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運健
摘 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越來越重視教學效率的提高,傳統的“粉筆黑板一張嘴”的模式因為教學形式太過單一而遭到質疑,那么在新課程改革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如何順應新課改的形式提高教學效率呢?本文就此做探討,希望對各位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 小學數學 新課程改革 課堂教學效率
一、教師對自己有準確定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倡導教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開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這樣學生才能在數學知識學習中有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意識,從而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那么教師應該是什么樣的定位呢?首先,教師在課堂上不能處于決策者的地位,在傳統數學課堂中,教師在教學中擁有絕對的主體地位,往往課堂上都是老師說講什么就講什么,老師說要怎么講就怎么講,學生只是知識的接收者,這種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學生很有可能只是將知識在腦子里過了一遍,下課之后就將老師上課講的內容忘記;其次,老師不能在課堂上不允許學生發言,有的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很討厭學生打斷自己提出疑問,這種教學形式有可能造成學生不敢再提出問題,并與老師產生隔閡,甚至影響教學效率的提高。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引導者,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預習和自主探究,這樣學生就有了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學效率才能提高,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才更有效。
二、創設教學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提高教學效率,首先,就要吸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有興趣了,才會愿意學習數學、探究數學,教學效率才能有所提升。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如何吸引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呢?有一條建設值得參考的就是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感知數學知識的運用,從而對數學產生興趣,舉例而言:將要伴隨學生一生的最重要的知識就是四則運算,如果學生不能熟練掌握四則運算的算法及內容,那么對于將來的學習和發展都是不利的。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形式吸引學生對于四則運算的興趣,教師可以以小故事的形式講述:“咱們班一共有40個同學,其中有15個是女同學,那么咱們班有多少個男同學呢?老師想要給大家買練習本,每個同學需要2個數學本,3個語文本,那么咱們應該買多少個練習本呢?”教師用四則運算在現實中運用的例子吸引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陷入思考,這樣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學習的欲望才會強烈,教學效率才能有所提高。
三、借助多媒體來進行教學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多地運用到了教學中,它以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拿著粉筆在黑板上進行板書教學,這種形式的教學一旦老師把黑板寫滿擦掉,學生要再想進行復習只能靠記憶,而且一節課下來老師會感到胳膊酸麻,同時吸入大量粉塵,對教師的身體也是有害處的。假如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師提前錄制好教學視頻或者制作好ppt,在上課的時候與學生一起探討學習,針對學生有疑問的地方進行重點教學,在臨下課五分鐘的時候可以再進行回放復習,這樣教學效率會高出很多,而且教師可以把自己的教學視頻分享給學生,這樣學生可以在課下進行重點復習,教學效率自然就提高。舉例而言:小學數學會涉及一些簡單的圖形,例如圖形的周長與面積,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很難描述什么是圖形的周長,什么是面積,如果借助多媒體播放的形式,拿一條線折成一個圖形再展開,那么這條線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這條線所折成的圖形所占的區域就是這個圖形的面積,這種教學的形式更生動直觀,學生學習起來也會更容易些。
四、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對學生進行積極評價
小學學生最渴望的就是別人對自己的表揚與肯定,假如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鼓勵學生,在學生有困難的時候進行提醒并鼓勵,那么數學教學質量一定能夠再提升一個層次。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經常會有老師這樣說學生:“你看看,這么簡單的計算題你都算錯了,你的腦子里全是糨糊嗎,你吃的飯都用來干嗎了?”這種批評學生的形式嚴重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也很容易使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失去興趣。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評價呢?首先,在學生有所進步或者能夠準確回答老師的問題時,老師應該這樣鼓勵學生:“××同學回答的非常好,看來他應該是認真學習了,那么大家是不是應該向他學習呢?”這種表揚能夠使學生更愿意學習數學,學習更有動力,在學生犯下錯誤的時候不能直接對學生進行批評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應該這樣對學生評價:“老師知道你有一點粗心,下次咱們就不要再犯這個錯誤了,你看看這個問題咱們這樣想是不是更好一些呢?”老師平等對待學生,與學生進行探討,這樣學生更愿意學習數學,教學效率才能更高。
參考文獻:
[1]李琴.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幾點體會.青海教育,2007.
[2]張艷英.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學周刊,2015.