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中國社會人口老齡化現象的加劇、家庭養老負擔的加重,“住房反向抵押貸款養老保險”開始走入國人視野。[1]但是與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鼓勵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民眾積極性不高、政策鮮有人問津的現狀,如何突破發展瓶頸,是推行這一小眾險種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養老保險 反向抵押 對策建議
一、“住房反向抵押貸款養老保險”概念
住房反向抵押貸款養老保險,是“以房養老”的保險版,“倒按揭”的一種方式,是指在不變更房屋使用權、收益權,不用按月還貸款的前提下,老年人作為投保人把房屋抵押給保險公司或其他具有倒按揭資質的金融機構,由評估機構對投保人的年齡、身體狀況和房屋現價、未來升值空間等客觀因素進行綜合評估,并以此作為發放保險金依據,每月或一次性發放固定的養老金,以達到改善老年生活、緩解養老壓力的目的。在發放養老金過程中,由于房價下跌等因素造成的損失由保險公司承擔,投保人不必提前償還本金,待投保人去世后,保險公司有權處置房產用于償還貸款本息,剩余價值則繼續由法定繼承人所有。這是一種包含養老年金、抵押貸款、住房財產保險、貸款人履約保證保險等復雜險種的金融產品,涉及壽險、產險、券商、銀行、擔保等多種金融機構和連接發行市場、交易市場、政策法規的多重產品組合,區別于傳統的“養兒防老”和養老保險,是一種新穎的養老方式。
二、我國“住房反向抵押貸款養老保險”的發展回顧和現狀
2003年,“住房反向抵押保險”就已經由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著手推行;2008年,幸福人壽發展“住房反向抵押貸款”作為主營業務,為“住房反向抵押貸款養老保險”奠定基礎;2013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進行“住房反向抵押貸款養老保險”試點,推行“以房養老”新觀念[2];2014年6月,保監會正式發布文件《中國保監會關于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3],標志著“住房反向抵押貸款養老保險”試點正式推行,試點時間暫定為2014年7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2015年3月,首款“住房反向抵押貸款養老保險”產品經過國務院相關通知文件批準上市出售;2016年7月15日,中國保監會發布重要文件通知,將“住房反向抵押貸款養老保險”試點時間進行延長、范圍進一步擴大,以大力推進這一新興養老模式。
但是,調查數據顯示,近八成國人不接受或不支持“住房反向抵押貸款養老保險”這一新型養老方式,并認為這一保險業務無法解決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養老負擔問題。據統計,參與試點老年人的平均年齡為71.6歲,每月每戶平均領取養老金額為9071元,最高一戶領養老金額為兩萬余元。但是目前為止,僅57位老人(42戶家庭)加入了“住房反向抵押貸款養老保險”業務的試點。保險公司和民眾對于該保險的未來發展前景都持中立態度,囿于復雜因素和多重風險都顧慮重重、不愿嘗試。
三、推行“住房反向抵押貸款養老保險”的可行性分析
在人口老齡化不斷加速、老年人住房擁有率高的社會大背景下,“住房反向抵押貸款養老保險”的推行無疑是符合中國國情的。盡管相關的法規已經逐步完善,政策上的阻礙已經基本排除,保險公司也具備了辦理“住房反向抵押貸款養老保險”的資質,但是由于該項業務存在房屋70年產權限制、房價波動等風險,大部分保險公司仍然處于觀望狀態,幸福人壽董事長孟曉蘇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挑起了推行“住房反向抵押貸款養老保險”的大梁。
而社會各界對“住房反向抵押貸款養老保險”的態度也是褒貶不一、各執己見。專家普遍對這一保險業務的推行叫好并持樂觀態度,老年人有房而無錢,守著幾十萬上百萬住房卻生活拮據,形成資源浪費和財富使用不均,提前享有房屋變現利益不失為一個巧妙的選擇,同時也有助于緩解社會壓力,解決老齡化造成的種種問題。但是,更多民眾反映,受攢一輩子錢買房并傳給后代的傳統觀念影響,“住房反向抵押貸款養老保險”一時難以接受,很多人擔心,多年房奴翻身后,住房又被保險公司收走了,房子代表家和安全感,奮斗一輩子擁有房屋產權不到十年,加上房產升值的不確定性,“住房反向抵押貸款養老保險”是否合算也加深了意向參保人的顧慮。
該保險目前適用于那些中低收入家庭、獨居老人、失獨老人、丁克家庭等特殊情況,中高收入、多住房家庭更偏向用養老金住養老院、兒女贍養、租一套住一套的養老方式??梢姡摌I務有一定合理性和可行性,但是想繼續推行乃至推廣,政策和行業監管亟待完善,在國內推行“住房反向抵押貸款養老保險”的道路還很漫長。
