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薇薇
摘 要: 小學教育是一個人人生的黃金階段,對其今后的發展有著很深刻的影響。但目前在人們看來,各科教育中對人發展影響至深的便是數學,因其可以鍛煉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本文分析了數學對一個人發展的影響,并結合當前小學數學教育的發展不足之處提出了一些策略。
關鍵詞: 小學數學 教育效率 教學策略
由于原先的教育模式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我國眾多教育者紛紛尋找更高效更合適的教育模式,應對其不足之處。在此過程中,教育者一起探討新的經驗,取長補短,精誠合作。此外,也遇到一個阻礙他們前進的基本性問題,那就是學生對新教育方法的熱情度不夠,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1.小學數學教育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是學生學習生涯中最基礎的時期。什么樣的數學教育才算是成功呢?那就是學生能通過小學時期的學習有效提高自身能力同時對這種能力的掌握情況也因人而異。有的學生可以將所學完美應用到現實生活中,而其余學生就只是為了學知識而學知識。在這種不容樂觀的情況下,老師要發揮好自己的作用,將數學與生活有效結合,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能力,從而顛覆原先的落后教育方式。但這逐漸實現的過程并不順暢。無論如何,教育向前發展的關鍵是以學生為主,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真正使數學服務于學生。同時深化素質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各門學科都應當緊緊圍繞素質教育內容對學生加以培育,適應跨世紀社會發展的需要。小學數學學科自然不能例外。從當前實際出發,充分認識小學數學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圍繞素質教育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顯得尤為重要。
2.小學數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2.1“照本宣科”,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
在大多數情況下,學生都是“被教育”,此種現象隨處可見。即使老師課前做了很多探索,課中運用了很多工具,課后學生也只是囫圇吞棗,并沒有真正消化吸收課堂所學。當然,問題也出自很多方面,但老師要承擔很大責任。作為教育的引導者,其是否能靈活應用課堂知識,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老師課堂是否有效率、是否成功的基本所在。如若老師很古板、缺乏創新意識,不注重學生能力的提升,單看其知識的積累程度,這種方式對學生的發展極其不利。
2.2缺少合作式及探索式學習。
數學學習不僅要靠課堂上理論知識的積累,動手實踐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實踐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消化課堂所學理論知識,還可以讓其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是數學教育中意義十分重大的教學方法。當然,這是顛覆先前教育方式、探索新型教育模式的重要途徑。所以,老師要多帶領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落實到生活中。
2.3課堂提問單一,缺乏系統性。
在傳統教學中,老師在講完某一知識點后,通常會蹦出如下問題“大家理解了沒?”“選項C錯在什么地方啊?”“大家覺得哪里不清楚呢?”等等。再想象一下同學們的反應,便是大眼瞪小眼,一聲不吭罷了。試問,這種教育方法會提升我國的教育水平嗎?答案當然是很明顯的,這樣做只會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厭倦心理,從而阻礙其能力的提升,對其今后發展的影響深遠。
2.4時間安排不合理。
傳統的教學時間安排大致為首先復習上節所學,接著便是講習新知識,最后檢查所學。且第一和第三個環節所占時間較少,中間環節所占時間較多,出現這種現象的問題很多。例如,臺上老師講得激情滿滿,臺下學生卻無任何反應,這就會讓老師產生學生不理解的錯誤意識,于是便在某點上一直消耗時間。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老師在講課時列舉了許多情景,從而占用另外兩個環節的時間,得不償失。總之,課堂時間的安排對改革目前的教學模式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3.提高小學數學教育效率的策略
3.1以素質教育為前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過去的教育中,我國以應試教育為主,這就意味著老師才是課堂的主體,此外學生的素質教育也不被重視,嚴重阻礙了學生各方面的發展,同時也停滯了中國教育前進的步伐。如今社會在不斷發展,要使教育適應社會的要求,就必須讓老師意識到自己在教學中應當扮演的角色,并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利用正當的方法引起學生對學習的熱情,提升其他方面的能力。
3.2強化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
將課堂所學與現實問題進行有機結合,是強化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關鍵。同時老師也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鍛煉其意識和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吸引更多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數學學習,在豐厚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動手操作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長此以往,我國的教育事業會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3.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從實際生活中感知數學。
為了適應新的社會發展,小學時期的數學教育一定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因材施教。首先以學生為中心就是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真正參與進去,使其真正掌握數學方面的知識及能力。而因材施教便是以不同學生的能力為前提,所以老師要努力培養學生的觀察感知能力,學會在現實中了解數學、應用數學。
3.4優化以生活為背景的教學內容。
其實,數學看似很抽象、脫離實際,實則它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的,許多數學理論與經驗在生活問題中是有所體現的。因此,老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時常以現實生活為題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悅學習的過程中真正消化所學知識。比如在學“柱體的體積”時,可以先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柱體形物體,然后以這些物體推出課堂所求。
參考文獻:
[1]李興雄.淺談如何提高數學教學效率[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4(11):169.
[2]黃先雄.芻議如何提高小學數學學習效率[J].東方文化周刊,2014(7):61.
[3]劉云權.關于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育效率的策略解析[J].亞太教育,2015(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