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文婷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新小學語文學習方式是促進學生開展創新教育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新課程改革也對創新學習方式提出了要求。因此,要以學生為本,采取措施,創新小學語文學習方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強化;人本意識
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創新學習方式是創新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在此強調的是強化人本意識。這種教師的“人本意識”,就是“以學生為本”的意識,就是說在教師傳道授業的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語文知識,而是主動地進行學習,從而讓他們激發起學習語文的興趣,發揮自我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本身及其實踐活動得到真正的重視。小學語文教師應從學生與自身兩方面對創新教育進行開展與實施。教師應在教學中貫徹“人”意識,注重學習方式和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和挖掘學生的創新精神。
首先,教師應扎實做好學生的預習。預習是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表現,也是一種學習能力培養的過程。教師在平時的教授當中,要引領學生學會并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同時教給學生課前預習的方法,以達到學生自主學習有效性的提高。比如,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不同的能力,有的放矢的因生生教。可以讓學生查生字生詞、朗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等,進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堂上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創新能力,并加以培養,學生能積極參與其中,學生的思維得到開拓。例如,在某些學習過程中,教師引領學生分析文章中人物的特點,可以有針對性地讓學生自己編故事,有條件的話可以舉行編故事比賽,由此學生能很快獲得學習的滿足感和成功的喜悅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不言而喻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然就培養起來了。
小學生的學習調動起來后,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地對教學內容提出疑問。當然他們的提問能力和找出問題的能力有限,甚至有些不值得一問或者很可笑,但這顯得尤為重要,讓學生根據自己身邊的生活實際,對課文內容提出疑問,并鍛煉學生多提出疑問,把能想到的都說出來,這樣既鍛煉了口語交際能力,也培養了獨立思考的習慣,最重要的是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的發現問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的,這必然產生了創新的沖動,經常說“親其師,信其道”。學生通過你的課,喜歡你,愛上這門課,慢慢地自己就敢提問,樂其思,勤其究。建立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創造愜意的育人環境,營造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愛問,讓學生自主掌握課堂空間,讓學生樂于學習語文。只有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人,才能產生創新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進行雙向交流,這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一種途徑。
其次,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積極性。
如果僅僅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力,而不能應用到學生的學習生活當中,那么也不是語文教學“人本意識”的完整內涵。因此,語文教學應當將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力作為題中之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課堂上,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讀書的方法和形式,使讀的訓練滲透整個課堂中,讓學生在讀中去體會。可以安排學生自己去理解讀的部分,其中好的詞句、好的片段,思想感情內容變化。學生讀書加以老師的引導,幫助學生實現悟讀和朗讀的方法,每個句子都細讀和多讀,任憑它多么深奧,我們也可以一探究竟,全在掌控之中。
主動閱讀這個主體不能丟,讓學生來主導。萬變不離其宗,不管什么樣的語文教學都離不開朗讀,無疑朗讀是非常重要的,只是教學方法花樣翻新而已。語文老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把控好,詳細之處且詳細,重精點處且精講,必要的是學生也要閱讀好教材,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不能少。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能讀懂,理解到,記得牢,學生的學習才有效。如,在講《小池》一課時,教師提前準備一些夏天清靜柔美的圖片畫面,再配上賞心悅目的輕音樂。然后學生自己一遍遍地去朗讀,去感受漢語的魅力,去身臨其境體會文中的美景。讓語言文字去裝點學生的心靈,讓文學知識去豐富學生的頭腦。小學生可塑性非常強,通過語文教學,引領得當,反復的朗讀、背誦和想象,可以得到充分的對詩意的感悟,那種能量的釋放是不可想象的。
再者,學生的閱讀也好,自主學習也罷,都是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將其付諸筆端,更能體現良好的口頭表達,從而對寫作也是很好的幫助。不管是質疑還是創新,都是為最大化的表達語文教學,讓學生在人文、心理、思想、感情、知識方面都能得到升華。與此同時,還需要幫助學生拓展課外閱讀,為學生未來的學習打下基礎。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應該從小培養,教師應當為不同年級的學生制定一些適宜閱讀的課外讀物,讓他們在閱讀中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從而提高對文字的敏感程度和表達水平。
例如,在教學《鹿與狼的故事》一文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分析總統殺狼護鹿這個行為的對錯,將學生分為贊成與反對兩組,激烈辯論,最后在僵持不下的時候給出教師的意見:說對有說對的道理,因為總統的初衷是好的,說錯有說錯的道理,因為人為干預,擾亂了生態平衡,造成鹿的過量繁殖。總的來說,這件事說明,沒有掌握足夠的自然知識,使得總統好心辦了錯事。通過這樣的教學手段,學生能融入作者的寫作環境,積極思考,對提升語文教學效果很有意義。
只有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堅持人本意識,重視和凸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不斷創新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才能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思維和能力,發掘學生的個人潛力,從而真正提升語文課堂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吳志印.淺談小學語文教學民主化的嘗試[J].民風:科學教育,2012,10(12).
[2]謝榮強.人本意識在創新小學語文教育的作用[J].教育界, 2013,2(3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