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 張軍
摘 要:當代大學生的成才成長是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我們要培育出符合時代要求和社會進步的具有高水平的優秀人才。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的主流價值觀呈現出許多新的特征,作為教育者要正確把握這些特點,以便創新和發展大學生主流價值觀教育。
關鍵詞:多元文化 大學生 主流價值觀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02-215-02
一、當代大學生主流價值觀的現狀及問題
(一)當代大學生主流價值觀的現狀
大學生價值取向更加務實,價值評價更加現實。大學生是一個國家的未來,是振興中華的中堅力量。價值觀又是影響人類行為的主要因素。所以我們一定要抓住大學生的價值取向,采取正確的引導方法。研究大學生的發展與未來,也是提高創新力量的重中之重,所以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和價值評價問題將是研究的主要突破口。
注重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在人和自然的關系中,人是價值關系的主導者,自然屬于載者,但是,在社會層面中,這個價值觀念卻是隨時都在變化的。我們要掌握自我價值的“分寸”,不能盲目隨從,亦不能隨意破壞社會價值的統一性。同樣在社會層面的架構中人如果作為客體,他在一定程度上由價值觀念主導的行為也會影響其他人和所屬的社會架構,這就是一個人的社會價值,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對社會的奉獻。{1}
注重個性張揚和自身潛力的發展,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還沒有被激發出來的潛力,而這些潛力很大一部分就會來源于我們的個性。價值觀念在一定程度上也會由我們的個性來主導,當今的大學生是個性張揚的一代,但是由于現在的教育體制,導致很多人都無法發揚出自己的個性,很多潛力也就就此淹沒。因此筆者建議,作為新潮流時代下的大學生在允許范圍內要堅持發揚自己的個性,鼓勵每個人發展自身的潛力。
社會參與意識和民主意識、法制觀念明顯增強。上世紀80年代,“法律”這個詞還屬于新興詞匯,合法權益這些詞語更是很少被人們所提及。后來隨著法律知識和觀念的普及,人們漸漸地感受到了法律之于生活維權的重要性,也就自然而然地在社會中鋪展開了。而這之中最值得可喜可賀的事便是,在國家、社會和學校的大力普法教育下,當代大學生的法治意識也空前高漲,在建設法治國家的道路上取得了重大進展。{2}
(二)當代大學生主流價值觀存在的問題
1.總體價值觀念更加彰顯功利性。現在高等教育機構的學生基本上都是90后,90后是更加渴望獨立的一代人,同時也具有較強的叛逆意識,但是他們普遍缺乏獨立能力;性格表現在不太考慮別人的感受,欠缺集體榮譽感。這些因素就導致了很多人的價值觀念更趨于功利性,更加想要追求自身的利益價值,這是目前大學生發展建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短板。
2.價值認知與行為選擇更加突出自我性。大學生在多元化潮流的影響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價值認知和行為認知,所謂獨特就是個別性、個人性,對大學生來說,就是在學習上發揚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根據市場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對學習內容、方法作科學的判斷、準確的選擇。{3}
3.價值判斷方面存在一定程度扭曲性。社會的發展中難免存在各種問題,問題并不可怕,而社會也正是通過一次次實踐對問題進行分析比較,在艱難中探索真知從而發展和進步的。客觀地看待高校大學生目前的價值觀,在肯定其價值思想擁有極大優越性和進步性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始終存在的問題,不可否認,當今大學生在價值判斷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性。
4.民族傳統價值觀念的認同感弱化。對民族及民族文化認同感弱化的現狀是普遍存在的,也不止存在于學生之中。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借助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的優勢,一直在不遺余力地推銷他們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以至于一些中國人總是羨慕外國人的生活,愿意過外國的節日,甚至對自家的傳統文化也都淡忘了。這是文化傳承缺失的預兆,這種感弱化是盲目的也是不切實際的。
二、多元文化背景對大學生主流價值觀影響問題分析
(一)多元文化背景概述
1.多元文化背景的形成。人民物質生活條件在逐漸提高伴隨著教育體制的開放,大學生的數量呈上升趨勢發展。在以后的社會生活中, 大學生的自主價值觀念不僅僅只是作為他們個人行為的決策依據, 更是一個社會階層的真實寫照。所以說多元文化是大學生價值觀念發展的背景, 對大學生的教育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
2.多元文化背景的特點。(1)文化的平等性;(2)文化的交往性;(3)文化的差異性;(4)文化的內聚性。
3.多元文化背景對高校意識形態的影響。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涌現出了各種錯綜復雜的行為方式,大學生們又缺乏自主的辨識能力,所以造成大學生中的一些人對目前的高校意識形態產生了質疑現象。
(二)多元文化背景對大學生主流價值觀影響分析
1.多元文化背景對大學生主流價值觀的積極作用。當前大學生價值觀處在一個由理想主義向求真務實發展變化的過程中,還沒有形成相對穩定的結構體系,但大學生主流價值觀卻呈現出一定的穩定性。
2.多元文化背景對大學生主流價值觀的消極影響。(1)西方國家錯誤價值觀。隨著網絡技術手段和其他宣傳手段的鋪展,西方國家的很多文化和價值觀也隨之流入國內,大學生又是追求時尚新穎的一代人,這就造成了很多大學生盲目追求西方國家錯誤價值觀的情況。(2)社會腐敗造成的不良影響。當今學生流行一個觀點:理想,就是有利益我才去想;前途,就是看到錢我才去圖。不難發現,有些大學生已經被這種錯誤的價值取向所誤導,是社會腐敗的風氣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3)學校價值觀教育帶來的影響。現在大學生的上課內容與他們的預期內容很不相符,然而大學教育體制又要用考試來衡量大學生的思想品德。這會讓很多本來擁有潛力的大學生變得越來越偏離知識和思想品德的軌道。
三、解決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主流價值觀問題的對策
(一)加強文化整合,通過批判和繼承提升校園文化品位
