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有恭
摘 要: 地理教師的教學思路與學生的學習方法相適應是教師應有的專業素養,教與學要相互配合,教師以目錄為導向指導學生學習地理有其科學性與時效性,分步驟地指導學生學習目錄有助于學生掌握地理知識,提高學生的地理技能。
關鍵詞: 初中地理 目錄教學 教學應用
利用教材目錄對學生展開學習方法指導,是一種“參透式”的教學形式。地理教師如能在教學過程中適時運用教材目錄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學會利用教材目錄構建知識體系、利用教材目錄進行自學和復習,將有效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和掌握良好的地理學科學習方法。
一、目錄教學的優勢
目錄是一本書的編排順序,反映的是作者的思想與意圖。教材目錄及其下的內容是依課程標準制定的,反映的是新課標理念。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通常忽視目錄的作用和意義,致使地理教學成為“條塊分割”,學生難以形成知識系統。筆者認為教師講目錄有利于師生把握教材重點,有利于教師理清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效率;可以幫助學生貫通知識,提高學習效率。講目錄使地理教學凸顯出科學性、邏輯性和高效性。
1.感知性強。目錄反映的是教材的知識結構,具有直觀性,教師講目錄一是讓學生直觀感知教材和章節的知識結構和內在聯系,對教材或章節的知識框架有一個明確的認知,并帶著這一知識框架聽課、學習。二是讓學生感知地理學習方法,教師每一章節都講一講目錄,可以使學生形成知識系統學習的習慣和方法。
2.串聯性強。教師講教材目錄,可以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地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學會運用知識遷移解決問題。如運用地球自轉與公轉的知識解釋地球上五帶的形成,運用每個溫度帶獲取太陽熱量不同理解地球上各種氣候類型、特征及分布規律。這種知識內在聯系可以形成“邏輯鏈”,將地理事物、地理現象串聯起來,使學生學習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
3.新穎性、興趣性強。教師通過教目錄、讀目錄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這種新的教學方式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沖動。首先目錄章節標題具有概括性、簡明扼要性,其次目錄具有指向性、具體性,這樣教師的教學活潑、扼要,可以擺脫空洞的說教,使學生把教材抽象、繁雜的知識簡明化,學生采取這種學法學習地理會感受到有趣。例如:實際教學中,教師每上一新章節教材時,可以讓全體學生朗讀將教學的章節目錄,從朗讀中刺激學生,對即將展開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
4.實用性、可操作性強。教師講目錄;運用目錄教學;運用目錄給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有很強的實用性。目錄展現在我們面前,師生看得見、摸得著,教師可以從教學目錄中進一步感受和吃透教材,學生可以通過學習目錄掌握知識結構、掌握地理知識的方法;由此可見,教師教目錄如同“向導”,與學生的學法指導相融合,這樣在實際教學中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講目錄該講些什么
1.講主干目錄。新學期始,地理教師在教新課之前要介紹全冊新教材,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目錄;總覽教材學習內容、教材章節數,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本學期學習的“地理知識框架”,進行“知識骨干”思維反射,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求知欲望和學習地理的興趣。
2.講主干中的分細節目錄。在每章節教學之初,教師要對教材目錄結構進行分析:每章中分幾個細節單元、逐章逐節講解目錄,結合地理課程標準與考試大綱要求,說明地理教材的編寫思路與內容安排,教師要熟悉教材的教學思路,從而在實際教學中結合班級實際學情,使學生形成相應的學習思路,或形成學習地理模式化思路。
3.講學習目錄計劃。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目錄內容,同時提醒學生回憶上學期教材目錄與章節內容。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本學期新課程的學習目標、提高成績的措施、改進地理學習方法、如何克服困難等,同時做好學習地理新課準備(如教輔材料、地理資料、地理模型、掛圖等)。
4.講目錄討論和消化。在實際教學與復習小結中,組織學生對目錄進行討論和消化,因為目錄體現了教材的知識結構、框架、骨干,所以教師依目錄指導學生學習,引導拓展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領域,使學生在學習中相互交流經驗:學到的知識與技能、學習的過程與學習方法,進而提升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地理課程標準目標),同時要求學生進行地理信息傳播和感受不同區域的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特征,培養學生人口、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觀。
