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美英
摘 要:本文通過對《途中跑》一課教學過程的分析,對教學教材把握、教學方法、學情等進行反思,深研有效教學,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個體差異;自主選擇;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6)02-0034-02
途中跑(直道短跑)是義務教育水平二(三~四年級)快速跑教學的重點。本課為三年級,通過教學,著重培養學生快速跑的正確姿勢,提高跑的技能,發展自然快速跑的能力。依據《課程標準》要求,途中跑內容應該在2~3節課內完成。本課教學的重點是用力后蹬前擺抬高;難點是前擺與后蹬的協調配合,跑得輕松、自然。
在途中跑的教學中,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很難體會用力后蹬前擺抬高這一動作重點,出現后蹬腿蹬伸不充分、前擺大腿抬不高,導致跑的姿勢不正確、不協調等現象。為了提高途中跑的正確姿勢和自然快速跑的能力,根據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喜歡趣味性、善模仿)和接受能力(具備一定的探究與合作能力),在教學中,運用引導學練、自主學練和合作學練的教學模式,將教材的重點、難點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使全體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步驟中一步一步地練習,體驗途中跑的樂趣,并在不知不覺中掌握途中跑的技術特點,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現將課堂教學過程與課后啟發整理如下,與各位同人一起交流探討。
一、教學過程
1.教學常規與熱身活動(5分鐘)
(1)常規教育與隊列練習。
(2)原地徒手操(4×8拍):肩部運動→膝關節繞環運動→踝腕關節繞環運動→提踵練習。
(3)小游戲:愛的抱抱——叫號組合(配樂)。
慢跑→叫號組合→慢跑→叫號組合……
設計意圖:用簡潔緊湊的徒手操以及在歡快的音樂中,用學生喜愛的游戲來置換常規的慢跑熱身活動,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精神飽滿、注意力集中、情緒高昂地進行充分的準備活動,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身心上的準備。
2.專項引導練習(5分鐘)
(1)原地擺臂練習:由慢到快練習→自由體會練習→快速練習。
(2)原地高抬腿跑練習:自由體會練習→快速練習。
(3)原地弓箭步跳練習:原地弓箭步擺臂練習→原地弓箭步跳與擺臂配合練習。
設計意圖:規范擺臂姿勢并與下肢協調配合,充分活動學生身體的各大關節與肌肉,特別在原地弓箭步跳練習時,強調空中兩腿交換迅速,無形中強化了蹬擺動作要有力、充分等,為主教材的學習做很好的鋪墊與服務。
3.學習:途中跑(直道短跑)(第1課次)(22分鐘)
教師語言導入:你們想不想跑得快啊?(想)教師又問:“那你們知道怎樣才能跑得快嗎?”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師講解途中跑的技術動作重點并做示范,引出以下練習:
(1)過障礙物跑(用小海綿墊作障礙物,每組3塊,在后續的學習中還可根據學生的練習情況增加障礙物個數),有四種練習難度(層次)供同學們自主選擇:25~30米(4~5次)。
難度一:3塊折疊豎立的小海綿墊。
難度二:至少2塊折疊豎立的小海綿墊,另1塊小海綿墊折疊平放或展開平放。
難度三:至少1塊折疊豎立的小海綿墊,另2塊小海綿墊折疊平放或展開平放或交錯進行。
難度四:3塊折疊平放或展開平放或折疊平放與展開平放交錯的小海綿墊。
(2)原地高抬腿跑(10~20下)+后蹬跑15~20米(2~3次)。
(3)原地高抬腿跑(10~20下)+快速跑15~20米(2~3次)。
(4)追逐跑(可自主選擇伙伴)20~30米(2~3次)。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主選擇練習難度:體驗動作重點→后蹬跑;提高動作質量→快速跑;鞏固重點突破難點→追逐跑;實戰演練突出“快”的教學方式,層層深入,緊扣重點,突破難點,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充滿自信、成功、快樂的氛圍中,體會途中跑的動作,掌握技術、提高技能。
4.游戲:快樂傳遞——傳遞實心球比賽(4分鐘)
設計意圖:通過運動量較小的游戲讓學生的身心慢慢地恢復到平靜狀態。此外,補充主題內容,彌補了上一教學內容中跑的練習的片面性,發展學生上肢肌肉力量,促進上下肢肌肉力量的協調發展。
5.整理放松部分(4分鐘)
(1)模仿操放松(配樂)。
(2)課堂小結:暢談,互評。
(3)收回器材,師生道別,宣布下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身心充分放松并盡快地恢復到平靜狀態。通過暢談與互評,為下一堂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課后反思與啟發
課程改革的核心領域是課堂教學改革,高效的體育課堂不僅取決于教師對教材的把握和對學生的理解,還取決于教師教學方法運用的技巧。在體育課中不能為技能教學而教學,而應根據學生的學情、動作技術的特點與難易程度,合理地設計教學步驟、練習方法和手段等,讓學生較為輕松地理解技術、掌握技術。
