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
摘 要: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創設情境,對豐富語文閱讀教學內容,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都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情境教學;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施,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目標與要求,情境教學作為一種創新性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意義不斷突出。通過創設各種情境,可以豐富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有效提高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效率,模擬情境境教學已成為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手段。根據創設情境的不同,模擬情境可以分為生活情境、問題情境、想象情境以及活動情境等多種類型,通過創設不同的情境,可以對學生產生感官刺激,進而引導學生滿懷熱情與激情地去學習、去探究。小學生由于年齡、心理、思維認知等因素的制約,在知識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將語文閱讀知識傳授給學生,需要充分發揮好教師的引導作用。語文閱讀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照本宣科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不僅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不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育與思維認知特點。通過創設情境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使學生在輕松、歡樂、和諧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增長見識,陶冶情操,滋潤心靈。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經驗,小學語文閱讀情境教學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創設生活情境開展語文閱讀教學
語文作為一門實踐性、應用性的基礎學科,閱讀教學離不開現實生活土壤的浸潤。在小學語文課本的編排上,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內涵深刻,文本中的每篇課文,每一學習模塊都經過了專家反復的篩選,如何引導學生充分理解其中包含的感情,達到語文閱讀學習的最佳效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逐詞逐句去分析,只有讓學生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才能在課堂教學中使學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碰撞摩擦,并產生強烈的思想共鳴,進而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文章內容與內涵。生活情境的創設,為學生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文章作者表達的主題思想提供了必要條件。根據學生的思維認知特點,創設相關的生活情境,在豐富教師課堂教學方式的同時,也幫助學生降低了語文閱讀的難度,提高了閱讀教學的實際效果,使學生充分體驗到閱讀的樂趣。
二、結合學生生活經驗開展語文閱讀教學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將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社會經驗結合起來,在語文閱讀中喚醒學生的情感體驗,將自身的現實生活體會轉化到語文閱讀中來,使學生與作者產生思想上的共鳴。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社會經歷少,心理、思維認知方面還不夠成熟,在知識的學習把握上需要教師的點撥和指導,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比如,在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課時,部分學生家長可能帶孩子去游覽過,這樣教師可以提前告訴學生將游覽的照片帶到課堂上來,鼓勵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邊展示邊介紹,以及談一下自身的感受。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可以加深學生課文學習的印象,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創設問題情境開展語文閱讀理解
運用創設問題情境法是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一種重要教學方式,教師課前精心設計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去思考,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快速進入閱讀狀態。同時,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在閱讀中不斷發現和提出問題,通過集中討論的方式得出問題答案,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在閱讀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快樂。教師要靈活掌握課堂教學節奏,除課前精心設計問題外,還可以根據教學進程隨堂設置一些問題,引導學生去探究,增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把握和理解能力,教師設置問題時要注意緊扣教學目標要求與學生的知識儲備實際。比如,在講解描寫景色的課文時,教師可以以講解員的身份向學生進行介紹,激發學生深入學習的興趣,增進師生間的感情。在此基礎上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思想和內心深處的共鳴,引領學生情不自禁地融入創設的問題情境中來。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通過創設各種情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還可以使教學內容躍然紙上,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增強對課文內容、內涵的把握與理解,豐富教師課堂教學方式,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拉近師生距離,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學生做好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石世玉.淺議小學語文情境教學[J].考試周刊,2014(2):10-11.
[2]李靜.建構視角下的小學語文情境教學分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4):55.
[3]張雄.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的價值研究[J].語文學刊,2014.
[4]韓例芬.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創設的藝術性與實效性[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