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教學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在國內外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文對基于翻轉課堂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進行了初步探討,期望建構有效的心理健康課堂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翻轉課堂;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G4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5-0236-02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特點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已經成為我國心理學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國內外相關實踐表明,教學的適用性比較高,而且具有較強的實效性,而且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受到關注。[1]心理健康教育是師生間雙向的心靈溝通的過程,其內容是在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中相互作用而生成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調節心態,優化大學生的心理品質[2],課程的目標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到理論知識,而且要強化學生對課程的真實體驗,使心理健康這門課程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當學生遇到問題時可以充分發揮作用,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悟,才能讓學生產生真實深入的體驗和獲得更佳的教學效果。[2]
但是,由于受眾多,師資緊缺等因素的限制,部分學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授課存在教學的方法沒有實現多元化,而且在教學中只是講述理論知識,沒有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來,學生的體驗度不高。[3]因此,借鑒不斷發展的教學理論和各種現代教學手段、方法等有益元素,建構有效的心理健康課堂教學方式,促進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始終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關注熱點。
二、翻轉課堂及其特點
多媒體、互聯網、計算機等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網絡技術促使傳統課堂在時空上得到無限延伸,并且成為非常有效和必要的教學輔助手段。其中,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也在國內外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翻轉課堂指的是在信息化的背景下,老師采用視頻教學的方式,運用視頻的形式將各類學習資源播放給學生,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通過對視頻的觀看學習知識,在課堂上實現更好的互動,實現探究式的教學。[4] 翻轉課堂改善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在教學中只是單向的傳輸知識,學生在課下機械的完成老師布置的人物,翻轉課堂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把原本于課堂上教授的知識通過學習者課前的自主學習(如微視頻等)完成。在課前的自主學習當中,學生可根據實際情況安排自己的學習,學生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變為學習的主體。在進行課程的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寫作的方式,而且老師還可以進行個性化的指導,讓學生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在這種教學方式下,老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而且也是學習方法的教導者。
翻轉課堂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劣勢,實現翻轉課堂教學需具備的基本條件有:老師應該具有自身的軟件平臺,在這個平臺上,老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工作進行相應的指導,而且在平臺中設計各類學習資源,在平臺上放置練習題,學生應該具有數字化的終端,可以平時運用平板電腦進行學學習,而且可以在筆記本電腦上觀看各類文件,通過網絡實現老師與學生的溝通。信息化的教學環境為翻轉課堂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使教學形式更加的生動,比傳統的教學方式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5]
三、基于翻轉課堂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
研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客觀要求,也是促進大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現實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一門集知識、體驗和活動為一體的綜合性課程。心理健康教育課本身的課程性質、要求,決定了翻轉課堂以及其他網絡教育教學技術對課堂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創新以及增強學生學習自主性、積極性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教學準備階段
在教學準備階段,教師要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目標和大學生的特征進行分析,對與教學目標、內容最相符的課程資源如微視頻以及相應的作業與測試等進行合理的選擇。有關調查顯示,大學生學習“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最需要的教學內容是情緒管理、人際關系、自我認識、壓力應對等。因此,可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視頻選擇和制作,關注學生的積極情緒與體驗、積極人格特質等方面。需要注意的是,提供的課程資源不應過多,難度要適宜。視頻設置要符合短小精悍的特點,以5—8分鐘為宜,并且圍繞的知識點也應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如可以是情緒調節的一種方法、人際交往當中的一種心理現象等。
(二)課前觀看教學視頻和互動交流
在教師為學習者準備學習素材和布置學習任務之后[6],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偏好選擇不同的學習材料,可以自主選擇觀看視頻的地點和時間,并可以在觀看視頻時將有疑惑的地方記錄下來。[7]此外,為保證學生的注意力集中,除注意提供的是短視頻外,還可在中間穿插小測試,這樣能激發學生進行學習思考,達到對知識更好的記憶和理解的目的。觀看視頻后,學生可以借助平時應用比較多的社交媒體,與老師進行及時的溝通,老師也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及時的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通過對視頻的觀看并討論,通過在線的測試等,使學生對知識有更好的理解。
通過對心理學理論的相關的分析,人們對事物的感知主要是在實踐中獲得的,要通過人們的親身經歷獲得,才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感知能力。而翻轉課堂所提供的微視頻以及交流討論正是如此。翻轉課堂實現了課堂的互動,老師可以通過對學生性格和心理的分析,可以最初相應的分析,對課堂活動進行相應的調整,可以使健康教育更加具有針對性,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課堂答疑和知識內化
綜合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學生課前學習的實際情況,老師在教學中,可以起到引導和補充的作用,對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講解,而且還可以讓學生提出問題,通過問題的探究讓學生深化智化寺,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充分發揮引導的作用,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還可設計一些具有探究性和挑戰性的任務,根據學習者的學習檔次及其自身意愿進行分組,小組成員之間互相交流,共同決定探究的任務,討論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成果展示和匯報。在學習的過程中,當學生的疑惑解答后,老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上進行練習,實現知識的靈活運用。在這一環節,老師應該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完善他們的體驗,讓他們對問題產生新的見解,將知識內化為自身心理品質的關鍵。
(四)總結反饋和鞏固
總結反饋這一部分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評價內容包括課前自主學習情況、在小組任務討論過程中的表現、小組的討論成果等多方面,在評價過程中,學生通過與教師和同伴不斷的交流碰撞,逐步完善和鞏固個人的知識內化過程。這一階段,教師應留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由暢談,通過經驗分享使學生將他人的體驗與自我體驗加以整合,深化教育的效果。此外,教師應注意根據結合學習者的表現進行總結和評價,避免對學生或者學生之間的完全肯定或者完全否定,對學習者所獲得的成績給予肯定,指出其不足的地方或者未來的發展空間,使得學生對學習有一定的成就感和快樂感,激發其學習興趣并持續投入到學習中。
四、小結
當學生能夠掌控自己學習內容、學習的速度、以及如何評估自己的學習的時候,學習才真正屬于他們。翻轉課堂只是通過優化、改變教學內容呈現的方式,來增強課程活力和吸引力,讓學習更加靈活、主動,讓學生的參與度更強;實現幫助促進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實現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基于翻轉課堂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還在探索時期,需要廣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當中去不斷完善,以達到在實踐中更好的應用。
參考文獻:
[1]劉文俐.積極心理理念的心理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改革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3(42):23-24.
[2]劉海燕,寧淑芬.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需求的調查與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09):98-101.
[3]周鳳琴,黃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互動教學模式探析[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3(01):78-80.
[4]鐘曉流,宋述強, 焦麗珍. 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9(01):58-64.
[5]毛蕊,陳會敏.基于xMOOC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4(06):18-20.
[6]王小彥.基于翻轉課堂的個性化教學模式探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教育,2014(03):12-15.
[7]馬秀麟,趙國慶,鄔彤.大學信息技術公共課翻轉課堂教學的實證研究 [J].遠程教育雜志,2013,31(01):79-85.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