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華寧
[摘要]隨著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畢業生數量也相應地呈遞增趨勢,這就導致碩士研究生就業壓力也不斷加大。主要原因如下:一、社會整體就業形勢嚴峻,勞動力供大于需;二、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工作不夠全面與深入;三、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脫節;四、國家對學生去基層就業的扶持力度還不夠;五、研究生自身擇業觀依然保守、刻板。要扭轉碩士研究生就業難的局面,需要從國家政策、培養單位和學生自身三個方面落腳,建立健全鼓勵研究生到基層就業、創業的政策和制度,構建更加完善的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加快碩士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步伐,探索人才培養對接社會需求的新途徑;深入開展研究生就業指導工作,引導畢業生審時度勢,形成正確的擇業觀;研究生自身也應樹立競爭意識,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為未來順利走向職場奠定基礎。
[關鍵詞]外語類院校 碩士研究生 就業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52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4-0111-02
碩士研究生教育是國家培養高層次人才、實現國家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年來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迅速擴大,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以往對高素質人才的供需結構,這種變動對碩士研究生的就業帶來了新的挑戰。以某外語類高校碩士研究生近五年就業狀況為例,就業率從2011屆的90.8%的到2015屆的81.7%,呈逐年遞減趨勢,這表明,碩士研究生的就業越來越難,他們已不再是天之驕子,在就業方面已經處于上不如博士、下不如本科生甚至??粕膶擂尉车?。因此,如何有效解決碩士研究生就業難的問題也就成為全社會、各研究生培養單位及碩士研究生自身共同關心的熱點問題。
一、碩士研究生就業現狀
(一)當前整體就業形勢
根據中國教育在線統計數據,近15年以來,全國高校畢業生總量呈持續攀升趨勢,2016年更是達到765萬人。就陜西省而言,“2016年陜西高校畢業生將達到36萬人,創歷年之最。面臨就業壓力明顯增大,近乎“前所未有”。其中,西安占全省比重近8成以上。此外中專、技校等學校畢業的學生群體,也將走向社會。這充分表明整體就業形勢復雜,就業壓力異常巨大。
(二)碩士研究生的就業現狀
以某外語類高校碩士研究生2015屆畢業生就業情況為例,該校碩士研究生男女生比例接近1:7,男生就業率84%,比女生高出3個百分點,就業的學生中有28%回生源地就業,72%選擇非生源地就業。就各專業就業率而言,中文類專業明顯低于外語類專業,非通用語專業高于通用語專業。該高校碩士研究生對就業地域選擇中,在陜西省就業的人數最多,北上廣等地已經不是畢業生的首要選擇,經濟欠發達地區是畢業生最不愿就業的地方。就畢業生所選擇的就業行業、單位性質和工作職位類別而言,教育行業是畢業生的首選行業,也是從業人數最多的行業,但是縱觀該校近五年畢業生就業去向數據統計,結果顯示近五年來,進入高校工作的畢業生人數呈下降趨勢,平均每年下降10多個百分點,進入中初教育單位的畢業生人數呈小幅增長趨勢,年均增長5個百分點以上,進入其他企業的人數呈大幅增長趨勢,年均增長約13個百分點。由此可以看出,往年碩士研究生非高校不進的局面已經被打破。
二、碩士研究生就業工作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以上文提及的某外語類高校為例進行分析,碩士研究生就業工作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有如下幾點:
1.畢業生總數連年呈持續上升趨勢,而與文科類碩士研究生匹配的就業崗位需求并未增加,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2.有些用人單位存在名校情結,非985/211高校畢業生不招,還存在性別歧視,即使在公開招聘啟事中不體現男生優先,但在實際招聘中工作中,只選擇男生。另外,用人單位更傾向于招聘有一定工作經驗的畢業生。
3.就業指導工作還不夠充分,尤其是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觀、擇業觀形成方面的教育還不夠及時和深入;就業渠道拓展范圍還不夠廣闊,與各行業用人單位的聯系還不夠緊密,共建實習基地合作項目太少。
4.專業特色對學生就業產生影響。以上文提及的某外語類高校為例,中文、英語教育和日語類專業本科就業率普遍偏低,學生即使考研成功,待研究生畢業時就業形勢依然不樂觀。該高校專業設置主要以外語為主,招收生源男女比例嚴重失衡,但不少用人單位在招聘時特別提出“僅限男生”或“男生優先”的條件,因此導致女生就業機會大大減少。與此同時,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時要求招復合型人才,要求學生除精通一門外語外,還要具備一定的商務、金融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而該高校學生主要以學習外語語言學或文學相關知識為主,其他門類知識匱乏,也缺乏相應的社會實踐,也導致就業機會堪憂。
5.畢業生自我定位模糊,求職期望值偏高,同時缺乏應聘技巧。大多數碩士研究生對當前就業形勢的嚴峻性認識不夠,對未來就業前景依然看好,造成期望值居高不下,影響就業。例如:每年11—12月份是各用人單位進行校園招聘的宣講高峰期,幾乎每個星期都有單位直接進校招聘碩士研究生,但大多數畢業生對此呈觀望狀態,應聘非常積極,但一旦被用人單位選中,立即簽約的卻不多。碩士研究生自身擇業觀依舊保守和傳統,崇尚“鐵飯碗”,期望“一職定終身”,公務員、教師、國企員工依然是學生的首要選擇;對就業地域要求過高,一方面不愿去基層或偏遠山區就職,以文中提及高校為例,至少近兩年的畢業生中無一人前往青海、西藏兩地就業;另一方面,對于生源地在欠發達地區的畢業生,也不愿回生源地就業,如新疆某國企來校招聘,工資福利待遇都較其他地方同行業的明顯偏高,新疆籍畢業生卻無人問津。很多碩士畢業生在應聘時準備不足,自我認知不充分,缺乏對用人單位招聘要求的理解,加之心理素質較差,導致慘被淘汰。
