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邦林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變抽象為形象,使數學知識變得更有意思,更好理解,有必要創設情境,將相關知識融入情境中進行教學。但情境的創設,要切合兒童的認知心理特點,要符合兒童的心理期待,要能觸發兒童的興趣點,這樣才能使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 兒童中心 情境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9-0055-01
兒童是至高無上的,是真正學習的主體。一切為了兒童的發展,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基于兒童,是數學課堂教學永遠的主旋律。情境教育是利用情境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的一種方法,在數學教學中應用,有利于變抽象為形象,激發學生的興趣。但情境的應用要注意結合教學對象的特點,即充分根據兒童的認知心理特點來創設合適的情境,切實體現以兒童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使教學更加有效。
在平時的教學中運用情境教育理論,創設有效、有趣的課堂情境,巧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讓孩子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并注重引導兒童對學習過程的積極參與和親身體驗。并從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提供充足的時間,讓兒童有足夠的學習和交流的機會,拓寬學生學習、思考、體驗的空間,激起兒童學習的愿望,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有意義學習、個性化學習、創造性學習。下面是我平時教學的一些做法與大家分享。
一、課堂中以“童話故事、游戲情境”為誘導,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由于認知心理上的特點,兒童對于童話、游戲等比較有興趣,從中可以學習到很多知識。數學教師不能把數學知識弄得太抽象,太乏味,要注意利用孩子們對童話和游戲等的天然興趣,創設適當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的效率。
教學時,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為學生學習新知識拋磚引玉。借助童話故事導入新課是我數學課堂教學常用的方法。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時,在導入新課時加進了一個三兄弟爭角的童話故事,利用多媒體課件,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能夠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中。
把游戲引進課堂,使課堂里動靜結合,活潑有趣。校本游戲文化是我校的教育特色,在數學教學中老師們想方設法把游戲引進課堂,例如:在教《用字母表示數》一課時,我將“算24點”的游戲引入課堂:
課堂中利用四張撲克牌,算“24”點游戲。(課件呈現:6、7、A、10) 生1:6+7+1+10=24
生2:(10-7+1)×6=24
師:你們算得真快,可這里沒有“1”呀?
生:A就是1。
小結:在算“24”點游戲中,在有規律的數列中,字母表示的都是特定的數。(板書:特定的數)
課堂里動靜結合,既有節奏,又有樂趣,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勤于動腦的鉆研探索精神,還可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
二、課堂中以“周圍生活世界”為源泉,架起一座數學教學“生活—數學符號”的天橋。
生活是數學知識的重要來源,所有的數學知識,無非都是前人對生活知識的抽象總結。此外,學生從小成長過程中,必然有一定的生活認知經驗,其中必然包括了一些關于數的體驗。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聯系生活實踐創設相應的情境,使其和教學的內容情境相應,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理解。
在生活情境創設中,要確保生活情境與知識情境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只有當兩個情境具有相同要素時才能產生遷移,因此數學課堂教學需要以周圍生活世界為源泉,架起一座“生活—數學符號”的天橋。
例如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復式統計表》時,我充分利用班級學生參加學校四個興趣小組人數來導入新課:
師:為了豐富我們的學習生活,學校開設了好幾個興趣小組。課前,老師了解了我們班同學最喜歡的4個興趣小組,它們分別是葫蘆絲小組、七巧板小組、 跳皮筋小組和合唱小組。(課件出示情景圖)為了能清楚快速的反映出各組人數,請同學們找出相關數據填入下面的統計表中。(出示課件)這里有四張統計表。你能把相關數據填入這四張統計表中嗎?
師:在這4張統計表里我們能直接知道這些數據嗎?(不能)
師生討論后得到,要想知道一共多少人從這4張統計表統計就顯得不太方便了,最好是把這四張統計表合并成一張統計表。(出示課題復式統計表)
再如:在教學《認識鐘表》、《年月日》時,課堂上注重讓學生親自動手制作鐘面和年歷卡,讓學生明白數學就在身邊,架起了一座座數學教學“生活—數學符號”的天橋。
三、課堂中以“兒童活動”為途徑,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探索、體驗空間。
數學活動本質上是一種抽象思維過程,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思維的引導和發展。特別要掌握數學思維,學會用數學的方式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數學課堂教學重點要突出思的過程,給兒童寬闊的思維、探索體驗空間。
在教學《認識千米》一課時,我把上課地點改到操場,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親自測量,找到100米,進而體驗1千米長度。
在教學《面積單位:平方米》我讓全班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學生測量教室的長和寬,計算出教室的面積,讓學生充分體驗“平方米”這個面積單位的實際大小。
在教學百分數的知識后,我們開發了 “物品義賣——樂淘淘市場”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讓學生把“納稅”、“利息”、“打折”等數學知識用于解決具有挑戰性和綜合性的實際問題。
基于兒童,是我們課堂教學的主旋律,教師在教學設計時上要想盡一切辦法創設有趣、生動的教學情境,多聯系實際生活,讓兒童大膽探索,兒童的學習的興趣就會隨著老師的努力與日俱增,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讓兒童投身到精彩紛呈、充滿活力又鍛煉思維的數學學習活動中去,讓他們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經歷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從中體驗探索數學知識的樂趣,數學學習的興趣,認識到數學的意義和價值,只有這樣,兒童才會不僅“喜歡數學”,而且“會做數學”、“會用數學”,真正使他們在情感、能力、知識等方面獲得全面發展,并愛上數學。
綜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變抽象為形象,使數學知識變得更有意思,更好理解,有必要創設情境,將相關知識融入情境中進行教學。但情境的創設,要切合兒童的認知心理特點,要符合兒童的心理期待,要能觸發兒童的興趣點,這樣才能使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任子朝,孔凡哲.數學教學評價新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孔企平.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思考[J].小學教學設計,2014(6).
[3]劉明星.對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法的探討[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12).
[4]張作軍.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思考[J].新課程:小學,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