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呈靜
摘 要: 基于小學語文兼具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特點,在探討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過程中,任務驅動法逐漸成為廣大語文教師推崇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任務驅動、啟發學生自學”是現今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目標,同時也是廣大教師開展各項語文教學活動的依據,為實現預期目標,廣大教師要加強對任務驅動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的研究。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質是以某一具體任務為載體,讓學生在融合教學內容的任務中自主探索,從而解決問題,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任務”驅動學生學習,而教師設置的任務即學生學習的動機。作者結合小學語文的學科特點及教學經驗談談自己對任務驅動法的認識。
關鍵詞: 任務驅動 小學語文 教學研究
任務驅動法作為探究式教學法的一種主要形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其他教學法不可比擬的優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任務驅動法不僅能夠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還能夠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真正實現由內向外的任務演化,幫助學生建構探究、自主、實踐的高效學習體系,這是當前語文教學的關鍵。具體來說,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創設情境
任務驅動法充分體現了以學定教的人本教育觀,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選擇貼近學生生活且被學生喜愛的內容作為切入點,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情境創設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方式,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幫助他們明確任務。小學生受各種因素的限制,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都相對匱乏,很難獨立理解課文內容,對此,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創設,借助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給學生以身臨其境之感,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學習,使學生不由自主地進行討論,進入學習狀態。例如在學習《猴子種果樹》一文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出示圖片或播放動畫,將課文轉為動態、直觀的視頻并組織學生觀賞,提問:“同學們,你們種過樹嗎?你是怎么種的?你有和文中的小猴子一樣的經歷嗎?”問題一提出,學生肯定會相互討論,這樣能促使學生積極發言。不難發現,通過這樣的情境創設,學生可以潛移默化地調動自身原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聯想,實現對新知識的“同化”或“順應”,同時也有效鍛煉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二、合理分組
任務驅動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運用這一教學方法的時候應注意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有所欠缺。現代社會發展要求個人不僅具備良好的技能,而且具備一定的團隊合作能力。對此,教師應營造合作的課堂氣氛,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借助其他學生的力量,共同完成任務,實現目標。首先,小組的劃分應該由教師科學規劃。“異質劃分”“互補劃分”是目前我們比較提倡的分組方式。教師要綜合考量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特點、性格愛好等多個方面,合理劃分小組,使小組成員之間協同進步,達到“以優扶差”的教學效果。教師應充分把握小學生心理特點,由小組成員推選小組長,方便管理。在布置任務時,可以以小組為單位發布,確保小組內的所有成員都能參與任務,引導各小組自主分離任務,這樣可有效鍛煉學生的分工能力,鍛煉學生之間的默契,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準備。例如在朗讀時,可以由小組成員分工,各自明確自身角色,合作朗讀,體驗文章情感。
三、巧妙提問
提問是在運用任務驅動法的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環節,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提問時機,靈活掌握提問方式,提高提問的有效性,通過提問培養學生的問題分析及解決能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思考條件。提問是發展學生智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有效方式,為了發揮提問的價值,教師要注意幾個問題。首先,在提出一個問題后,要為學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時間,適當停頓,考慮學生的水平和問題的難度,盡量避免在問題提出后立刻指名回答,這樣可以為其他沒有起來回答的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其次,教師要注意提問的質量,不要使提問流于形式,表面上學生討論熱烈并沒有實質意義。例如在學習古詩《江南春》時,在理解古詩含義后可以提問學生:我們能不能把千里鶯啼綠映紅中的“啼”字換成“叫”?為什么?通過這樣一個問題使學生體會古詩中用字的精妙和古詩的意境。此外,教師提問時要學會制造一定的懸念,讓學生對問題充滿興趣,不要提問在原文中能找到答案的問題,給學生探索的空間,讓學生帶著“任務”去文章中探尋答案,以此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明確任務
任務驅動法的實施主要經歷出示任務—分析任務—實施任務—任務評價四個階段,教師要從這個四個階段入手,使任務環環相扣,同時也要幫助學生明確任務,使其學習過程更高效,使任務規則化。具體來說,教師在出示任務時就要收到活躍課堂氣氛的效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各個任務之間想換連接,層層遞進,教師對于學生需要完成任務的步驟可以先進行分析操作,進行重點示范,將任務落實。其次,任務的實行必須以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前提,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學生實施任務時密切關注學生表現,給予適時指導,可以將學生在實施任務過程中的表現記錄下來,作為衡量學生的標準之一,將其納入評價體系。最后,教師要進行合理的任務評價,通過評價給學生以激勵,對每個學生的表現作出細致的點評,以此提高其任務完成的質量,同時也對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檢驗,教師在評價中反思和總結自己的教學工作,這是啟發、驅動學生自學的有效途徑。
結語
任務驅動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需要廣大教師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更好地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水平和素養。
參考文獻:
[1]梁新勇.任務驅動在小學語文作業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25).
[2]王景國.小學語文任務驅動法教學探究[J].學周刊,2015(20):82-82.
[3]程世元.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發揮任務驅動法的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3.
[4]陳翠萍.小學語文教學中“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課堂設計初探[J].東方教育,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