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
摘 要: 數學素養可以說是一種綜合性的思維形式。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有助于學生利用數學意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得以保證。在新時期的教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對學生數學知識的傳授,還要注重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使其具備良好的數學能力,進而使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得以強化。本文主要提出了幾點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策略,旨在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數學素養 培養策略
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是新課程改革實施進程中對學生培養的必然要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學習,為學生創造實踐操作的平臺,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趣味,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地投入數學課堂教學。大部分小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為了節省時間,往往都是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這樣的學習形式雖然在短時間內會有一定的效用,但是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就會被限制住,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在教學中要積極引導,讓學生養成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注重引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類比能力
數學是一門理論性與邏輯性都十分強的學科,教師在教學時要指導學生學習,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找到問題的答案,從而讓學生理解數學問題的本質,提高學生能力。在新時期的數學教學中,讓學生將所學數學知識學以致用、融會貫通是教師教學的基本目標之一。《論語·述而》有云:“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由此可見,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時可以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培養學生的類比能力,并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例如,在教學“小數乘法”這一節內容時,我就先用多媒體出示了幾個問題,讓學生通過這些練習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比如1.5×5這個計算式。我首先引導學生將這個式子變成學生會計算的整式乘法,即要先將1.5擴大10倍變成15,那么此時15×5=75,所得的積也比原來擴大了10倍,要使原來的積不變,則需要將75縮小10倍,也就是要將積75中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也就得出1.5×5=7.5這個結果。通過這樣的引導與分析,學生很快就掌握了小數乘法的計算方式,也為學生在之后學習小數乘小數時奠定了基礎,從而培養了學生的類比推理能力,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養。
二、注重學生學習實踐,培養學生抽象的觀點
“實踐出真知”,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操作,他們才能真正理解數學問題的本質。數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由抽象思維向形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對于一些抽象性比較強的內容,學生學習起來會有很大難度。那么教師在教學時就要積極引導學生,讓學生在抽象的問題中抓住問題本質,突出問題本質,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位置”這一節內容時,很多學生在做題時往往會將行與列弄混,導致結果出現錯誤。為了增強學生的方位意識,我組織學生進行了“Bingo”的游戲。我給每個學生都發放了一個九宮格板,讓學生分別在九個格子中填上一種動物,然后我將學生所填的內容匯總,將動物卡片放到大盒子中。首先我先抽出其中的一種動物,并說出這個動物在我的板子上的位置,用橫縱坐標表示,學生則可以將自己板子上的這個坐標標注上,然后由學生繼續進行,直到有學生標注的地方連成一條直線,則這個學生獲勝,在評選出前三名后,游戲則重新進行。這樣的數學活動使得學生在實踐中都積極參與,并需要學生應用數學知識思考坐標,有效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廣泛應用,使其體會到學習數學的趣味與意義。
三、運用數學的藝術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現在的素質教育背景下,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教育教學的基本目標之一。很多師生都誤認為數學只是一門與數字打交道的課程,其實不然,數學中還有許多充滿美的內容。可以說,數學不僅是一門實用性非常強的學科,還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數學中有許多充滿美的地方,如對稱美、奇異美、統一美等,教師在教學時要將數學的藝術美融入到數學知識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審美能力,提升數學素養。
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這一節內容時,我就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美麗的軸對稱的圖片,讓學生在視覺的享受中受到美的熏陶,從而增加學生的審美體驗。有世界著名的建筑,如埃及的金字塔、北京故宮、天壇、埃菲爾鐵塔、泰姬陵等;有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常見事物,如蝴蝶、風箏、湖邊的倒影、臉譜、奧運五環等。這些充滿對稱美的事物使得學生的心靈得到了滿足。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生都十分積極地投入數學知識的學習探索中,從而使得數學課堂不再沉悶乏味,使學生在研究對稱圖形的性質時還提高審美素養,從而真正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發展,實現高效率、高質量的課堂教學。
另外,教師還可以在數學教學中為學生講一些數學小故事,讓學生在趣味的小故事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意義,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數學天才高斯計算1+2+3+…+99+100的故事,既能夠愉悅學生的身心,又能啟發學生在之后的學習中積極主動地思考;再比如雞兔同籠的故事,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讓學生在實際討論中充分發散思維,從而加深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認知。
四、結語
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是教師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目標之一。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類比能力,注重學生的學習實踐,培養學生的抽象能力,并充分運用數學的藝術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強化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胡曉梅.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2(73).
[2]馬奇飛.注重過程,積累經驗——淺談數學素養的提升策略[J].教師,20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