6.國家對碩士研究生去基層就業的扶持力度還不夠,優惠政策不具足夠誘惑力,政策宣傳力度還不夠。
三、碩士研究生就業對策分析
(一)認清當前就業形勢,客觀看待就業壓力
學校應高度重視畢業生的畢業、就業工作,深入宣講畢業生畢業、就業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動員每一位教職工行動起來,尋找身邊的資源,為畢業生就業貢獻一己之力。深入開展“職業與規劃”的專題講座,詳細講解就業手續的辦理流程和注意事項,為畢業生的順利畢業與就業奠定堅實的基礎。制定畢業就業工作計劃表,分時段對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思想、就業相關政策等的宣傳,使畢業生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從理念上轉變傳統“一職定終身”的就業觀念,從行動上積極關注校內外發布的各類就業信息,行動起來,主動出擊,積極求職;同時,要求學生要正確認識自己、認識社會以及當前的就業形勢,在擇業時能盡量把握用人單位要求,避免一味按自己要求選擇工作崗位和單位,盡量做到人職匹配,實現個人和用人單位的雙贏。
(二)統籌規劃,有序安排部署畢業、就業相關工作
“畢業”與“就業”往往被稱為壓在畢業生身上的兩座大山,畢業與就業工作二者相輔相成,應兩手一起抓。在畢業生進入畢業季后,學校負責就業工作的部門就應制定詳細的畢業生畢業就業工作安排表,將畢業、就業相關工作按照時間先后順序羅列,把控時間節點,并及時更新,方便畢業生及時了解畢業、就業工作相關信息,能按照時間節點合理安排自己的日程。與此同時,還應切實指導畢業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優缺點、興趣愛好和志向選擇自己理想的單位,再針對單位的特點等來指導畢業生完成自薦信及個人簡歷的書寫,讓畢業生在求職路上如虎添翼。
(三)多渠道拓展就業機會,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做好牽線搭橋之人
始終本著“畢業生就業至上”的原則,一方面,主動出擊聯絡用人單位,聯系老“關系戶”,拓展新“關系戶”,積極安排用人單位入校宣講會,做好用人單位的接洽配合工作;保持就業信息宣傳的渠道暢通無阻,充分利用網站、微信、qq群等現代化高科技通訊媒介,大力宣傳就業信息;亦充分利用往屆生資源,獲取就業信息,為畢業生拓展就業機會;與用人單位共建實習合作基地,為學生創造實習機會,為后續順利就業奠定基石。另一方面,加強學生自主創業教育工作,努力宣傳大學生自主創業可享受的相關優惠政策等,盡力開拓畢業生就業思路。
(四)強化就業指導工作,進一步加大對學生就業技能、技巧的培訓
應在研究生入學伊始就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相關培訓課程,幫助學生了解自己,準確定位,逐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可邀請知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人員來校授課,從用人單位招聘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全方位指導,如簡歷制作、面試技巧培訓等。鼓勵學生畢業時持有多種技能證書,如外語等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教師資格證以及其他各種上崗等級證書等,并提供相應的培訓,為畢業生的順利就業添磚加瓦。
(五)加快碩士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步伐,探索人才培養對接社會需求的新途徑
一方面,探討能否制定相關吸引男生生源的優惠政策,從而改進性別比例失衡問題;另一方面,探討能否建立就業率預警機制,對就業率低的專業實行分級淘汰制,減少招生或停止招生。與此同時,優化學科結構,深入開展教學改革,在教學中增加實習環節,多開設一些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課程,幫助學生學以致用,從而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使人才培養真正滿足社會需求,最終確保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與社會需求完全對接。
(六)建立健全鼓勵研究生就業、創業的相關政策和制度
國家應加大碩士研究生去基層和偏遠地區就業的扶持力度,吸引畢業生到人才匱乏地區就業,同時,出臺更具誘惑力的鼓勵學生回生源地就業的相關政策,從而促使人才資源與地域需求實現匹配;探索“誠信就業資助辦法”,提高一次性求職補貼的覆蓋面和補助力度,鼓勵學生積極就業,盡早簽約,誠信守約;加大自主創業政策宣傳力度和扶持力度,鼓勵學生開拓思維,敢于創新,勇于嘗試,走自主創業之路。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碩士研究生就業難問題將在一定時間段內長期存在,展望未來碩士研究生的就業工作,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就業壓力大將成為一種新常態。為推動碩士研究生的順利畢業和高端就業,各高校應高度重視畢業生的就業工作,舉全校之力,服務畢業生;一定要理清思路,認清形勢,根據各高校畢業生特點,做好統籌規劃,對癥下藥,多維度挖掘就業機會,腳踏實地做好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促進畢業生的順利畢業和高端就業,為國家和社會輸送一批批高素質的人才,最終促進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鳳凰網http://news.ifeng.com/a/20160607/48935664_0.shtml.
[2]高輝.高校女研究生就業難原因分析與對策建議[J].科教文匯旬刊,2015(12):150-151.
[3]李振誼.文科碩士研究生面臨的就業壓力及管理對策[J].學理論,2013(15):289-290.
[4]姚利權,應美群.擴招背景下普通高校碩士研究生就業狀況分析與對策研究——以浙江省高校為例[J].現代經濟:現代物業中旬刊,2010,09(09):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