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明遠
【摘要】2010年7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年)》正式頒布,其中第五十九條提到“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信息化體系,促進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1]。因此,應對中小學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使信息化教學方式代替傳統教學方式,實現中小學教育信息化進程。本文針對中小學信息化教學現狀進行研究,發現中小學信息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對這些問題提出了應對之策。
【關鍵詞】中小學 信息化教學 現狀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007-02
信息化教學設計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教學條件,實現教學過程合理化系統方法。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創新精神和綜合能力,從而增強學生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學業成就[2]。為了順應信息化的發展,提高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勢在必行。
一、中小學信息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對信息化教學重視程度不夠
校領導的支持及相關政策的完善是推動中小學信息化進程的關鍵,然而,傳統教學思想和觀念仍然制約著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的認識和發展,此外,學校在推進信息化教學過程中,重視硬件設施的投入,卻忽略了網絡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對于軟硬件設施后期的維護力度也不夠,影響了信息化教學的發展。
(二)信息化教學資源利用率不高
越來越多的中小學引入信息化教學,但對這些教學資源的利用率卻不高,造成了資源的浪費與閑置。究其原因,一方面,部分教學資源陳舊,難以滿足教學需求,需要教師進行深度更改,但對教學資源進行更改耗時耗力,反而拉低了教學效率。另一方面,中小學師生在對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利用上面仍然存在思想認識問題,教師仍然利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書后自帶的光盤等信息化教學資源形同虛設,教師們缺乏創新精神,不愿嘗試新技術,不能與時俱進,制約了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三)信息技術使用存在困難
即使有些中小學教師愿意嘗試新的教學方式,但是部分中小學的信息化設施建設力度還不夠,無法滿足教學需求,另一方面,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掌握有限,只能夠進行初步的圖文檢索與制作,比如ppt等,但對音頻、視頻、網頁等的制作便處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狀態,無法為學生提供更加生動的信息化教學,便也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改善中小學信息化教學的對策方法
(一)轉變傳統教學理念
一方面,學校領導要具備長遠目光,認識到信息化教學的廣闊前景。只有提高對信息化教學的認識,在未來中小學信息化教學競爭中才可以立于不敗之地。另一方面,教師應認識到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性,傳統教學方式已經無法適應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的發展,對于學生的教育也不僅僅局限在成績方面,現代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勇于向信息化教學邁進是廣大中小學教師第一步要做的工作。
(二)對教師進行相關培訓
要想提高中小學信息化教學質量,學校應加強對教師的相關培訓。首先,應針對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性加以培訓,提高教師對于信息化教學的思想認識,認識到中小學信息化教學的優勢。其次,要加強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理論的學習,通過這方面的培訓,教師可以掌握相關學科在信息化教學應用上的方法,只有學好理論之后,才能更好地把信息化教學應用于實踐之中。最后,要對信息技術使用方法對教師進行培訓,使得教師可以靈活運用各種信息化教學手段和資源,以免造成資源的浪費與閑置,同時,還可以使教師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
(三)建立信息化教學管理制度
信息化教學進程的推進離不開信息化教學管理制度的建立,要建立的信息化教學管理制度,要予以足夠重視,不能流于形式。針對信息化教學的考核,針對不同層次的教師應建立不同的考核標準,此外,校方應加大檢查力度。如在檢查信息化教學活動時,不能只考慮教學課件等的美觀和形式,還應注重教學活動和教學環節的設計。
三、小結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信息技術不平的不斷發展,傳統教學方式面臨著巨大挑戰,信息化教學登上了歷史舞臺。信息化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學校的競爭力、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目前中小學信息化教學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受篇幅所限,本文的研究不夠深入,希望這一領域的研究能夠得到更多學者的關注,以提高我國中小學信息化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中央政府門戶網站.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1008/93785.html,2011-12-1.
[2]祝智庭.現代教育技術——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