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艷姣
摘 要:科學建立合作學習小組,是現代教育環境中學生合作學習成功的關鍵因素。小組合作學習要求每人有事干,特別要給待優生安排適當的學習任務,使他們感受到小組合作學習的快樂。小組合作學習能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和主人翁意識,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生不僅懂得了要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同學,而且做到了不抱怨、不責怪學習上犯錯的同學。讓優生帶動待優生。
關鍵詞:學習小組;興趣;參與性;待優生
平常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情感得不到充分表達,學生不能作為學習的主體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難以得到全面發展。傳統教學中,許多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強調讓學生自主學習。現代教學環境中大力提倡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學生易于接受老師提出的明確目標,并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學會與同學相處,敢于表現自我,并能虛心向同學請教;學會處理自己與同學之間的利益,學會合理分工,有秩序的學習。所以,小組合作學習是現今教育環境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呢?
一、建立學習小組
科學建立合作學習小組,是現代教學環境中學生合作學習成功的關鍵因素。俄國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社會文化學說指出:教師常常根據學生的性別、成績、能力、興趣能力、人格特征等因素,將班級分成由二至六名同學組成的同質或異質的小組,以小組合作學習為核心環節,穿插針對全班的班級講授或組間交流,使全體學生對同一內容形成正確的理解和認識,最后根據小組共同的學習成果進行整體評價。一般四至六人的學習小組便于學生相互之間的合作討論。我所教班級的學習小組由前后兩排學生組成,一共六人,如果座位的編排不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學習小組就不能完美搭配,不利于小組的合作學習。所以班主任安排座位既要考慮組內成員相互提高,又要考慮各學習小組優生與待優生的搭配,使每個小組學習實力均衡。學習小組及成員確定后,推薦一位組織能力強、學習積極性高的學生擔任學習小組的組長,合作學習時由組長組織討論。學習小組根據組內學生成績的差異、愛好的差異、性格的差異,進行角色分配、明確分工,盡量實現小組內的互補,互相幫助,避免小組合作學習浮于表面。
二、明確學習任務
課堂的每一個合作學習環節,老師都要明確安排學習任務,這樣學生學習才有針對性,學習才能緊扣任務進行,合作學習才有效果。例如:在寫新聞短評的教學中,老師不可能在課堂上對每個學生寫的短評進行評價,而對于短評寫得好的學生來說,他們也具備了一定的評價能力,這時,可以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寫作能力較差的學生得到更多的幫助。在課堂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寫作后,就讓學生組內交流,并互相評價所寫的新聞短評。在小組討論前,教師要明確地提出要求,比如,討論短評的步驟、要點,不足之處怎么完善。在組員讀新聞短評時,其他五個同學要認真聽,邊聽邊想,他的短評有哪些優點,有哪些不足,等他讀完后,組員依次發表自己的看法,對新聞短評存在的不足,可以提出修改的建議。組員在討論寫作成果時,寫短評的同學應該在仔細聽同學意見的同時在自己的習作旁寫好建議。這樣的安排使每位同學都知道自己的任務,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就會很高,并且會精彩紛呈。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求每位同學都有事干,尤其要給待優生安排適當的學習任務,讓他們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完成適合他們的任務,讓他們從心底感受到小組合作學習的成就感,從而產生學習興趣。否則,在以傳統的以優生為主角的課堂,待優生只是一個配角,他們只會充當同學的聽眾,這樣就會浪費課堂時間,降低學習效率。
傳統模式的課堂,一節課下來就是那部分活潑好動、成績好的學生在回答老師提出的各個問題,大部分學生都沒有參與到學習環節中來,這樣待優生肯定提不起學習興趣。而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就完全不同,當教師明確了合作學習的任務后,每位同學在組內討論時都要求發言,學生能在組內自由展示。這樣學生不僅能互相學習,取長補短,而且能自由安排并完成學習任務。學生不僅是學習的主體,也是學習的組織者。
三、激發學習興趣
現在的教育理念要求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這就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在課堂教學時必須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小組合作學習就避免了平常的課堂教學中有一些學生由于沒有參與課堂互動環節的機會而充當了“觀眾”“聽眾”,并且賦予了所有學生充分參與學習討論的機會。我們把“追求每人進步”作為小組學習的目標,把學生個人之間的競爭改為學習小組之間的競爭,形成小組內展開合作,小組之間開展競爭的格局。這樣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從而激發每位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并且以學習為樂的興趣。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怎樣在有效的四十五分鐘課堂時間內,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呢?
如今學生的知識面廣,思維敏捷,希望自己的思想得到表達與認可。學生在課堂中以小組為單位,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見解并與同學一起交流、討論問題,這樣就形成了一種和諧的教學環境。小組合作學習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環境。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相當一部分語文老師,尤其是年輕教師,也嘗試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在講評試卷的課堂,就變成了滿堂灌,教師一講到底,忽視了小組合作,這樣的課堂就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在講評語文試卷時,就充分發揮學習小組的作用,先讓每個小組內部討論,糾正錯誤,遇到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就由組長收集,然后提出來師生一起解答。小組合作學習,充分發揮了學生群體智慧的作用,考卷上很多做錯的題通過合作討論都能得到答案,如果組內討論還不能解答的疑難問題,教師就起到引導的作用,通過方法的指導,帶領學生一起解決問題。在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中,學生相互討論、相互交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這樣就能逐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四、優生帶動待優生
常言道:人多力量大。在這個世界上,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方式,讓學生初步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在同學有了錯誤的時候不指責、不埋怨,讓優生帶動待優生。
在教高一的時候,我已開始注重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每次小組活動,都提醒學生:不明白的要主動提出來,請教其他組員,其他組員應該耐心地教。久而久之,在小組里,學生有不懂的就會主動地問同學;有不懂某個知識點的組員,別的同學就會主動地去幫他,從而呈現一種互幫互助的學習現象,這樣就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在日常教學中,我也經常會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因此,每次課前預習布置任務都是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的。在每個小組里,理解能力強的學生負責教會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慢慢地,我發現,一部分學生被當做小老師后,會非常耐心地去主動幫助別的同學,而且責任心也非常強。在這種輕松的學習氛圍中,被幫助的同學也能較快地理解、掌握新知識。學生在充當小老師的過程中,幫助同學時自己也復習了一遍已經掌握的知識,達到了鞏固的效果,這樣小老師和被幫助的同學都有收獲。不僅如此,小組合作學習還彌補了課堂上一位老師與幾十位學生一對多的缺陷,合作學習使所有的待優生都得到了關注。
此外,在小組合作學習后,任課老師在要求學生匯報成果時,口頭禪也改變了,把“哪位同學來說一說”改為了“哪個小組愿意說一說”。這樣匯報的主體就變成了一個個小群體,組員不僅增強了集體榮譽感,而且在學習過程中對自己的要求也相應提高了,他們覺得自己能為自己小組貢獻自己的力量也是一件“驕傲”的事情。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后,學生懂得了要幫助有困難的同學,不指責出現錯誤的同學,讓這些學生敢于向其他人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問題解決了,成績也就會有相應的提高。
總而言之,在傳統教學仍是教學重要形式的今天,語文小組合作學習以“追求人人進步”作為追求的教學境界。語文合作學習只能在日常教學中展開,而具體的操作方法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語文合作學習的前景是廣闊的,合作學習的作用是無限的。
參考文獻:
[1]王坦.論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
[2]王國章,吳永玲.合作學習及其嘗試[J].教育改革,1995(1).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