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從統計技術角度對現代金融企業風險管理方法進行了一番初步探討,以便于金融業管理人員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實現穩定的經營利潤,使金融企業走上穩健經營,持續發展之路。
關鍵詞:統計技術;金融行業;思考
1 引言
技術創新的動力和導向源于管理思想的進步與實踐需求,而管理創新又是建立在技術創新的基礎之上;在這個相互聯系和制約的系統中,統計分析是一個技術創新的典范。今天建立在概率、數理統計理論及各種信息化系統、數據庫的數據挖掘等分析技術基礎上的統計技術的應用正在許多領域改變著人們的工作與生活方式。對于金融行業風險管理來說,其管理對象是未來不確定性,量化分析評估風險、合理預測未來是其核心價值所在,也是難點所在;而統計分析帶來了新的技術、方法和思路,為此提供了有力支撐。系統地了解統計分析的技術應用與發展趨勢,對提高金融企業風險管理能力有著重要意義。
2 統計技術在金融行業的應用
2.1 最小平方法
利用各年份的不良貸款數額與時間變量之間的線性變動趨勢,擬合一條反應不良貸款隨時間變量變動的趨勢直線方程曲線,以此作為預測模型,來反應不良貸款作為因變量隨時間自變量變動而發生相應變動的規律。只要外部宏觀經濟環境沒有出現根本性變化,銀行自身的經營條件等內部環境因素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不良貸款額一定遵循自身的規律而變動。銀行一旦發現某一期不良貸款額實際值和預測值偏離較大,就要及時找出問題根源,基于這個意義,這個預測模型為實現銀行的穩健經營的管理目標的實現提供了起控制和導向作用的手段和方法。該方法具體過程如下:假定時間變量為x,不良貸款額變量為y,二者之間的關系為:Y=a+bt
①∑y=na+b∑t
②∑ty=a∑t+b∑t2
解由①、②式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組,就可確定a/b兩個參數,預測各年不良貸款額的直線預測模型也就建立起來了。
2.2 加權平均法
從商業銀行角度講,客戶信用等級的劃分和評級常常是用來指導授信風險的管理過程的重點依據,應通過多個維度去綜合考慮客戶的信用風險評級。此時綜合分析授信客戶的財務狀況、市場經營環境,以往信貸誠信度等等對于評估貸款的安全性類別是很有必要的。在授信實踐中,銀行的經營業績對其授信資產依存度較大,可是授信資產的單位資源報酬率卻不高的授信客戶大有人在,以此相反的客戶也不在少數。在風險可以接受的條件下,商業銀行應努力開拓前一類客戶的市場,并盡力提高單位資源報酬率,以謀求獲利最大化。因此在分析客戶對銀行的貢獻度時,既要仔細考慮客戶從總體上給銀行帶來的絕對意義上的獲利總額,也要重視授信資產的單位報酬率。建立客戶授信等級的多維度評判方法可采用如下步驟:首先,第一,在綜合評價基礎上界定客戶信用等級及其對銀行的貢獻等級,并賦予相應的權重系數。第二,依據加權平均法進行定量總體評估,以確定其授信等級。第三,依據有關評判標準及定量綜合評估結果,對客戶授信等級作出判斷。
利用加權平均法把客戶授信劃分成不同的等級,不同的等級又可分為不同的具有優先先后順序的類別,這樣就會產生多個具有不同優先先后順序的級別。授信決策必須建立在客戶授信等級級別的劃分的基礎上,客戶的貸款的前后次序可依據客戶授信等級的優劣表現確定。下一步就可以對貸款的額度大小、發放的先后順序、利率的高低等影響銀行收益和風險的各方面因素予以恰當安排。這種管理技術其意義非常明顯:如目標清楚,資源組合管理的效率較高,即可以將有限的授信資源有針對性地進行優選配置,對銀行的總體風險和各種不同性質的風險進行總量管理。從而確保銀行在總體安全的基礎上實現盈利的最大化。授信業務員也可以根據先前對客戶授信等級的界定,去分析客戶財務風險的狀況、發展趨勢,同時通過財務風險向貸款風險轉化規律來判斷其對信貸風險的現實影響程度,也可以及時有效的確立防范客戶財務風險向授信風險轉移的對策與措施。
2.3 指標法
銀行經常采用的衡量授信資產質量的指標是經風險調整的收益率指標。銀行作為經營貨幣和信用業務,為社會的經濟發展和生產的順利進行提供資金融通等方面的金融服務的特殊企業,經營風險可以說是其最本質特征,風險因素的衡量對于考評銀行的授信資產質量是必不可少的。采用經風險調整的收益率,綜合考核銀行的盈利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經風險調整的收益率克服了傳統授信資產盈利目標未充分反映風險成本的缺點,將銀行的收益及風險二者聯系起來,體現了風險與業務發展二者辯證統一的關系:在業務的發展中必須關注風險,在規避風險的同時考慮到對業務的不利影響,始終追求二者的最佳動態平衡。使用經風險調整的收益率,從根本上改變銀行過去的一味追求利潤而無視潛在風險的經營方式,促使銀行在審慎經營的前提下發展業務、創造利潤。在經風險調整的收益率中,目前被廣泛接受和普遍使用的是風險調整的資本收益率。其計算公式如下:
RAROC=(收益一潛在損虧)/經濟資本(或非潛在虧損)
資本的收益與潛在的虧損之間的差值與經濟資本的二者比值決定了風險調整的資本收益率的大小。銀行在投資決策時,決定資金的投資方向不是依據收益的絕對水平,大多依據剔除風險損失值后的資金投資盈利貼現值來做判斷。
3 結語
總之,從金融統計學的角度來看,不良貸款數量、水平及其與各風險因子的關系可借助于對各類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的大量數據及風險因素數量上的特征的統計來加以分析,然后再在此基礎上,通過各種統計技術及手段去分析、探究所考核的因素對象相關指標的異常或變動情況、以及彼此之間的聯系。之后就可以揭示出不同性質的授信產品發生風險的概率,及授信風險的大致的變化規律。利用該變化規律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指導、幫助經營管理者進行決策。
參考文獻
[1]黎云成.商業銀行信用風險量化管理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05
[2]聶慶平.中國金融風險防范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
聶小軍,男,江西樟樹人,江西工程學院教師,工商管理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