,使學生都獲得一個完美的成績。
參考文獻:
[1]林培國.關于高中數學解題技巧的分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
[2]翁彩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談高中數學解題技巧[J].數理化解題研究:高中版,2015.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