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
摘 要:很偶然的一個機會在雜志上看到一則消息,就是西安市一家小學給部分孩子配發“綠領巾”,原因是由于這部分學生學習、品德方面稍微有些差異,為了激勵這部分同學早日戴上紅領巾,所以就有了放學的隊伍中一部分孩子帶著鮮艷的紅領巾,而另一部分孩子則戴著“綠領巾”。因此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人們紛紛譴責這種無形暴力對孩子們的摧殘。暫且不論這種動機的好壞,單從結果來看,這無疑是對那部分“綠領巾”同學的傷害,尊嚴何在?誰能為受傷的自尊心買單。
關鍵詞:尊重;培養;自尊心
俗話說:樹怕傷根,人怕傷心。但是我們卻往往在無意中忽視了孩子的自尊心,認為他們還小,不懂什么是自尊心。然而,由于缺乏對孩子心理和生理特點的了解,缺乏正確的教育方法。教師無意的諷刺、挖苦、冷漠、厭煩的方式對待孩子,會使孩子失去自尊心。針對這些現象,在每節課實際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將培養孩子的自尊心的相關內容設計在環節內,在不斷的嘗試中獲得了很多的收獲。
一、閃光點的挖掘,讓自尊在自豪感的懷抱中建立
1.對于小學生來說,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總愛表現自己,特別想在同學或老師的面前得到表揚或贊許。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做事情難免會有疏漏或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所以,這樣的情況我們老師絕對不能直截了當地指責,而少了些迂回的方式——先找到某一個閃光點作為進步的表揚點展開話題,哪里哪里做得
好,如果在哪里再用心一點、再多注意一些就會更好的,這樣一來既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能讓孩子欣然接受不足的提醒,這樣,才能為孩子建立一個充滿溫暖的空間,讓自尊與自信相得益彰。
2.機靈、聰慧、上進的孩子總會受到老師及家長的喜愛,他們每天都會獲得喜悅和成功感,變得愈加自信和聰明。而內向、遲鈍,不善于表現自己的孩子就不那么討人喜歡了。他們往往由于缺乏自信,提問時十問九不答。若不及時糾正,久而久之,這些孩子的自卑感越來越強,對什么都缺乏信心,進而形成心理障礙,影響一生的發展。
角度一: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要求孩子積極舉手發言,鼓勵孩子“重在參與”,只要能大膽發言,即使答錯了,只要教師幫助糾正,學生就能掌握知識。對于能力較差、能夠舉手發言的孩子,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小心保護她們的自尊心,引導他們自信心的發展。對一些能夠掌握知識,但較內向,缺乏勇氣,怕說不好而不敢舉手發言的孩子,我有意識地提問她,鼓勵他們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說話,提高他們語音表達能力。
角度二:對于自卑感強的孩子則需老師耐心地輔導,少責備訓斥,才能增強其自信心。曾教過的一個學生是插班的,由于第一學期沒有參加學習。雖然她的家長通過各種方法幫助她掌握了某些知識,老師也給她做了個別輔導,使她的進步趕上其他同伴。但這個孩子認為自己是新來的,處處小心謹慎,上課不敢舉手發言。有一次,在課堂上完成繪畫作業時,我發現她始終是不肯拿起筆,就提醒了一下。我轉身走開,有學生就說:“老師,××哭了。”我趕快走過去一看,她邊哭邊無意識地隨意畫著。這件事過后,每次作業時我便有意識地多關注她,對的,我馬上表揚她,并要求全班小朋友向她學習。有些地方不妥的,我就先肯定她的優點,再用希望的口氣指出不足之處并讓她改正。經過一個月的學習,現在這位小朋友能自如地完成作業了。上課積極舉手發言,是全班幾位表現突出的小朋友之一。
二、適度的批評與處罰,讓自尊在親身感悟中建立
關照孩子的自尊,并不是一味地找優點,一味地表揚,這樣也會適得其反。應該在肯定優點的同時,適時適度地給予提醒或是情理中的小懲罰,比如冷處理的方法、自我傾訴法、同學反饋法等等,以理服人讓孩子自己欣然接受大家提出的建議還能得到被尊重的感覺。但是在現實教育教學活動中,也會有屢教不改的孩子,必要的十分慎重的小小處罰還是可以適當嘗試下的。
三、不要總認為孩子還小,建立平等的關系讓自尊曬在同一高度
在我的美術課堂上,雖然面對的是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在課下可以當作可愛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戲玩耍,但在課上我會把每一個孩子看作是獨立的個體,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喜怒哀樂。首先,課上我會有意識地約法三章,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一定會先做到、要求全體同學做到的班干部首先要先做到。其次,表明在我的課堂上,學生沒有好差之分,不會因其他學科成績的好壞而判定你美術課的優良,只要你在我的美術課上做到坐姿端正、認真傾聽、積極舉手發表意見、運用點線形及色塊大膽表現就會受到我的表揚,我不會戴著有色眼鏡看待每一個或溫雅、或調皮、或好動的孩子,而會用發展的眼光一視同仁,堅信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與眾不同的孩子。他們如同每一朵含苞待發的小花,沒有好壞,有的只是各自的花期不同,開放的早晚不一,但堅信總有開放的一天。因此,我的課堂上的孩子個個把舒暢的心情,每節課都寫在了臉上,把樂意接受老師的意見進而積極改正的決心寫在每一雙靈動的眼神中,讓自尊在平等中自由遨游。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對人的熱情、對人的尊重、形象點說是愛撫、溫存的翅膀賴以飛翔的空氣。”尤其是老師對孩子的尊重,也許看似不經意的一句話、一件事,都會縮短心靈的距離,我們只有鼓勵孩子積極參與各項美術教育活動,讓他們有成功感,才會激活孩子們自主的能動性,讓孩子們在老師愛的尊重中自覺、積極的狀態下對自己的言行進行精致的過濾,在每個有緣和我成為師生關系的孩子們的自尊心上披上一層保護膜,讓孩子們成長的道路上都灑滿陽光,都能享受平等的愛與教育,我能做的就是護“心”——從我做起!
參考文獻:
田元德.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心[J].江蘇教育,1981.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