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云娟+歐陽嶸+張榮萍+陳煒+王鑫蕾+周冉冉
摘 要: 目的:探討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聯合案例教學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在內分泌科臨床見習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15年10月~2016年1月在該院內分泌科見習的68名臨床醫學本科專業四年級學生,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34例。實驗組實施PBL聯合CBL教學法,對照組實施傳統教學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比較兩組學生的臨床知識掌握度及教學效果滿意度。結果:比較于對照組,實驗組學生在臨床知識總分及教學效果滿意度方面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均<0.05)。其中,臨床知識的基礎理論部分兩組得分無差異,但在案例分析部分,實驗組要顯著高于對照組(P=0.022)。結論:相比較于傳統LBL教學法,PBL聯合CBL教學法應用在內分泌科臨床見習教學中可以顯著提高學生學習成效,同時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滿意度,適合在內分泌教學中推廣。
關鍵詞: PBL教學法 CBL教學法 內分泌科臨床見習 教學應用
PBL聯合CBL教學法目前已經成為我國醫學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在臨床教學中被廣泛采用,但尚未在我校內分泌臨床見習教學中應用。臨床見習是銜接基礎課程與臨床課程的重要環節,在此階段掌握好學習方法有助于正式臨床實習中對疾病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本研究嘗試利用PBL聯合CBL教學法對在內分泌科臨床見習的臨床醫學本科專業四年級生進行教學,同時與傳統LBL教學法進行比較,結果在教學質量及效果滿意度兩方面均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結果。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進入內分泌科見習的68名臨床醫學本科專業四年級學生,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34例。實驗組中男生10例,女生24例,平均年齡為(21.14±0.56)歲,對照組中男性13例,女性21例,平均年齡為(21.07±0.64)歲。
1.2教學方法
根據臨床醫學本科教學大綱,準備內分泌系統總論及常見疾病理論課的學習素材,確定實施案例,制作教學課件及講稿。兩組學生同時按照教學大綱要求進行基礎理論與基礎知識學習。進入臨床后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見習,每組均見習4次,以糖尿病(3次)及Graves(2次)為實驗教學內容,教學總學時、授課教師、授課進度和主要內容及被問診的病人均相同。
1.2.1對照組實行傳統教學法
帶教教師先簡單復習理論課內容,然后帶學生到病人床邊詢問病史、體格檢查,講解診斷及治療方案,學習病歷書寫規范。
1.2.2實驗組采用PBL聯合CBL教學方法
1.2.2.1提出問題與目標
在學生見習前一周,教師將臨床見習的疾病告知學生,同時將所選病例的臨床資料交給學生,指出每個疾病相應的學習目標,提出疾病相關問題,鼓勵學生見習時提出新問題。如第一次見習,針對糖尿病的概念及診斷,提出“什么是糖尿病”、“目前中國乃至全球糖尿病發病率的情況”、“糖尿病有什么危害”、“糖尿病有哪幾種分型”、“糖尿病如何診斷”等問題,激發學生對糖尿病的興趣,帶著疑問自助學習。
1.2.2.2收集資料與交流
學生課余時間,根據病例的臨床資料及提出的思考問題,通過教材、圖書館和網絡查閱、收集并整理糖尿病相關文獻資料,在見習課上開展討論,學生之間通過相互交流與學習,提出對問題的分析及解決方案。
1.2.2.3臨床實踐與解決問題
見習課上,授課教師提出問題及學習目標后,引導學生對病人進行病史采集、體格檢查、分析輔助檢查結果,并做好記錄,學習病史的書寫規范。然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回答問題,相互補充,同時提出新的問題。教師在討論過程中不斷進行引導、啟發。由教師對學生集體解析疑難問題,結合具體病例講解相關疾病知識,層層推進對2型糖尿病的整體認識,最后系統總結使學生實現學習目標。
1.3教學效果評估
1.3.1臨床知識掌握評估:在糖尿病及Graves病授完之后,予以考核,包括基礎理論知識(75%)及臨床病例分析(25%)兩部分,總分100分。
1.3.2問卷調查:在內分泌系統章節學習結束后,發放教學效果滿意度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學習興趣及積極性、重點內容掌握情況、自學及臨床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及溝通與表達能力六個方面。每個問題答案包括“提高較多(2分)、稍有提高(1分)、無提高(0分)”三個選項。每項滿意度=各組該項總得分/(各組學生人數×2)×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一般資料:兩組學生男女比例、年齡及在校學習成績無明顯差異。
2.2臨床知識掌握評估(表1)
除基礎理論得分兩組無統計學差異外,實驗組的案例分析及總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均<0.05)。
2.3教學效果滿意度問卷調查比較(表2)
實驗組學生在學習興趣及積極性、重點內容掌握情況、自學及臨床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及溝通與表達能力六個方面的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均<0.05)。
3.討論
目前采用的LBL教學模式呈現程式化與刻板化等特點,以教師為主體進行滿堂灌,學生填鴨式被動學習,教師講得費力,學生死記硬背,新知識與臨床實踐脫節,學生不能融會貫通,使學習效率大打折扣。因此內分泌教學有必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采用新的教學模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早在1981年,PBL教學的創始人Barrows H.S教授加入南伊利諾大學醫學院后即開始了醫學生的PBL教程,并于2000年開始應用于內分泌教學,且獲得了巨大的成功[1][2][3]。但PBL教學在國內內分泌教學中起步較晚,2004年國內才有院校開始使用[4]。但也有學者認為單純的PBL教學模式并不能完全激發所有學生的興趣,在討論中處于被動,無法實現該教學方法的最終目標[5]。近年來,國內外學者提出PBL聯合CBL教學模式,得到較好的評價。結合典型病例,有利于提高同學們的記憶力和認知力,有利于臨床知識積累,改善其自信心、學習主動性及人際交往能力[6][7]。
本研究中的實驗組學生通過PBL聯合CBL教學模式,較對照組顯著提高案例分析能力,對教學效果的滿意度顯著提高。這說明該教學方法可同時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學生獲益不僅在于學習自主性、積極性得到提高,而且臨床思維能力得到開拓,解決問題能力得到提升,溝通能力得到鍛煉,對以后學習、深造及行醫必將起到良好的作用。
參考文獻:
[1]Barrows H.S.A taxonomy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s.Med Educ,1986,20:481-486.
[2]王青梅,趙革.國內外案例教學法研究.寧波大學學報,2009,31(3):7-11.
[3]Brewer DW.Endocrine PBL in the year 2000.Adv Physiol Educ,2001,25:249-55.
[4]李曉丹,張少林.PBL:一種新型的醫學教育模式.第一軍醫大學分校學報,2004,27(1):88-90.
[5]張振,楊蕾,張樺,等.PBL為基礎的以教促學模式在內分泌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西北醫學教育,2012,20(1):193-195.
[6]趙東,王旭紅,張寧.典型病例結合以問題為中心教學法在內分泌臨床教學中的應用.醫學教育管理,2015,1(3):234-237.
[7]司芹芹,牛曉紅,任淑琴,等.PBL聯合CBL教學在內分泌臨床見習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分析.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5,21(5):59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