三、地理教師如何講好目錄
1.通讀教材目錄。大致了解“知識框架”(即教材的章節與內容)。任何一冊教材課本或其他任何一本新書(所謂的“新書”指未讀過的書),首先是將目錄通讀瀏覽一遍,在腦海中留存、反饋記憶信息:書中“大致寫什么”“多少章節的內容”總體上有“框架”印象,了解書本知識的“框架”之后,進而使學生產生學習求知欲望,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好地理的信心。
2.細讀教材目錄組成部分。教材目錄中章節與內容是“部件”,能體現作者的編書意圖、思路、過程、內容、容量或知識體系。
3.研讀目錄重點與難點。指導學生從目錄中制定與標記自己的學習內容與重點,實際由于學生學習地理的求知欲望、興趣、接受與學習地理知識能力存在差異,針對這個實情更需要教師因材施教,用科學辦法引導學生掌握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具體操作過程兩步驟:教師起引導作用,首先,開學之初指導學生看教材目錄,點出本冊教材教學內容與范圍、教學重難點。其次,期末與總復習階段,在學生學完本學期教材的基礎上,教師要總領指導學生針對本冊教材目錄與所有本學科教材目錄,特別是中考與高考必考的目錄下知識點更要反復強調。如篩子起過濾作用,選取出重難點、主次,各個擊破,讓全體學生掌握基礎的地理知識、地理技能與方法,同時學生地理知識的提升是地理教育工作者的奮斗目標,也是國家地理課程標準目標之一。
4.讀目錄常態化。目錄是書本框架、是主干知識歸納、是“向導”。目錄就如“紐帶與線索”,它聯結了我們在讀書與學習教材初期、中期、末期各個分階段,讀書與教材都是按章節來閱讀與教學,各大章中分小節、大章節中有大塊知識結構也分散零星知識,知識點有相對獨立性,又有內在聯系,熟讀目錄與教材之后,就能將知識系統化、“鏈條化”,將感知印象轉化為理智。期中與期末復習時讀目錄,使學生在記憶地理知識上有清晰的方向,歸納地理知識點串聯起來有線索、有條理,應用地理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目錄分類歸納。引導學生對中學地理教材目錄分類歸納。如現行初中地理教材(人教版),七年級地理目錄安排是世界地理,八年級地理目錄安排是中國地理,此外各地區學校還學習鄉土地理。地理教材版本多樣,教學內容不同,目錄上有差異,如果將不同版本教材目錄對比研究,可以發現教材特色。這方面而言,老教師一生教過不同版本教材,因此對教材目錄安排有深厚的體會與見解。通讀教材所有目錄并分類歸納,會使學生頭腦中有清晰線索與條理性,有助于學生掌握學習地理的技能與方法,同時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與水平,因此意義重大。
6.有機整合自編“目錄”。有機整合目錄可以將教材中相關、相聯系、延伸的知識有機串聯起來復習,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這種方法尤其適合中考總復習階段。知識之間有相互聯系。整合與自編目錄有兩層意思:一是將教材目錄打亂次序,根據知識關聯度進行串聯,重新整編;二是將教材的地理知識按大塊分類整合目錄(也就是常用的專題復習)。如:“人口”復習目錄:
1.世界人口
(1)人口幾個概念、
(2)人口大洲分布狀況、
2.人口分布稀疏區和稠密區(影響因素)
3.人口問題
(1)人口過多與過少帶來的問題(舉例)
(2)人口問題措施(人口增長要與社會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
4.印度人口、澳大利亞人口分布、巴西人口分布(受地開、氣候、經濟等因素影響)
5.中國的人口
(1)中國人口增長變化圖與因素
(2)中國人口特點(基數大、增長快、分布不均)
(3)人口分布不均(讀圖總結:東多西少,復習初一人口稀疏區和稠密區影響因素)
(4)人口問題
(5)人口政策(計劃生育,人口增長要與社會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
上述自編目錄是將整個初中地理教材中有關“人口”的內容進行整合、分類、羅列,對教材中同類型、同性質課題內容“自編”,教師教學復習時,如能將相關知識點進行同類問題串聯起來復習,對比異同,使教材有機整合,化繁雜為簡單扼要,提升效率。
綜合上述,前三點著重對目錄的“讀”,也就是通常說的步驟,解決讀目錄基本程序問題;后三點著重對目錄的“用”,也就是通常說的方法,學法正確使用是“讀”目錄來理解消化和運用。
總而言之,教師利用好課本目錄,既有利于整理知識,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使書越讀越“薄”,又能使我們記憶地理知識,說出各個章節的基礎知識、重點內容及知識間的聯系與區別等默寫目錄內容,再用書面形式整理知識梗概,辨析易混知識,敘述學習方法和體會,在寫的復習活動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自主意識,提升學習能力。把握教材各章節與各單元的內容,對教材進行整合加工,最終使教材目錄成為學習知識與學習方法相融合的“結晶”。實際上,會讀書的人都很看重目錄,善讀書的人都很善用目錄。
參考文獻:
[1]刁傳芳.中學地理教材教法.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5(第1版).
[2]當代教法學法詞典.一書,1993.
[3]學科教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