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敏文
摘 要:近幾年,素質教育成為當下教育的主要話題,在新課改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成為時下教師講課最為普遍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學習方法主要是以小組活動為主要形式,以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為目標,實現學生學習為方式,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在自愿的基礎上開展的一種教學活動方式。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要分析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教師指導的措施。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指導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主要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與學生通過共同的努力達成的一種學習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利用學生之間的競爭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利用小組之間合作交流相互之間的信息,并討論學生之間的知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生生和師生關系,提高課堂效率。這種學習模式在實際實施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引導和指揮,但是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找不準自己的地位,導致小組合作學習效率低下。
一、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現狀分析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最早是由20世紀美國教育學家提出的一種教學方式,目前已經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策略之一。我國自90年代初期起,在課堂教學中開始對小組活動進行探討。《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標準》都鼓勵小組合作學習,并在一些省市的個別學校進行嘗試和實驗,均取得較好的應用效果。
但是,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實際教學實施中缺乏研究和實施理論,導致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過于形式化,沒有形成良好的發展前景。同時小組合作學習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是教師的角色定位,很多教師由于受傳統灌輸式教學的影響,在素質教育下很難轉變自己的工作理念和態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剝奪了學生的學習主題地位。這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教師的指導性作用和策略存在較大的偏差,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目標功利化突出,小組學習過程單一、固定化,小組學習無“合作”等問題比較嚴重,影響合作小組學習模式效率的提高。基于此,必須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師行為與策略進行研究和分析,并制定出能夠解決這些問題的措施。
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教師的指導策略
1.改善教師角色定位
教師作為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中的協助者和指導者,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積極的引導作用,教師的引導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小組合作學習的發動階段,這個階段教師必須使每個學生都具有尊重感,讓學生認為自己的觀點是有價值的觀點,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其二是在維持階段,教師必須積極參與到學生之間,使學生展開對話,同時積極參與反饋,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深化階段主要是教師在達到合作小組學習目標的前提下,參與者能自由、開放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注意在這個階段中教師不應該過早地對合作小組提出觀點進行討論,應該引導學生積極發表意見,教師要給學生營造一個活躍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以一個參與者的角度實施引導,表現出對學生的理解,認可學生在學習中面臨的問題,尊重學生提出的不同觀點,并分享學生的喜悅和困惑,讓學生能夠自然、放心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2.建立師生之間的“交響式溝通”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必須有小組溝通,主要指學生在組織活動中彼此交流各自的觀點、情感以及知識等的過程。小組溝通主要包含兩個部分,一是信息,沒有信息就無法實現溝通,有效的溝通能夠掌握足夠的信息,進而進行信息共享,發揮信息的作用。其次是過程,組織溝通本身就是一個過程,是人與人之間信息的交流。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教師和學生之間本身必須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才能保障學習效果,這種效果必須突出師生之間的生活體驗和學習經驗,相互之間建立相互溝通式的“交響式溝通”關系,這種關系包含師生與生生之間的關系,教師要積極樂意給學生提供幫助,同時學生要能夠接受教師的幫助;學生和教師之間要相互交換資源和信息,并及時反饋信息,通過不斷的互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要建立共同的目標,重復利用人際合作的優勢構建信息交流組織,形成相互依賴、相互承擔責任等多方面的合作性活動,通過這種活動凝聚集體力量和智慧,使學生和教師都能在合作小組模式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提升和進步,這種教學模式才是新時期素質教育應該積極倡導的教育模式。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新課標下一種靈活、有效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過程中必須創設情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師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和相互幫助,使學生認識到合作教學的重要性。同時教師要認識到自身的職責,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中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承擔起活動指導的責任,正確引導學生學習,促進小組學習有效性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冰潔.課堂中合作小組學習問題及對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
[2]王瑞麗.新課改條件下中學政治課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
注:此論文課題題號:Ktlx2015B17。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