四、“住房反向抵押貸款養老保險”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業務的宣傳普及力度不夠,民眾對政策認識不足,甚至產生誤解。社會上的輿論誤解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政策實施后,因為房子不再留給子女,子女不再負擔贍養老人義務,這是對傳統“養兒防老”觀念沖擊,容易造成與兒孫親情隔膜。2、政策的推行,是政府推卸養老責任的體現,辛苦一輩子房奴最后到了晚年住房又被國家以廉價方式收回,使自己手中資產越來越少?!白》糠聪虻盅嘿J款養老保險”普及后,國家對養老社會保障方面的投入會減少,最終使廣大民眾利益受損。3、一旦住房進行反向抵押,失去對房屋所有權、收益權,意味著失去房屋升值后的利益,去世后房屋無法贖回,保險公司賺取巨額利益,老人和子女權益受損,得不償失。4、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的規定,土地使用年限到期,使用者申請續期但未獲批準或未申請續期,默認放棄土地使用權。保險公司擔心抵押房屋年限一旦超過我國住宅用地法定的使用年限70年,房屋產權和土地使用權被國家無償收回。[4]實際上,“住房反向抵押貸款養老保險”只是在經濟上給予老年人補償,以達到增加養老模式選擇、提升生活質量、安享晚年的目的,而子女的贍養義務不僅僅包括經濟上的給予,還包括照顧老人、關心老人生活起居的責任,政策變相地減輕老人和子女的經濟壓力。而該政策也僅僅是對現有社會保障制度的補充,不會改變我國對老齡化社會的補助,旨在提升原有的生活質量,而不是替代政府在養老上的投入,是對現有養老制度的補充和發展。進行反向抵押后,老人完全可以償還本息贖回房子,老人生故后,彌補貸款本息后,剩余利益仍然由子女繼承,其子女也可以采取償還本息方法解除住房的反向抵押。而且,隨著物權法的出臺和貫徹落實,保險公司對土地使用權的擔心就是多余的了。物權法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滿后可自動續期,從而為推廣“住房反向抵押貸款養老保險”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支持。綜上所述,民眾和保險公司的很多擔心都是對政策的了解不足所致。
除上述誤解外,“住房反向抵押貸款養老保險”還有許多現實性的問題。如國內房價波動巨大,如何估算其動態價值成難點。[5]國內一線、二線城市房價飛漲,因為地鐵、學區、商業區的建設往往幾年間實現翻倍,如果還以原來標準發放保險金,無疑對投保人極不公平,保險公司乘機賺取巨額差價,這樣一來政策就失去原來保險的性質和目的。
而保險公司囿于該政策手續復雜、收益緩慢,且需要承擔房價下跌帶來的虧損風險,多處謹慎觀望態度。由于壽命的難以估計,保險金的固定發放金額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出于自身利益考慮,保險公司多設置門檻,如投保人必須有兩套以上住房,這無疑對政策推行增加了難度,受眾更窄,舉步維艱。
五、保險業完善“住房反向抵押貸款養老保險”業務的對策和建議
明確“住房反向抵押貸款養老保險”在國家社會保障制度中的定位,用相關文件和通知區分政府養老和“住房反向抵押貸款養老保險”的意義和作用,從而消除顧慮,提升民眾對政策的接受度。同時,無償接受咨詢,政策透明化,加大對“住房反向抵押貸款養老保險”業務的優勢宣傳,如保險可在緩解自身經濟壓力同時現金資助子女、退休后自給自足維持尊嚴,反向抵押貸款可避遺產稅等。讓投保人和準備投保的人在了解政策概念后,得到更多金融、法律方面的專業解答,更加放心地參與進來、支持業務的推廣。[6]
轉變傳統的養老觀念,多渠道多途徑養老。要明確子女在贍養中的義務,鼓勵老年人追求更高品質生活,“養兒防老”和“以房養老”并不沖突,兩者可以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動態評估房價,進行調整,使投保人和保險公司在利益上達到相對均衡,從而減少風險,實現讓更多人受益目的。房屋價值評估過程可由評估公司、參保個人、保險公司等共同參與,規定每過一段時間必須對房屋價值進行重新評估,并作出適度調整。
降低參與門檻,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營造推動政策發展的外部環境,調動金融市場的積極性。針對不同地區、不同收入、不同年齡層的投保人制定更詳細、更靈活、更多元化的保險方案類,使其更適應中國國情,更符合大多數人利益。
政府應該參考西方國家政府在推廣政策時的成功案例,對此業務予以政策和資金上補助,如對稅收進行減免、程序上簡化、主動提供信用擔保等,吸取經驗教訓,從而促進該業務在中國的普及化。
發揮市場自由競爭作用同時,加強金融監管,由相關部門進行監督。保監會對業務的進行過程保持動態關注,對潛在的風險予以合理規避,對已經出現的問題采取理性解決。加強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金融機構之間信用評級透明化,擴大信用在社會生活各方面影響,使其對社會道德產生更大約束力。同時完善投訴渠道,采納各方建議,完善業務在發展過程中的不足,推進我國住房反向抵押貸款養老保險業務的可持續發展,加快商業養老保險的供給側改革。
參考文獻
[1]陳盛淦.住房反向抵押貸款養老模式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2]王海濤,方彧.人口老齡化社會中的金融創新研究[J].北京金融評論,2013,04:76-84
[3]張宣.中國城鎮“以房養老”推行障礙用對策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4]張建偉.“以房養老”:國際經驗與中國策略[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14,01:95-102.
[5]薛蕭蕭.多元福利視角下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作者簡介:劉欣怡(1995-),女,安徽合肥人,安徽財經大學2013級國際金融專業本科生,研究方向:國際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