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華健
摘 要: 信息技術類校本課程開發一直是溫州市第十二中學整個校本課程體系的重點項目。依托Moodle平臺,溫州市第十二中學先后建立了《網頁制作》、《scratch兒童編程入門》、《微視頻拍攝與制作》、《音頻的錄制與編輯》等信息類校本課程。
關鍵詞: Moodle 校本課程 《網頁制作》
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是依據建構主義教育理論開發的開源軟件包。現階段Moodle主要應用于網絡課程設計和課程管理。因其功能齊全、調用簡易、交互性突出、完全免費等優點,在國內教育中的應用已經慢慢開展起來。現在越來越多的學校與教師開始建立基于Moodle系統的網絡課程,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網絡學習。
以下具體探討Moodle在筆者開發并授課的《網頁制作》校本課程中的應用。
一、利用Moodle承載教學資源:豐富實用
“資源”是一個把教學內容導入課程的主要工具,可以是一個簡單文本頁、PPT學件、微視頻操作提示、詞條解釋、標簽、文件上傳、網頁鏈接、Wiki等。這些“資源”主要包括教學情境的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操作提示、學生制作作品的參考素材資源。
以《網頁制作》校本課程第二專題《制訂建站計劃》為例,教師在教學資源設計時上傳了學習課件和建站計劃書模板兩個“資源”,學生可以根據情況自行下載并打開學件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活動,同時下載建站計劃書模板完成任務。
二、利用Moodle實現教學活動設計:多種交互渠道
Moodle平臺提供的活動有十多種,最吸引人的地方是進行人性化的交互設計,根據自主探究性學習的需要,常用的學習活動如下:
1.“專題討論、討論區、聊天室”等功能喚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愿望,使學生和教師、學生和學生之間進行實時交互式交流,這樣更有利于教學順利實施。
2.“投票”功能則能快速、真實、動態給教師以反饋,讓教師有針對性地教學。同時簡單快捷的創建和使用方法,不會增加師生的負擔和壓力,效果很好,可以成為學生協作探究的學習平臺。
以《網頁制作》校本課程第四專題《網頁我做主》為例,課程資源中教師設置了“討論區”,讓學生把最終制作好的主頁截圖發到討論區,供師生之間互相評價和學習。通過“投票”區讓師生投出心目中制作最精美的主頁。在投票的競爭壓力下,學生學習積極性得到大大提高。
3.“作業”活動功能:Moodle提供在線文本、上傳單個文件、高級文件上傳、離線項目活動等多個交互渠道,讓教師創造性地運用各種先進的教學方法、有效的教學手段完成教學任務。
以《網頁制作》校本課程第二專題《制訂建站計劃》為例,Moodle教學平臺簡單、精巧、清晰列出作業任務和要求,同時在“資源”里上傳計劃書的模板供學生下載使用。學生完成作業就可以用自己的用戶名和密碼上傳作業,已經提交的作業只要沒被批改且沒到截止日期,就可以繼續完善。Moodle平臺中“作業”版塊詳細記錄了學生每項作業提交的時間、截止日期、成績等信息,有助于教師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對于個別課堂上完成作業時間有困難的學生,還可以利用家里的電腦學習后再提交作業,突破時間、地點問題。教師通過在平臺上批改作業直接給作業評分,可以針對每位學生的作業情況提供個性的反饋信息,學生也可以針對教師的批改留言回帖。平臺“作業”版塊提供了很好的交流互動環境。
三、利用Moodle設置學習評價:全面多元
校本課程的評價標準,就是樹立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標的評價觀,探索評價指標的多元化,評價方法、手段的多樣化,努力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讓教學評價成為激勵學生不斷上進的有效工具。在整個學習成果評價中,教師始終掌握著各協作小組及小組內組員的學習情況,最終形成的評價結果包括過程評價、組外評價和自我評價。
1.教師評價
學生作業上傳到平臺,教師通過平臺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打分并給作業備注評價。針對每個學生的作業情況都可以進行反饋信息,學生也可以留言回帖。每個專題版塊的新授之前學生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看看老師對自己的作業評價情況。這樣就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
2.學生互評
Moodle平臺上的“討論區”和“投票區”功能可以體現作品互評功能。教師在“資源”上設定好評價規范后,學生把自己的學習成果上傳到平臺。每位學生都可以瀏覽上傳的自己和他人的作業。除了教師可以對其評價外,學生之間可以相互給出評價信息和改進建議,這樣組與組之間、生與生之間就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既有協作又有競爭。
以《網頁制作》校本課程第四專題《網頁我做主》為例,課程資源中通過“投票”區讓師生投出心目中制作最精美的主頁。投票的同時,學生之間其實就是進行作品互評,學生在投票中相互激勵、相互啟發,在互評中學會認識自己作品的不足,進而改進自己作品。
3.過程性評價
評價有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傳統教學中重總結性評價輕過程性評價,不利于對學生客觀全面的評價,而Moodle卻能很好地把總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有機結合。利用Moodle提供的“作業”、“討論區”等資源模塊把學生的作品和作品評價保存和記錄下來,作為學生成長記錄的一部分,實現對學生的學習進度做記錄。利用Moodle日志功能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這些日志以圖形和文字顯示學習過程的每個細節、行為和操作,包括訪問課程的次數、學習者參與的程度、停留的時間、參與討論的情況等。教師可以隨時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針對學生的參與情況,教師可以通過E-mail等形式及時提醒學生。及時發現問題,以便學生及時修改和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與目標,使評價在教學中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
Moodle不失為一款優秀的e-learning平臺,經過兩年多的校本課程實踐,信息類校本課程變得異彩紛呈,成為學生最愛選擇的校本課程。校本課程的學習成為一個綜合、多元的活動過程。同時要看到Moodle作為舶來品,其本土化建設還需進一步完善,Moodle環境下的學習對學生的自控能力、教師的課堂掌控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我們的嘗試還在不斷進行,怎樣讓Moodle和校本課程更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模式正在探索和改進中,期待建設更多的、更優秀的信息類校本課程,完善學校的校本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校本課程”詞條[DB/OL].
[2]黎加厚.信息化課程設計——Moodle信息化學習環境的創設[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