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朝放
摘 要: 本文針對農村小學數學教師開展常規錯題管理進行思考,并嘗試提出構建學與教錯題庫、單元分類歸檔等實踐性實施策略。
關鍵詞: 農村小學 數學錯題管理 管理策略
每位數學教師每天都會遇到學生作業中的錯題。對于錯題的關注,教師往往停留在讓學生糾正錯誤,而對于錯題管理和利用方面缺乏必要的重視。這點在農村學校顯得尤為突出,一部分教師主要關注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考核,另一部分教師雖有建立錯題庫,但缺乏歸類和整理,系統性不夠。
錯題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信息反饋,如何對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從教師角度講,由于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抽象性很強的學科,更需要教師對學生有價值的錯題進行分析研究,提高教學實效。然而建立一套完整科學的錯題管理方案,教師合理利用應用于教學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發展。
由于研究錯例,有助于教師更新觀念,有助于了解學生的學習規律,有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對于錯題管理應該常規化、系統化、共享化,進而實現教師專業發展。因此,在平常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錯例的積累、整理、歸類、分析、總結,使之成為一種指導教學的反思資源庫。下面我就結合如何進行進行數學錯題管理談談嘗試。
一、建立學與教的錯題庫,編碼采集入庫
1.學生建立自己的錯題庫。由于小學生缺乏主動反思錯誤的意識、習慣和能力,因此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經驗是建立錯題集。每位學生可以獲得一套卡片記錄自己覺得有價值的錯題。卡片設計里面主要包括題目(可粘貼)、錯例、錯誤原因、正確解答等內容。同時對每張卡面右上角進行編號。經過一定的積累,學生結合卡片左下角的原因分析進行歸類整理,然后用環串在一起。這樣既培養學生的整理歸類意識,反思自身錯誤原因,又由于該卡片小巧,用環串在一起方面實用,深受學生的喜歡,無形中讓學生在快樂學習中增強反思錯題意識。
2.教師建立自己的錯題庫。在日常作業批改和學生考核過程中,具有分析價值的典型錯題值得收集。以往學校統一發放的錯題登記冊存在版面原因或者設計格式無人性化等諸多原因。現在我們嘗試建立電子word模板錯題庫,根據每冊內容進行匯編成冊。如整理歸納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可以采用下表格式:
教師在填寫以上表格的同時,結合錯題來源進行多方面的分析。這樣進行編碼登記,后期可以整理歸類為基本題型、綜合題型、拓展題型或者根據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策略性知識。這樣一個錯題分析遵從收集錯誤、整理錯誤到分析錯誤產生原因,最后研究應對策略。
當經過一學年積累一定量的錯題,編碼過一部分內容,就可以匯編到該冊的學科知識體系里。
二、建立單元錯題案例,編碼學科四大板塊
當教師收集完一個單元的錯題集時,可以進行專題板塊的整理,方便以后教師統籌分析。根據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可以整理“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個板塊。比如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單元的錯例分析可以歸類到“數與代數”。首先可以設立本單元核心數學概念、所在的學段及教學單元、單元教學內容分析與知識點梳理等內容,然后把之前整理的各典型錯題附于該專題后。當教師對于每個單元歸類到各數學知識體系里面,對于錯題管理更側重縱向整理,更體現錯題的利用價值,有助于教師學科素養的提高。對于知識間連貫性和學生易錯重難點把握更具系統性。
三、建立學困生錯題集,編碼知識進階
“學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水平正常且沒有感官障礙,但其學習成績明顯低于同年級學生,不能達到預期的學習目的的學生。對于錯題集的整理,個體與集體是相互存在的,但對于特殊個體“學困生”,如果另外建立符合其特點的學困生知識結構的錯題庫,就將無形中提高錯題集的利用率。對于學困生進行針對性的個別輔導,及時消除其學習上的障礙,使后續的學習順利開展。因此,該群體不同于一般的錯題整理。對于學困生錯題的收集和整理,更側重于分析學生的知識結構方面。由于學困生不能很好地聯系舊知和新知的關系,因此有必要進行知識結構整理。教師每次輔導都可以翻看錯題集上的學生知識結構記錄,做好下一步的輔導依據,有效提高輔導學生效率。
錯題管理是一個長期而又繁雜的事情。教師如果關注錯題整理分析,那么不僅能夠促進自身專業發展,而且能夠增加教學預見性,準確地確定教學重難點。教師如果堅持分析錯例,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1]顧燕.小學數學錯題自主管理的嘗試[J].黑龍江教育 理論與實踐,2015(3).
[2]張春莉,吳正憲.讀懂中小學數學學習錯例分析[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