1.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統領和導向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作為大學生教育的主導方向。要讓大學生多接觸、多感受社會的正能量,積極的信息可以烘托起同學們的學習氛圍,讓他們自己去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己去發掘的潛在能量,從而帶動身邊的人一起用正確的價值觀念引導自己。
2.積極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提升文化自覺和文化認同。校園文化作為先進文化的重要源頭,具有強大的育人作用,這種環境對學生既是一個課堂學習的深化和實踐機會,同時本身對學生的教育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
(二)立足多元文化背景,改革和創新高校價值觀教育
1.從大學生價值觀的實際問題出發,提高教育的針對性。每個人的成長環境和家庭氛圍的不同造成了每個人價值觀念的不同。因此我們作為教育者在開展教育工作時,要充分了解價值觀念的不同會對不同地學生造成怎樣的影響,我們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工作,以提高教育水準為己任,以光復中華為目標,這樣才能契合大學生的實際價值觀念,有貼切性地開展工作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改革教育內容,突出教育內容的時代性和現實性。以往的教育內容只會讓當今喜歡追求時尚潮流的大學生感覺枯燥乏味,育人工作的開展也確實成為了一個值得我們深切思考的話題。我們是否應該堅持以往的教育體制和內容,不能因為學生這個知識的載體而去讓我們這個實施者去改變,然而我們卻沒有意識到未來的中國,是當代大學生的中國。我們每個人都有著傳承中華文化的責任,而未來的傳承工作是他們的,為了培養出優秀的接班人,我們應該深切地了解大學生的求知欲到底是怎樣的,他們喜歡怎樣的教育內容。當然,我們也不能隨意地去改變、去追隨學生們的想法。我們要在結合實際情況的前提下,本著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來改善教育體制和內容。只有結合現狀,立足實際,才能輸送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三)以制度作保障,統籌兼顧,重在落實
1.加強制度化建設,并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度統籌。就加強制度化建設這個問題來講,首先應該提上日程的是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工作,因為他們是接觸學生最廣泛的教育工作者。要想充分發揮思想政治隊伍的正能量,就一定要具有高素質、強能力的人才來從事學生工作。輔導員所面對的是新時代形勢下的大學生,他們是潮流文化的追隨者,接受了多年的教育。在開展工作時,除了要堅持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外,還要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工作;在整體布局之外,還需要針對個別學生開展思想引導。要注重對黨員、積極分子同學和學生干部的教育和培養,通過他們帶動其他學生;加強對貧困生的關心程度,做好心理輔導工作;注意對個別不思進取或有問題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爭取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同樣,也可以通過一些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來進行思想教育工作。以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為依托,將普通枯燥的教學變為看得見、摸得著的生動課堂,這樣可以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此外,隨著網絡的普及,網上課堂也已經成為了一項主導趨勢。作為教育者,我們要在確保學生工作順利開展的同時迅速占領網絡這個陣地,積極開創網絡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例如,可以開展網上思想教育課堂,通過設立書記、輔導員信箱等現代化的方法,讓學生們也參與到自身價值觀的建設工作中來。
2.制定有針對性的行為規范,引導高校多元文化的有序發展。我們要做好課堂教學環節,發揮“兩課”教學的優秀功能,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堅持理論契合實際的原則,讓大學生們到改革開放的大環境中去汲取知識。同時也要在教學時把最新的時事熱點問題展現在課堂之中,吸引廣大同學們的注意力,提高他們回歸課堂的興趣。
3.形成有效的約束和激勵機制,旨在促進大學生主流價值觀的科學發展。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中,約束和激勵機制是很好很實用的教育手段。將約束和激勵運用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激發其內在潛力,規范他們的不規則行為,提高學習興趣,使之朝著國家、社會以及教育者的預期方向發展。將激勵機制引入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當中,能夠充分調動受教育者的積極性與創造性,讓大學生正確、充分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為自己合理定位,形成良好的行為準則、培養出正確的價值觀念,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實際情況中來。
總之,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任務是極其艱巨的。但是我們作為教育的傳播者,有義務引導廣大學生走向正確的價值取向之路,為國家為社會輸送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本文為佳木斯大學研究生科技創新項目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WM2015-004。)
注釋:
{1}張琪.論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主流價值觀的建構.紅河學院學報,2012
{2}劉江寧.當代中國大學生信仰問題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2012
{3}楊潔.全球化背景下大學生文化認同及教育研究——基于江蘇省高校大學生的調查.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原理,2014
(作者單位:佳木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黑龍江佳木斯 154007)
[作者簡介:張雪(1989—),女,漢族,黑龍江訥河人,佳木斯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教育;通訊作者:張軍(1969—),佳木斯大學教授,博士]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