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梅
摘 要: 在我國教育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環境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日益明顯,小學教育可以說是教育之根本,解決在新社會環境影響下小學教學的教學問題迫在眉睫。筆者針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就自身的經驗和相關了解展開探討,并提出與之相對應的解決方案,希望為我國的教育事業作出貢獻。
關鍵詞: 數學教學 存在問題 解決措施
小學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學習和鞏固基礎知識,其中小學數學教學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已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和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防范,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是每個教學人員和非教學人員應當思考和重視的問題。
1.小學數學教學存在問題
1.1教學方法不得當。
很多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學方法不得當或者說教學方法不夠科學,很多教學者在執教過程中只注意怎么傳授知識,沒有注意到學生是否能接受這種教學方式。例如在“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章節中,很多教師只注重怎樣讓學生理解二分之一是多大,以及二分之一與其他整數或者分數之間的聯系,然而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也許學生會提出“為什么會有二分之一這個數,都是整數不好嗎”等問題。教師和學生思考方式很多時候是不同的,偏重也不一樣,教師做不到換位思考,是小學數學教學出現的重要問題。
1.2.教學過程缺乏趣味性。
不同于其他學科的學習,小學數學學習中不可避免會出現枯燥乏味等情況,因為數學這門學科需要一定的想象力,比如你說1/3,誰也沒有見過1/3是多少,乘法表為什么非要記住?加減乘除的運行順序可不可以換一換呢?這些問題都是很多學生初次接觸數學時遇到的問題,而作為數學知識的傳授者,老師一般會偏重與重點,如果你問為什么,老師也許會告訴你記住就好,因為推導過程是枯燥乏味的,所以只需記住結果。這正是數學教學過程讓學生覺得很枯燥、提不起學生興趣的一個關鍵因素。
2.小學數學教學問題解決措施
2.1改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改善教學方法的一個要求是需要教師學會換位思考,做到不僅僅要將知識傳播出去,更要思考學生是否能夠接受、能夠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比如乘法表這一部分,老師不應一味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然后運用,乘法表的起源、相關的故事等都可以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再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在教學“分數的認識”這部分的時候,我們可以先自我考慮如果自己以前不知道分數,對于分數的理解會出現什么問題,會產生什么樣的聯想,有什么晦澀、深奧的地方需要自己特別注意。比如1/3這個數字,也許很多老師會告訴學生1/3就是1分成3份,3個三分之一就是1。這種教學方式固然沒有錯,但是可不可以用其他方式替代呢?比如舉出實際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去發現分數存在的意義比古板教條地傳授知識更有教育意義。所以讓教學方式改變的一個前提是教師自身要找出問題,學會換位思考,改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2.2豐富數學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很多時候產生的創造性思維會被抹殺掉,原因很簡單,這些想法在前人的推導下已經證實是不合理或者錯誤的,比如1/0這個數就不存在,但是很多學生就會覺得不可思議,1/0為什么就不能存在呢?難道不是等于0或者等于1?在很多運用題中,老師會教學生用未知數x解決問題,那么問題來了,只能用x嗎?這樣做出來的答案真的是正確的么?老師應當從更多方面解決這些問題,俗話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解惑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教師應當改變教學方式,學會豐富自我教學過程,讓學生從被動學習的狀態中改變過來,學會主動學習,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比如乘法口訣表,有的老師就把它編成兒歌,讓學生一邊唱一邊背,在快樂的環境中學習,往往事半功倍。又比如“循環小數”的教學部分中,有的老師帶動學生一起探討、學習,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而且將孩子的想象力扼殺在搖籃里,不僅讓學生理解課程,更讓學生明白為什么了解,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已經有無數例子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增強學習教學的趣味性,豐富教學過程是小學數學教學應該重視的一個部分。
3.結語
數學教學應該讓學生在能激發學習興趣的教學情境、在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聯系生活“用數學”體驗數學,從而感受數學的魅力,要解決小學數學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就要打破傳統教學方式,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在不斷改進過程中引導和激發學生的獨立思維,不要將他們的想象力扼殺在搖籃里,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啟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從根本上達到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周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問題及對策探討[J].考試周刊,2014(27).
[2]袁照旭.農村小學數學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J].新校園,2015(35).
[3]劉正操.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