1.層層遞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在體育課堂技術動作的教學中,我們需要有一定的練習方法和手段,才能解決技術中的重點和難點,但是也需要我們從學生出發,以學定教,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情,真正了解學生的難點,制定出合理的練習動作和環節。從簡潔、科學、有效出發,提高練習動作的實效性,真正讓學生既掌握動作,又有效鍛煉了身體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例如,本課從專項引導練習開始,教師就設計了三個專項性練習(方法)。第一是原地擺臂練習:由慢到快練習→自由體會練習→快速練習。第二是原地高抬腿跑練習(與擺臂配合):自由體會練習→快速練習。第三是原地弓箭步跳練習:原地弓箭步擺臂練習→原地弓箭步跳練習。通過這三個專項性的準備動作的練習,為主教材的學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第一個練習使學生感知并提高擺臂的正確姿勢(以肩為軸,兩臂屈肘前后擺動);第二個練習讓學生明確用前腳掌蹬地,充分蹬伸大、小腿并自然形成折疊動作,做到上下肢協調配合;第三個練習讓學生體會后蹬與前擺的動作特點。這樣的專項引導練習,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為后續主教材的學習在技術上起到很好的鋪墊,促進了動作技術的掌握,而后再銜接到主課的過障礙物跑、后蹬跑、快速跑與追逐跑,順理成章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做到層層遞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整堂課的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尊重差異,注重練習設計的層次性
學生之間在身體條件、運動技能和體育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和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練習形式、練習難度和練習進度等,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練習的機會,都融入課堂,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
本課在學習途中跑的教學中,教師設計了四種練習難度(層次)供學生自主選擇,而且每一次的練習都可以挑戰不同的練習難度(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不同的練習難度,不管選擇哪種練習難度,動作都是一樣的做)。難度一是針對體育素質好,體育能力強,喜歡挑戰的學生設計的;難度二是針對體育素質中等,又喜歡挑戰的學生設計的;難度三是針對體育素質一般,但又不甘示弱,想試一試的學生設計的;難度四是針對體育素質較弱又比較膽怯的學生設計的。
練習進度不強求一致,而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來主動選擇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的練習形式中都獲得成功的喜悅。這樣的練習設計與安排,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練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使學生都能大膽實踐、勇于實踐、樂于實踐,課堂教學結束,學生們依然樂此不疲,興致盎然。
贊可夫在《教學與發展》一書中斷言: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的、有效的作用。本課尊重差異,因材施教,寓教于樂,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實踐的興趣與積極性,而且達到了體育課堂教學的功能。
3.精講優練,實現技能與體能并重
如果說一堂課40分鐘或45分鐘讓學生不停地跑或盲目地跑,那絕不是高效的課堂。體育課是鍛煉身體的課,也是學知識、學技術的課。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練習的密度和強度,還要注重運動技能的教學。
精講就是要求教師對技術動作的方法、要領等進行提煉,在語言的運用方面力求言簡意賅、易懂、易記,同時要突出重點以及針對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講解。本課在學習途中跑教學中,教師問:“你們想不想跑得快啊?”(生答:想)。教師又問:“那你們知道怎樣才能跑得快嗎?”不僅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而且直接突出并準確傳遞給學生實踐練習的重點與關鍵(本課教學的重點:用力后蹬前擺抬高),通過問題式的導入和教師準確、輕巧、優美的動作示范,從而使學生能夠快速領會教師的意圖并積極地參與學練。
體育教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許多問題、發現、技術的掌握只能在實踐體驗中產生,而練習又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增強體能、提高身體素質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體育課中教師不僅要做到精講還要做到優練,讓學生的技能和體能在單位時間內的練習中都得到有效的提升。本課從專項引導練習到學習途中跑,練習內容的設計是層層遞進、有梯度的,針對性強,練到點子上,而且學生練習的次數、時間、強度都得到了有效的保證。這樣的練習設計不僅解決了技術動作中的重點與難點,而且學生的體能也得到充分的發展。本課的練習密度達到42%以上,運動強度中等,最高心率在145次/分鐘左右,平均心率在125次/分鐘左右,心理負荷適中。
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做到精講優練,讓學生們在課堂上科學、有效、主動、快樂地得到發展,實現技能與體能并重,讓教學過程變得快樂和充滿價值。
三、總結與提升
高效的體育課堂不僅取決于教師對教材的把握和對學生的理解,還取決于教師教學方法運用的技巧。在技術動作的教學中,教師不能僅為技能教學而教學,更要深研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體育課堂學習中都能獲得不同的進步和發展。這是筆者在省優質課途中跑(直道短跑)展示教學中的最大體會。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課程教育研究所等.體育與健康教師教學用書(小學一至六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