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安義
【關鍵詞】 養成教育;榜樣示范;營造氛圍;家園配合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6—0033—01
養成教育是指在學習、生活、勞動等教育中良好習慣的形成與定形,從小注意培養幼兒堅實的習慣,能更好地為幼兒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素質基礎。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養成,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
幼兒時期養成的良好習慣可以影響他的一生。從現在標準來看,培養幼兒成為現代文明人,將來成為國家的有教養的人才,養成教育成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從一定意義上分析看,社會越是進步,科學越是發展,就越需要重視“養成”教育。曾有一名人這樣說過:“良好習慣的養成乃是人在其神經系統中存放的巨額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地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會享受他的無窮的利息。”可見,養成教育是提高幼兒素質的關鍵。那么,作為幼教工作者該如何對幼兒進行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呢?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滲透養成教育
1. 良好衛生習慣的養成教育。幼兒園的衛生習慣教育是幼兒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對于提高人的文明素質有著重要影響。因為衛生影響人類的全部生活,所以,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以常規教育方法和制度規范影響方法為主。
2. 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教育。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能影響人的文明素質水平,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已經形成了許多公認的生活習慣禮儀要求。但近年來由于對禮儀教育重視不夠,一些家長也忽視了對幼兒生活習慣方面的禮儀教育,這就需要幼兒園要為幼兒進行生活習慣的補課教育。幼兒生活習慣教育的主要內容有:睡眠、進餐、宿舍規范和生活樸素教育及獨立生活能力教育等方面。如,睡覺時不影響別人、進餐時不講話、不剩飯菜、不亂花錢、節約用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生活習慣教育一般以規范和制度影響的養成教育方法為主。
二、榜樣示范,積極進取
1. 以師為表,動之以情。由于幼兒模仿力強,思維具體形象,因而教師要從自身做起,言傳身教,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為人師表,成為幼兒的表率。凡是要求幼兒做到的,老師也要按照要求做到。俗語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可見,身教重于言教,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感染幼兒。只有不斷地加強自身修養,才能給幼兒以身示范的教育影響。如,見面有禮貌的問候,吃完飯打掃衛生,別人有需要幫助的事情主動幫忙等等。讓幼兒知道良好的習慣是每個人都需要養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2. 樹立身邊榜樣,尋找現實閃光點。在集體生活中,群體之間也為幼兒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對象,影響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把優秀學生作為典范在全校宣傳,這樣典型、生動、具體、實在,更富有激勵性和教育性。所以,我經常在班上表揚能按照要求做好的幼兒,針對每個幼兒某一方面的特點選擇榜樣讓其他幼兒模仿學習,發揮同伴間的榜樣作用。幼兒有了學習的榜樣,就清楚地知道了自己應該怎么做,就會馬上改正。如,有的幼兒隨地吐痰不講衛生,我就請愛講衛生的幼兒為他及全班小朋友做榜樣,互相比較,讓他們知道講衛生的好處,經過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的不斷教育和訓練,逐步在幼兒的思想上樹立起講衛生的觀念。
三、營造氛圍,鞏固養成教育
任何規范和要求都僅僅是促使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外因,激發、培養幼兒進行自我教育、集體教育才是根本。幼兒園的孩子最崇拜老師,期望當小老師、小干部,因此,老師要給幼兒創造一些自我管理的機會。建立值日班長、值日組長制,每個小組長都不是固定的,而是每天或每周由幼兒自己評選出各方面都表現很好的幼兒來擔任,擔任小組長的幼兒可以幫助老師給小朋友分玩具、發餐具,這樣讓每位小朋友輪流嘗試角色體驗,既培養了責任心,又鍛煉了幼兒的能力。
幼兒年齡小,學得快也忘得快,容易出現反復。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集體生活中不知不覺地受到感染,這樣也能讓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得到鞏固。
四、家園配合,形成家園教育一致性
幼兒園教育固然重要,但是離開家長的配合是不行的。因為現在的幼兒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是“小太陽”、“小皇帝”,很多家長對孩子嬌生慣養,只注重孩子的智力發展,而忽視其良好的養成教育培養。為了使孩子的養成教育不流于形式,克服幼兒在幼兒園習慣好,回家又是老樣子的問題,我園首先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向家長宣傳養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其次,各班建立了“家園聯系欄”、“家長園地”,每周布置養成教育的要求,并向家長宣傳“養成教育”的教育方法。最后,各班定期舉行家長開放日,邀請家長來園觀看幼兒的活動,了解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些問題,以便及時地配合教育。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